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本真,诗意课堂 —— 听王崧舟老师的《红楼春趣》有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03 09:2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7 17:28
5月27日,有幸观摩了王老师现场执教的《红楼春趣》,听到他叮嘱学生端端正正地把曹雪芹和《红楼梦》写在课题的下方,我的感慨与触动终于有了一隅可以落地、生根、发芽的土地。他的这节课不仅是对学生的叩、启、发,更是对每一位语文老师的叩问与点拨。我在这节课中受益颇多。
一、落实要素,唤醒心灵
这节课,他在紧扣部编版教材语文要素的基础上,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虔诚的守护之心引领学生眷注、深情地拥抱《红楼梦》,用心、用情地做一件事,那就是唤醒学生的诗意生命。他的唤醒是巧妙的,一妙:王老师的这节课从引领学生提炼和概括阅读名著的方法的开篇,概括出:联系课文,猜测意思;难解语句,暂且放过;借助资料,扩大了解三种读书方法,并把这些方法巧妙地渗透进课堂学习中。比如:在赏析“拿风筝”这一段中,出现了“高墩儿、剪子股儿、籰子”这样的陌生字眼儿,他没有要求学生苦苦追问,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古典名著时,对那些难词、新词、陌生的词暂且放过,随着读书的深入和阅历的增加去让时间解答。这样做的初衷,我理解为对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衷心进行了保护,不苛求,不难为,让读与品顺其自然地发生。“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在这种建构于学生阅读经验之上的放松催化下,阅读变成享受和探求,学生的阅读渴望便欣欣然地生发起来。
二、妙品人物:品人由面到点,步步深入。
这一单元语文要素中要求学生感悟文中的人物形象。王老师从学生感兴趣的红楼人物形象的“卷轴中”,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最后归结到作者着墨最多的贾宝玉身上。当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回归到宝玉这里时,他已经把学生自读品悟的台子搭好了,给出提示:“品宝玉”1.画一画,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宝玉的语句。2.想一想,宝玉的这些表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在描写宝玉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批注。当学生完成以上任务,表达出对宝玉的印象是“单纯、善良”时,王老师紧抓“放风筝”的片段,步步善诱,引导学生从体会到宝玉喜欢美人、喜欢女儿到珍重女儿的形象特质,引出《红楼梦》实际上是在“为女儿立传”的作者本意。此时的学习已经得到了升华,而这种升华没有牵手,没有痕迹,风开水绽,自成涟漪。
此时此刻,学生的诗意心灵得以被唤醒,他们已经不再单纯的从事件品析人物,而是学会了从细节描写中抓住有情味的词句细细品析。原有的阅读经验被沉淀,新生的阅读体验在升腾,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美好的、自然的。我不禁为王崧舟老师的教育智慧所折服。
最后,表达我最崇高的敬意,王崧舟老师的这节《红楼春趣》的名著赏读课,让我感受到一位躬耕不辍又情深似海的语文大师在不断地重塑责任和担当,努力用良知引领儿童去看到中华文化最灿烂的精彩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