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在中秋节有啥习俗呀、越详细越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3:27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20:21
1、树中秋:在广州,有“树中秋”的习俗,树亦作树,即将彩灯高挂起来。“树中秋”离不开扎灯笼,孩子们在大人们的帮助下,用竹纸或水果皮扎灯笼,最简单的是柚皮灯。
2、烧塔:在广东尤其是潮汕地区,中秋有烧塔祈福的民俗。它是稻谷节节饱满,家里红红火火,亲朋平平安安的象征。
3、舞火狗:在惠州龙门蓝田瑶族乡,每年中秋佳节都要举行“舞火狗”活动,以感谢狗对瑶族人的贡献。据说已有三百年历史了,相传瑶族峒主年幼丧母,他的父亲是用狗奶将他喂大的。所以每逢农历八月十五,村寨会举行舞火狗活动来感谢狗的养育之恩。
4、照月:古时在东莞流传“月老为媒”的说法,家中如有男未婚女未嫁,便会在中秋三更夜时,于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
5、舞火龙:在佛山南庄,流传了上百年的舞火龙习俗,寓意年年都好,身体健康,这一夜比过年还要热闹。村民将近百米的龙身,高高举起,金龙直欲腾云冲天。而后醒狮压阵,摇头晃脑、闪扑腾挪,栩栩如生,极具当地特色。出游时,炮竹和锣鼓为火龙开路,近百米的龙身被众人举起,翻腾起舞,场面热闹非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20:21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拜月是传统
中秋月饼成为中秋的重要标志
在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中秋还有不少习俗。在惠东县平海古城,这个有着6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活化石”的地方,中秋之夜,当地有特殊习俗,那就是拜月。
惠东县平海文化站站长蔡景向我们介绍说:“中秋节以月饼为主,用各种各样的水果搭配颜色,特别要放柚子,是一种保佑的意思。”
据当地人介绍,拜月这一形式从明朝就开始有了,不论从贡品的摆设还是祭拜的仪式都有特殊的意义。一般来说,家中的长者点燃香火,拜月仪式正式开始,全家老少都朝着明月叩拜。当地村民曾阿婆是家中的长者。她对记者说:“(希望)家人平平安安,快乐,幸福,孙子读书天天向上。
中秋节吃糖鸡和炸花生饼
在中秋节吃糖鸡,是阳江市的习俗。古老的手工糖鸡,在全国只有阳江特有。制作“糖鸡”时,把白糖熬成浓糖,加少许面粉,然后倒模,可以做出龙船状、宝塔状、雄鸡状等,加少少色素成白、浅红、浅禄等颜色。
传统的做糖画最能吸引小孩子了
做了60多年糖鸡的吴阿姨说,糖鸡很受欢迎,来光顾的有多年回头客,还有很多新顾客。她说:“最便宜的五毛钱一块钱最贵的十八块。”
不少父母都给孩子买糖鸡。市民老张说:“这是传统的小孩最喜欢这个,又好看又好玩又可以吃。”
在韶关市马市镇高水村,这里的人们过中秋时要烧豆腐、炸花生饼、豆饼和圆糍,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的。花生饼是怎么炸的呢?当地村民李大伯告诉记者,用一个圆形铁具,上面浇一层薄薄的粉浆和几粒花生,放入高温的油锅里,粉浆离开铁具,就成了一块块圆形的花生饼。李大伯说,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
“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炸花生饼)庆祝一下,(寓意)团团圆圆。
点灯笼:挂灯赏月
除了吃的之外,点灯笼也是中秋的习俗之一。过去的灯笼都是纸扎的,如今,各种应节灯笼应有尽有,既有用电池照明的塑料灯笼,也有用蜡烛照明的传统纸扎灯笼;既有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也有深受小朋友喜爱的卡通灯笼。
点灯笼也是中秋的传统习俗之一
广州人在中秋节有挂灯赏月的习俗。具有南粤特色的红木宫灯不仅被各大中式酒楼广泛使用,还成为了百姓家中的喜庆吉祥物。
红木宫灯的骨架雕有龙凤,灯扇上绘有各式人物山、花鸟鱼虫,并写着吉祥语的红木宫灯,比起纸灯笼更具有传统特色。
竖中秋
据了解,中秋节广州有句老话叫“八月十五竖中秋”。所以人们把彩灯用竹竿竖起,联成一串,有的挂在屋檐下或天台之上,全屋光亮璀璨,与明月争辉。小孩们则提着小灯笼满街跑,一边唱着“月光光,照地堂”或“八月十五竖中秋,有人快乐有人愁;有人楼上吹箫管,有人地下皱眉头”的儿歌。一派祥和喜庆的景象
放孔明灯:祈福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广东很多地方还有放孔明灯的习俗。
据相关资料记载,“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天灯又被称为“祈福灯”或“平安灯”。
中秋舞火龙:寄托心愿
在佛山市南庄镇的上元村,有个习俗已经流传了百几年,那就是中秋舞火龙。
“火龙”是用草编制而成的,在“龙”身上每隔80厘米处放置一油盏,周边插上香火,点燃油盏后便开始“舞”了。火龙出场之前,要先插上香烛,再插上头柱香。村民们手持长寿香,争先恐后地点火。香火插在火龙身上,寄托着自已的心愿。
佛山市南庄镇上元村村民阿新说:“好意头年年都好,身体健康。”
插满香火之后,火龙开始出游。炮竹和锣鼓开路。村民将近百米的龙身,高高举起,几个年轻力壮的男子舞起龙尾,翻腾起舞,场面热闹。
分数看着给 仰望~~~~~~~~
参考资料:http://www.itravelqq.com/2009/0831/19265_6.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20:22
拜月娘
晚饭后,妇女们沐浴更新衣,在天井、门楼、厅前摆起桌子,摆上水果、云片糕、月饼;男人在一旁用红纸剪成各式各样吉祥物,一一贴在糕饼、水果上面。一切停妥之后,就点上红蜡烛,焚上高香,开始恭候月娘升上中天。
烧瓦塔、燃烟堆
在农村,早晨,孩子们起床之后,到处拾瓦片、砖头,然后抬着、挑着、抱着送到长辈指定的晒谷场上集中,由大人砌成一座空心塔。塔高一丈余,塔围一人不能合抱,下面还留出塔门,只是上面没有造塔刹,然后把各家各户送来的稻草、劈柴、青金树叶填进塔里,月上中天时点燃。至于燃烟堆,就是各家各户把稻草、劈柴分别在村里几个地方堆成小山似的柴草堆,拜月结束时点燃
剥鬼皮
传说元兵攻进潮州城之后,百姓受尽欺凌,在八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拜月娘的供桌上都有蒸熟的芋头。芋头取“芋”字与潮州话的“胡”字谐音,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舞火狗
广东惠州龙门蓝田瑶族乡,每年中秋佳节都要举行“舞火狗”活动,以感谢狗对瑶族人的养育之恩。相传瑶族峒主年幼丧母,其父用母狗奶水把他养大。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里村寨举行舞火狗活动,据当地老人讲,舞火狗至少已有三百年历史。
树中秋
广州有种富有情趣的传统风俗,叫“树中秋”。每逢中秋节,各家要用竹条扎灯。到了夜里,就在灯内燃烛,下面再联结许多小灯,用绳系在竹竿上。然后将竹竿插在房屋高处,如平台、屋顶或高树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20:23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