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白二公祠的简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10 11:2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1:14
苏公祠
祠堂概况
苏公祠位于海口市五公祠东侧,是为纪念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而修建的。这里有苏轼留下的双泉、洞酌亭的遗迹。这是一座园林式庭院,祠堂、绿树、鲜错落有致,溪涧曲径,泉水呆咚。苏公祠的左侧是面积近10亩的琼园,园内有浮粟泉、粟泉亭、洗心轩等东坡遗迹。浮粟泉旁一堵粉墙嵌着一快石碑,石碑上刻着“浮粟泉”三个大字,碑前清凉的泉水注满了上下两口方井。相传这是苏东坡在此发现的。泉水纯净,清澈透亮,味道甘爽。盛夏泉水,十几年不见水垢,用它泡茶,香醇无比,素有“海南第一泉”美称。现在井中泉水仍清澈见底,但已不见泉水喷涌。
在浮粟泉的上方,是粟泉亭和洗心轩,据说,这二者是因苏东坡的一道貌岸然诗而分别由明朝翁汝遇和清朝叶汝兰兴建的。
历史渊源
苏公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系崇祀苏轼及其子苏过而建。清顺治、乾隆、光绪年间曾多次重修。苏公祠正厅原放有苏轼及其子苏过和学生羌唐佐(进士、琼山人)的牌位,厅堂圆柱挂有楹联:“ 此地能开眼界,何人可配眉山”此联原为朱潮1915年主持重修时所撰,*中被砸毁,近年由广东美院教授麦华三重书复原。
人物介绍
苏轼我国文学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从36岁起,就开始过贬谪的生活。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他第一次出判杭州,44岁时再贬黄州。1085年宋宪宗时,司马光为相,一度奉召回朝。章敦为相时,苏轼因坚持他的见解,被贬广东惠州。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再次被贬海南岛昌化军(贬所在今儋州市中和镇)。宋徽宗就位,1100年召还苏轼,次年途经常州病卒。
苏轼被贬昌化军时,携来幼子苏过。他从徐闻递角场渡海,曾借寓金粟庵客房10多天,3年后北返时又路过此地暂住几天,前后共住20多天。南宋时,为纪念他曾在此住过,题名为“东坡读书处”。元代曾在此地开设“东坡书院”,经几百年变迁遗迹尚在,现在苏公祠东侧门尚有“东坡书院”横匾字迹。
今天的苏公祠就坐落在原东坡书院旧址内。苏公祠现在正厅还陈列着苏文忠公石刻平面像一座,以及苏轼当年手书的《行香子》、《临江仙》词二首,词书开秀,十分惹人注目。
白公祠
忠县白公祠
忠县白公祠位于重庆忠县忠州镇长江沿岸,是为纪念我国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而修建的。它始建于宋代,清代重修,是长江沿岸著名的旅游景点。
公元819年,白居易被贬谪忠州做刺史。据《忠州志》记载,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唐代大诗人,官至翰林学士,太子左赞善大夫,他有开明的*态度,在他的诗文中尖锐地揭露和抨击官僚的荒淫、*,因而遭到打击和排斥,被贬任忠州刺史,在忠州任职期间,为忠州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实事,他宽刊均税,鼓励农桑,身先躬行、与民同苦乐,在忠州任职期间,写下了百多首诗、词,其中不少是思想性,艺术性很强的诗篇,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的佳作,忠州人民崇敬他,把他同刘晏、陆贽、季吉甫并称为四贤,在宋代修建了四贤阁以纪念。
白公祠,分为两级台地,临江山而建,气势恢弘,门前一坡两丈有余的大石梯,左是参天大树,右为高耸的栈楼,登梯毕乃白公祠大门,大门为三楼四柱三间牌楼,匾额横书白公祠,门联“遗泽被山川万姓常思贤刺史,宏篇映日月千秋仰大诗人”,道出了万民心声。进得门楼右拐为“白园”,门联“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天为字乐天”,巧妙地嵌入了白公的名和号,此联是白公逝世时唐宣宗所作挽诗中的两句。园内建有洗墨池,白公铜像,东西两侧用花墙隔开,地势东高西低,南面房舍依坡而建,为船楼建筑。其中白居易生平展览室陈列着白居易的谱系、生活纪年,到忠州为官时的各项政绩。醉吟阁为四柱三层楼,游人到此可赁栏远眺,这是一座结构复杂的亭阁, 16根圆柱承托1个主楼和4个门楼,游人可从四方进出,登高望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1:14
孤山南麓平湖秋月对面,正在重建“白苏二公祠”(杭州日报8月2日曾有2005年相关报道)。但近日,有市民打电话到市园文局文物处,提出以前听老人说叫“苏白二公祠”,而且叫法上也比“白苏二公祠”顺口,希望有关部门查查资料,正式开放时不至于把名字弄错。
接到市民的建议电话后,市园文局文物处高度重视,马上组织专家对“白苏二公祠”的名称进行考证。经过半个月的考证,昨天,文物处负责人肯定地说,所有的史料都铁证:二公祠就叫做“白苏二公祠”。
在杭州水利历史上,白居易和苏东坡有很大的功劳,特别是对西湖疏浚贡献很大。为了纪念白居易和苏东坡的功绩,嘉庆三年(1798年),在大学士阮公的提议下,孤山南麓建造了“白苏二公祠”。
道光十五年(1835年),“白苏二公祠”显得破旧了,于是,当年的巡抚乌公提议复修“白苏二公祠”,道光十六年,“白苏二公祠”重修完成。说到这里,文物处负责人拿出一张拓片:“瞧,这是我们从‘白苏二公祠’原址上挖出来的古碑,上面就有记载。”只见拓片题为“重修西湖白苏二公祠记”,落款为“道光十六年六月湖董事章钱定王泰薰谨立石”,落款后面是当年的有识之士的捐款清单。
就这样,时光流逝到了*十六年(1927年),“白苏二公祠”度过了近百年的宁静时光,开始了它不平静的岁月。据《西湖志》记载:“阮毅成《三句不离本(杭)》:在平湖秋月对面,犹有白苏二公祠,以纪念这两位诗人太守。可惜的是白苏二公祠,因*十六年,教育部在罗苑设立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后因学生日多,校址不敷,该校便向浙江省*要求租用。经省*委员会会议决议,准其租用五十年。” 这一租就是五十年,“白苏二公祠”成了学生的饭厅,白苏二公的像碑已经不在墙上,而是横置在屋角里,幸好没有破损。
如今,“白苏二公祠”终于可以重现西湖边了。文物处负责人说,白居易和苏东坡都是杭州的功臣,“白苏二公祠”这一叫法从建成那天到现在没有改变过,也许后人为了叫起来顺口而变成了“苏白二公祠”,但是并不能因为大家的喜好而轻易改动名称。
据了解,新建的二公祠分前后两个殿堂,岳庙文保所保存的17块与“白苏二公祠”相关的石碑也将向公众展示,其中包括了四块苏东坡手迹的石碑,价值非常高。
白苏二公祠的相关介绍去这里看看:
http://blog.tom.com/blog/read.php?bloggerid=1263592&blogid=58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