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10 15:2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31
这个对联加横联放在一起看的意思是:每年缺(一)衣少(十)食。
上联是三五七九,下联是二四六八,上联加下联是:二三四五六七*,缺少一和十,再看横联是岁岁年年,意思是每一年。所以得出,每一年都缺衣少食。
扩展资料: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春节时挂的对联*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春联的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谁,仍是个悬案。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中国楹联特征论略》则把楹联的特征概括为五个对立统一:独特性和普遍性;寄生性和包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通俗性和高雅性;严肃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31
指年年岁岁“缺衣(一)少食(十)”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32
上联三五七九 为奇数缺一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32
指年年岁岁“缺衣(一)少食(十)” 这副对联应是从“二三四五,六七*”这一工巧联演化而来 原来还有一个横批是“南北”,喻指“没有东西”。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33
年年岁岁缺衣(一)少食(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