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13 12: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03:37
韩东的诗《山民》赏析 小时候,他问父亲 “山那边是什么” 父亲说“是山” “那边的那边呢?” “山,还是山” 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 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 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 他只能活几十年 所以没等到他走到那里 就已死在半路上 死在山中 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 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 到他死的时候 儿子就长大了 ………… 他不再想了 儿子也使他很疲倦 他只是遗憾 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 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选自《青春》1982年8期) 【赏析】 如果说《愚公移山》是一则古代寓言,那么韩东的《山民》就是一则诗写的当代寓言。《愚公移山》表现了我们的祖先变天堑为通途的愿望和人定胜天的英雄气概;《山民》所表现的则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一个群体乃至一个民族冲破闭塞走向开放,摆脱狭隘步入宽广博大的强烈渴望,以及在这个过程的种种艰难与困惑。 “山民”是一个象征性形象,它超越了实象、实事的单层意蕴,将读者引向对民族过去与未来的深沉思考。“山民”有走出群山的渴望,当他从父亲那里知道“山那边”“是山”,“那边的那边”“还是山”时,他感到“疲倦”。“山民”渴望见到“海”,然而“海”又“十分遥远”,因而感到“遗憾”,于是只好把美好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显然,诗所揭示的是社会由僵稳状态转入变革开放过程中人们普遍的复杂心态。诗人把握了变革时代的整体真实,表现了一个民族艰难起飞时急欲改变现状的躁动不安。 但诗的认识价值并不止于此,还在于表现了正视现实的清醒和改变现实的韧性与信心。由于“群山”的阻隔,“海”变得“十分遥远”,“山民”清楚地知道,“他只能活几十年”,不待他“走到那里”,“就已死在半路上/死在山中”,但他并未放弃追求。他解决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办法是设想了“带着老婆一起上路”的计划,这样“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到他死的时候/儿子就长大了”,而且“儿子的儿子也还会有儿子”。于是,希望在下一代身上得到了传递和延伸。尽管实现理想的漫长的过程使他感到“遗憾”,但其中也分明流露了在对“祖先没有象他一样想过”的惋惜中产生的自己生逢其时的慰藉与欣喜。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树立起理想就能产生实现理想的精神力量,则是一条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