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忆江南现代诗三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13 12:3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03:30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民歌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陆凯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皇甫
松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现代诗歌,几乎可以这样说,文化的河流有多长,诗歌就可以追溯到多久远。而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诗歌却似乎走向了式微和衰落。这是一个让人心痛的事实。究竟是人心浮躁了呢,还是诗歌自己走远了呢?
若说今天诗歌不繁荣,似乎也不对,现在的网络诗歌每天都可以大量产出,数量之巨,让人惊叹,即便诗歌繁荣的盛唐也无法相比今天的气势;若说诗歌很繁荣,今天却很难出现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详交口吟咏的当代诗歌。当代诗歌成了当代诗人们的内部语言,孤芳自赏,偏居一隅,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是什么让诗歌成了高高在上的精英文化了呢?以我愚见,是因为当代诗歌的语言形式经过了一番*以后,打破了以往诗歌语言的平易晓畅,逐步走向语言重新组合,内涵丰富多义的新天地,而我们的诗歌评论却远远没有跟上,诗歌教育尚且停滞不前,造成了当代诗歌与民众认知水平的脱节,使诗歌逐步脱离大众,在少数诗歌爱好者之间传递和深入。
没有诗歌的民族是荒芜的,没有诗歌的精神是贫瘠的。作为教育工作者,眼见当代诗歌在教育的园林里坐视大片的空白,深感忧虑,于是不揣浅陋,想跟孩子们谈谈诗歌创作,希望在小小的心灵里播下一些诗歌的种子,等待着这些诗歌幼苗破土而出,枝繁叶茂,春华秋实。
说起诗歌创作,这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现在的诗坛烟波浩渺,流派众多,又没有系统的诗歌批评,没有官方的当代诗歌创作教材,笔者也不过是一个业余的诗歌爱好者,不是一个职业诗人,也不是一个专业的诗歌教育者,一切都感到是摸着石头过河,很困难,我的尝试只有探索意义,没有十足的价值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