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27 08:50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7 10:20
网友读名著亮出“十八般武艺” 有自然派有技术派
发布时间: 2013-10-24 来源: 楚天金报
图为:崇文书城内,读者在书海淘宝(记者曹大鹏摄)
楚天金报讯(记者文俊 实习生张坤璞)
今天,海量出版物使阅读偏好都能得到满足,互联网让阅读变得便宜而快捷。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出版图书高达37万种,创造历史新高。据文献学家统计,从古代到辛亥*,我国一共出版了20万种图书。而现在,一年的出版量就超过了以往2000年出版量的总和。可是,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人们却变得不知所措,不知从何读起。
怎么样阅读是一项“技术活”
翻开人类的历史,我们总是拼命想把阅读工具变得更加简便。文字和图画,早期刻在石头上、动物甲骨上、竹子上,后来写到皮革上、纸张上,再后来印刷、装订成册,直到现在的电子与数字形态,可以用电脑、iPad和手机等移动终端,这一切无非都是为了阅读的方便。
尽管如此,不少人仍感叹“无书可读”、“不知道怎么读”。阅读从读书到翻书,从买书到借书再到网上搜书 ,海量信息扑面而来,不少人不仅无从选择,甚至连经典名著也一并放弃。
其实,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怎么样阅读是一项“技术活”。
有选择地阅读 再忙的人也能成专家
近日,余秋雨来汉表示:“当今流水一样的网络信息对人的好处不多,却占据了宝贵的生命。读书,要精读,有选择地读,千万不要滥读!”
余秋雨给出了几点建议:第一:找一些文化界的朋友、老师,针对自己的阅读兴趣和特点,指导自己挑选书籍阅读。 第二:在一个时期,集中读一种类型的书籍。 第三:阅读完事后,写点读书笔记,消化吸收。余秋雨表示,只要做到了有选择地阅读,再忙的人也能成为专家。
对待经典 要心存敬畏细嚼慢咽
一本好书,一册经典,该如何阅读?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对待经典要心存敬畏,当你放慢脚步,细细品读书中文字时,才能从书中获得快乐,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由于性格特征、生活环境、知识层面不同,对人生的见解也就不相同 ,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本书,不同的人会读出不同的意思。人生不同的阶段,由于文化心理结构的不同,读同一本书,自然也有不同的理解。
名著读起来太累怎么办?台湾作家、文学评论家杨照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应该适当读一些自己看不懂的书。在某个年龄段也许不懂,但之后人生阅历达到后会豁然开朗。
余秋雨则认为:“有的书,你今天读不下去,可能过几天又能读下去了,这是文化心理结构没被开发。我读大学时,以为《红楼梦》是讲三角恋,但当我年纪很大的时候,我读懂了曹雪芹。”
楚天金报讯 @楚天金报:【我们该怎样读名著】同读《红楼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即使同一个人,不同年纪读,感受也自不同。如果让青少年读原著,艰难晦涩,浪费精力,且易误读,但若读青少版《红楼梦》,让孩子从小有个认知,也是极好的。可见,读名著不一定非要硬啃。亲是怎么啃名著的呢?咋个读法最科学咧?
昨日,本报官微发布的话题经@新浪湖北、@大楚网等大V转发,引起网友热议。在华师一、武汉外校等多个家长QQ群里,家长和老师们也展开了讨论。记者统计发现,大家阅读名著的方式基本可划分为:自然派、选择派和技术派。
家长“觉悟”就属于自然派,“没什么门道啊,有了兴趣去读就是了。”对此,家长“鹏儿妈”认为,“读名著就要读原文。”著名草根大V“@z小明童鞋z”也认为,要了解一门科学或一个作家,千万别想走捷径,最好的办法就是读原文。
更多的网友则认为,要“消化”名著,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不少人认为,古今中外名著众多,读者的年龄、身份、生活阅历不尽相同,因此,在内容题材上应有所选择。家长“去淡”表示,青少年宜读《西游记》,比较热闹;中年人看三国,比较现实;老年人看一些比较清心的书。网友“Chloe_Grace”则建议,名著有多种版本,读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青少版、注释版或是原版。
在阅读方法上,网友亮出“十八般武艺”,可归入“技术派”。有人认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书里的精华或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既掌握了知识锻炼了思维,又提高写作水平。网友“我不是猫”说,阅读方式很多,比如泛读、精读、通读、跳读、略读等,只有自己感兴趣的名著才需要精读,对自己工作生活有帮助的可以通读,其他的略读、泛读即可。网友“草摩家的杞纱”在读《红楼梦》时,画了个人物关系谱,帮助她搞清两府的人员关系。
网友“东野圭吾的地盘”认为,利用影视作品或书评这些辅助工具,能有利于名著的阅读,也有网友分享,读前先看看前言和后记,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写作的背景。
田禾:著名诗人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读书感言:多读名著,多读好书,丰富生命,提升人的境界!
楚天金报讯 从农村到城市,从翻砂工到诗人,从文学爱好者到摘得鲁迅文学奖桂冠,田禾人生的改变离不开阅读。现今,虽事务繁忙,田禾仍每天坚持读书3小时,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本书是《诗词基本知识》。
田禾出生于大冶乡村,童年时家里穷得连盐和两分钱一盒的火柴都买不起,他经常用家里的稻草,紧紧扎一个草把子,到村民家借火,有时眉毛和头发都烧着了,草把子还舍不得扔掉。1981年,田禾到村办的农机厂里,当了一名翻砂工。田禾对文学、对诗歌的爱好当时受到村里很多人的讥笑、嘲讽,厂里领导也极度反对,说写诗是不务正业,说翻砂这种精细活,来不得半点疏忽和马虎,晚上熬夜写诗,白天哪有精神上班工作,田禾只好放弃。
这时,是族兄吴蒙的鼓励让田禾继续坚持文学梦想。吴蒙和田禾年龄相近,是最要好的伙伴。田禾做翻砂工那年,吴蒙到镇上读高中。吴蒙知道田禾喜欢写诗,就到新华书店花1.25元买了一本《诗词基本知识》送给他。
1.25元,是吴蒙近一个月的伙食费,而这本《诗词基本知识》,就此改变了田禾的生活。这本书田禾保留至今,他甚至记不清到底读了多少遍。他说:“在那个闭塞而特殊的年代,正是它伴随我度过了那段最艰难最寂寞的时光。也就是这本书,让我真正了解了古典格律诗词,掌握了格律诗词的平仄、韵律、对仗等有关创作规律。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我的命运,让我走上了文学之路!”
现今的田禾,除了文学创作,还有很多事物缠身,但无论多忙,他每天读坚持阅读。田禾说:“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忙,要学会挤时间,利用时间。我早上6点起床,8点出门,可以读1小时;晚上9点以后可以读2小时。生活节奏太快,太忙,没时间读书不是理由,就算读不了3小时,读1小时总可以吧!”
田禾认为,大家应该多读诗歌,多读诗,人生才能充满诗意。近期,田禾正在读加拿大作家门罗的作品,他说:“经典的书籍是可以反复阅读的,比如《红楼梦》,每一次读都会有新的感受,新的收获。”
(编辑:李欣)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7 11:38
有一个发长文的软件,只能把文字转化为图片发。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