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30 04: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00:01
一、案例背景
新课程标准规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强调的探究性语文教学模式,无疑提供了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只有教师用心去营造一种充满真诚与关爱的氛围,去创设一种敢于质疑问难的学习情境,才能使学生乐学,才能使他们感受获得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快乐,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
经过一定的准备后,在进行《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时,笔者做了一次探索。
二、案例记录
(一)思路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文章采用插叙的手法,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的情景;通过回忆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想到爸爸的病和因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韩主任讲话,学生们唱起了骊歌,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儿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文章的主人公英子跟学生的年龄相仿,所写内容也与学生生活接近,很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与作品产生共鸣,所以这篇文章相对于本单元其他文章来说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文章内容简单,那么怎样才能充分调动起所有学生的兴趣,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呢?我的构想是在抓住重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与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有所感悟,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作品的平等对话,进而与作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
然而这样做固然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但会不会导致失去学习重点,使教学失去层次感呢?在这样的课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该如何体现?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选取一些巧妙的切入点来点燃学生的思维,然后还要在该住手时则住手,适时引导学生集中精力研究课文的关键和重点。下面是我上这节课的过程及几点体会。
(二)、教学过程
1、由题入情,设疑激趣
同学们,你们有过迟到的经历吗?对此,你的父母是怎么看待的呢?鲁迅因为迟到在课桌上刻下一个“早”字警示自己;地方作家林海音也记录过一次迟到的过程:因为赖床被父亲用鸡毛掸子打了一顿,之后每天早晨都是等待校工开门。其实我们的父辈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今天我们随着林海音一起去感受去认识一位可敬可亲的父亲吧!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把学生导进课文之后,在音乐中让他们静静地读一遍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可以提一个问题:文中写了英子和父亲之间的哪些故事?在文中相应的段落作一下标记。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初步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回答得很踊跃,“我”和父亲的故事:
A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
B*我去上学,并给我送来棉衣。
C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D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安静。
接下来就进入内容赏析: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事件,自己先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然后再与大家一起分享,读给大家听,并说一下这里为什么让你感动。
朗读首先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必须在日常教学中不断训练。同时朗读还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走近作者,与作者进行真正的情感交流。所以不管有什么样的原因,对课文的朗读都是讲课时不可缺少的环节。布置任务之后,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回答让自己感动的事件并说明了原因,学生和作者的情感首次达到了碰撞。
3、研读文本,情理交融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的基础上,顺应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心理,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究。围绕教师的导学: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那么,它究竟有怎样的含义呢?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地质疑、解疑来展开学习活动: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下面你能不能再从这些事件中找一两个问题考考你的同学啊?
学生先自己考虑几分钟,然后可以把自己的问题拿到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问:爸爸为了不让我赖床而狠狠打了我,可是后来却为什么又去学校为我送棉衣?
生:爸爸打我是对我严格要求,是一种严爱,而去送棉衣也是因为爸爸关心我、爱我。
问:我得知爸爸去世后为什么能那么镇定安静?
生:因为老高的话让我意识到我是家里的老大。
生:还因为在这之前爸爸已经多次培养我的独立能力了,还有开头爸爸对我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也让我意识到我已经长大了。
师: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理解得非常深入。刚才同学说“我”长大了,大家能说说除了课文结尾外,还有哪个地方能看出“我”正在一步步长大啊?
生:自从爸爸打了我,我以后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在毕业时还作为学生代表上台领毕业证书呢。这就证明我长大了。
生:爸爸为了煅炼我让我自己去银行寄钱,尽管很害怕,但我也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原来看起来很难的事要真做起来也不一定很难。
师:这位同学和作者产生了共鸣。看文章的时候,我感到最幸福的时候也是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时候,这位同学体会了一次真正的幸福,祝贺你!(学生们大笑,并鼓掌。)
问:我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写“爸爸的花儿落了”呢?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很多双手举了起来,此时的“疑问”表达了学生们要求进一步与文本交流的渴望。学生们带着新的疑问,边读边画出有关词句,在宽松而热烈的氛围中,进一步与文本对话。
生:爸爸的花儿落了是说爸爸去世了,通过爸爸去世这件事“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生:我是在爸爸的教育下才一步步长大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却结出了甜美的果实,我就是爸爸结的果子,所以我长大了。
问:文章为什么多次提到爸爸爱花这个情节?
生:从这个情节中就能看出爸爸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生:我觉得爸爸爱花其实是爸爸爱女儿的象征,因为后文邻居说他是因为爱花才生了四个女儿。
生:文章多处写到花,开头有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世,[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文章始末的。
师:回答得真好!那么爸爸这么爱花,文中的花仅仅是指夹竹桃吗?
生:不是。爸爸身体好时,花也旺,爸爸身体不好时,花却“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
师:嗯,回答得好!花不仅指夹竹桃,还有象征意义。谁能说一下课文标题的内涵吗?
生:标题是说爸爸的夹竹桃花散落了。
生:和爸爸去世有关。
师:有道理。文章标题明指夹竹桃花散落了,还象征爱花的爸爸去世了,这是一语双关的用法。作者用双关语表达了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师:文章没有直说爸爸生病和去世,但我们却能明确地感知到,你能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语句吗?
生:课文第二段写到,“爸爸病到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
生:课文14页,“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是大了,是不是?”
生:课文17页,“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
生:课文20页,毕业典礼一结束,“我”就急着往家赶,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生:课文21页厨子老高对“我”说:“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过去,你爸爸已经----”
生:“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
师:同学们找得很准确。课文中还有一处伏笔,写父亲去世带给“我”无尽的伤痛。把课文翻到20页,“他们在玩沙子,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这里以花来比喻父亲,把即将失去父亲的心理伤痛写得淋漓尽致。
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作深入研读,使学生的心与作者的心再次交融。学生走进文本越深,就越强烈地感受到父女的情味。教师参与其间,或推进,或点拨,或欣赏,或疑问,在学生与作者的对话间推波助澜。此时此刻,学生们的思维直奔一个“情”字而去,他们的心,在瞬间相拥。
从同学们的发言中看出对文章的内涵理解得非常深入,在这里就势让学生再进一步感受理解“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标题的含义,从而结束这次与作者的交流。
4、真情朗读,尽情抒发
深入研读和情理交融的交流,学生的心里蓄满了真情。这腔清泉渴望喷发。此时,教师再次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引导学生借助诵读来尽抒情怀。教师请学生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学生的独特感受,真情体会在彼此的心灵中交融了。
回想这四个环节,层层递进,在对话中感悟,对话中理解,对话中体验,对话中抒发,对话中积累,环环相扣,不断提升。
5、教师小结,作业布置
小结:父亲的花儿落了,但结出了甜美的果实:“我”在爸爸的管教下克服了懒惰的毛病,在爸爸的鼓励下有了挑战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爸爸话语的激励下最终以*的姿态镇定地面对爸爸去世的恶耗。作者在文中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是通过具体的事情,用细致的描写展现了爸爸的形象和“我”成长的过程。
在大家的成长过程中是不是也有很多这样的故事?你能否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今天的作业就是构思一篇文章,像作者一样用一条线索贯穿全文,写一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再为文章起一个内涵丰富的标题。
三、教学反思:
探究性语文教学,需要转变教师角色,将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组织者,将学生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的主体地位,将讲授说明的教学过程转变为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作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把教学活动的重点聚焦到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语文教学。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走“探究性学习”之路,并不是完全排斥“接受性学习”。在探究性教学初期,要让学生逐步接受,在某些环节并不排斥老师用最简捷的方式使学生能尽快获得新知,然后逐步深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
2、在探究性教学中,要避免学生的探究流于形式,停留在问题的表面,
教师要及时予以引导,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高层建瓴统观
大局,每一步骤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发现某些动态予以调整解决。
3、一直以来,老师想的最多的都是我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而不是学生想学什么。这篇文章内容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最好能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作品的平等对话。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然后让感情融汇感情,思想碰撞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