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论文,关于从众心理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12 00:43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00:49
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分析及其对策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剖析了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要针对当代
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客观实际,发挥从众心理在当代大学生中的积极影响,抑制从众心理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引导当代
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关键词:大学生;从众心理;对策
从众心理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受某个群体的影
响,最终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
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现象[1]。通俗地说,从众就
是“随大流”、“人云亦云”。如遇到意见分歧,本来你
有自己的态度和想法,但当这种想法与大多数人不
一致时,你可能会左右为难、举棋不定,而迫于多数
人“无形的压力”,最终放弃了自己的意见,随大流。
一、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外在表现
1.消费从众。高校校园里不乏“穿衣戴帽各有
一套,抽烟喝酒各有所好”,大学生讲名牌、讲排场、
比阔气已形成风气。有些大学生无视自己的经济基
础,下餐馆、赶舞场、览名胜、春游、秋游、过生日、会
朋友、吃奖金、喝补助,名目繁多,五花八门。这是一
种消极的从众行为。
2.学习从众。学习从众是大学生中最常见的从
众现象。据调查,入校时随意安排的学生班级之间、
宿舍之间,一年左右时间,便在各个方面显示出不同
层次,出现明显的“不同步”现象。大学校园里常会
看到一个宿舍集体活动的景象:一同吃饭,一同上自
习等等。优等生、英语过级、研究生录取等相对来
说,班级、宿舍都比较集中,如某高校有个班5名考
上研究生,竟都是同一舍员。
除此之外,在大学生中还存在着一些消极的学
习从众现象,如学生的考试作弊。有的学生从主观
上并不赞成作弊,但是看到少数原来不如自己的同
学通过作弊取得了好成绩而且没被发现,就会对自
己的信念产生动摇,进而带着一种不正确的理性从
众观或盲目从众也参与作弊,以致对自己各方面都
产生不良的影响。有的大学生甚至还说:“大家都
作弊,不作弊的学生反而是傻瓜。”
3.恋爱与性观念的从众。一方面,大学生随着
生理上性的成熟,逐渐产生了接近异性、追求爱情的
渴望,加上西方“性解放、性自由”思潮的冲击,更触
发他们较强烈的性体验想法;另一方面,校园恋爱极
富感染性。一些大学生认为谈恋爱或被异性朋友追
求证明自己有魅力、有能耐,而一些无人问津的同学
则会感到寂寞、失落和低人一等,很容易形成一种心
理压力。据某高校进行的一项最新大学生性观念抽
样调查显示,近40%的大学生不介意自己的伴侣是
否是*(或处男),约5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性行
为可增进爱的发展[2]。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
一些同学在思想和行为上才趋同于同宿舍、同班同
学或老乡的恋爱观和性观念。
4.入党从众。对大学生入党愿望的调查结果显
示,85%的学生有入党的愿望并主动递交了入党申
请书。如此高的比例,经过分析,不难发现部分学生
的入党愿望来自于父母的压力,但更多的学生则从
众于周围的同学或老乡,看到别人递交入党申请书,
自己不递交好像不合群、不积极要求进步似的。
5.择业从众。择业不仅是大学生关心的问题,
也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很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
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从众行为。
追热门,随大流是择业中的常见现象。现在的
大学生在就业中多盲目追求好岗位、好地方而忽略
自身的条件、职业特点和社会整体需求。近几年公
务员职位吸引了很多大学生的目光,千军万马挤
“独木桥”。据人事部对80多个城市的一项就业统
计显示,虽然公务员职位只为大学毕业生提供1%
的就业岗位,但却吸引了30%大学生的目光[3]。不
少学生根本没有考虑职位是否学以致用,也不管是
否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只是一味地选择高薪高
酬、福利好的职业和单位,结果高不成、低不就,丧失
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另外,据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
指导中心一项统计显示,许多学生求职的理想地点
是北京、上海及沿海发达城市,稍偏远的地区就不予
考虑,这也是就业中很严重的从众现象。一些学生
虽然意识到基层需要人才,最能锻炼自己,却又怕基
层条件差,埋没了自己的才能,而且大家都往大城市
涌就更加剧了大学生对大城市的向往,根本就不考
虑实际可能。因此,在就业中大学生的从众心理会
给大学生的择业带来很多消极的影响。
二、大学生从众心理分析
1.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原因
探讨大学生从众心理原因必须深入到主体内
部,挖掘从众行为发生的心理根源。根据从众新论
的观点,我们可以发现群体环境、个体的素质和能力
是大学生产生从众心理的主要原因。
群体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及行为有着重
要的影响。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群体环境常常会对个体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表现
在四个方面。一是群体易使个体产生对其的信任。
对群体越信任,个体就越容易改变自己的行为而从
众。调查表明,部分大学生把“信得过”的老生、老
乡作为他们学习的“楷模”,盲目从众。在学习上表
现为“老生老乡怎么学就怎么学”,在遵守校规校纪
方面表现为“向老生老乡看齐”,如此容易导致“从
良则良,随莠则莠”[3]。二是群体的压力大,容易超
过了个体的心理承受力,个体就会对偏离群体的行
为感到不安,从而产生从众行为。如有的大学生假
期里本来自己有安排,但同宿舍的许多同学都相约
去旅游,感到自己不去不好,于是放弃了自己的主
意,只好随大家一起去旅游。三是群体意见的一致
性程度很高,使个体不得不与群体保持一致。如在
一个班级、小组、同伴群众中,如果赞成某一观点或
采取某一行动的人越多,个体所受到的心理压力就
越大,就越容易产生从众行为。如果这个班级、小
组、同伴群体很有吸引力,内部很一致,也容易使个
体遵从群体的意愿。四是群体的规模和内聚力也影
响个体的从众心理[4]。群体规模越大,内聚力越
强,个体就越容易从众。
个体的素质和能力是大学生产生从众心理的另
一主要原因。如果个体的自信心不足,缺乏决策能
力,就难以形成自己的主见,从而产生从众行为;如
果个体的责任心、事业心和正义感不强,缺乏原则
性,则容易随大流。多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过多
年的扩招,使得精英教育被大众化教育所取代,由于
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判断力和自信心,没
有自己的主见,人云亦云,加上现在大学生基本是独
生子,他们事事依靠父母,这种依赖心理在短期内依
然存在并导致依赖他人,盲目从众。
2.大学生从众心理的作用
大学生从众心理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容易达成共识,有利于增强
集体意识,同时也有利于良好作风、习惯的养成。如
大学校园中的各种社团的招新;学习上的从众可以
在大学生中形成良好的风气,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
学习氛围。其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依赖性强,抑制
个性发展,束缚思维,变成思维相对迟钝、准确性差,
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成规。
总之,我们要积极发挥“从众”的积极影响,避
免“从众”的消极影响,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和明辨
是非的能力,使他们遇事和看待问题时,既要慎重考
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
从而使判断能够正确,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研
究大学生从众心理,对于优化群体结构,利用从众心
理的积极影响,防止其消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从众观的对策
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是客观存在的。为了使当
代大学生能健康成长、成才,我们必须了解大学生从
众现象,研究与分析大学生从众的原因,正确引导他
们合理利用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防止其消极作用,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从众观、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
能力,使他们遇事和看待问题时,既要慎重考虑多数
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从而使
判断能够正确,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
1.积极营造和谐的群体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和
谐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的良好氛围。民主和谐的群体校园氛围,可以促进
大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学生在情感上感到认
同,依赖于这个团体,从而增加团体凝聚力。
首先,积极倡导公平竞争和谐校园氛围。倡导
公平竞争和谐校园氛围,就需要一个宽松、民主、身
心开放、畅所欲言的教育、学习环境。据调查,当代
大学生容易从众者的个性明显存在下列特征:对事
物辨别、判断能力差,缺乏主见,重视权威,墨守成
规,缺乏自信。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学生行为
的科学管理,保持与学生的平等地位,不以权威者自
居。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既要注重激发、培养
学生的自信心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倡导
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对他人意见提出质疑、敢
于发表自己独创性见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他
人意见的容忍态度,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容忍他人观
点、相互碰撞、补充和启发,共同解决难题,让学生客
观地认识自己和群体成员在解决问题中的各自不同
的作用,从而建立相互支持的和谐群体校园氛围。
其次,我们要积极发挥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正
向激励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分析
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非正式群体自发形
成的良好*、行为规范应加以鼓励和引导。教育
者在活动指导过程中,通过“角色期待”、“兴趣诱
变”等积极的心理暗示法,达到制止大学生消极从
众的目的,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不良的舆
论、规范,则应通过说理、说服等形式加以转化或制
止。
再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
增强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即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及
意义。一般来说,高创造力者都具有自我承认、自我
统一、自信甚至自负的气质特征。他们往往能从内
在精神活动中获得力量源泉,能妥善处理自我内在
的感受和情绪,也就是说,他们能充分肯定自我潜能
的存在,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它。如开展迎新
生系列活动,通过活动使新入学的大学生尽快调整
自我,融入集体,找到归属感,防止依赖心理;又如,
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参加大学生各类挑战杯竞赛
等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我潜能,从而
实现自我价值,对不盲目从众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实践证明,积极向上、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校
园文化活动是帮助大学生丰富内心世界、扩大人际
交往、增强自我意识的重要载体。在组织活动中,要
做好活动前的各种准备工作,要以调动大多数学生
的参与为目标,内容应不断更新,形式应活泼有趣,
使参与的学生有施展才能的空间[5]。
同时,我们积极探索真理,营造科学精神和人文
精神的校园文化的灵魂。在德育宣传工作中,一方
面加强宣传的方向性和说理性;另一方面大力开展
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向上的学习、科技活动,努力创
建一个充满学术氛围和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心理
素质、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优良
的塑造。
2.积极帮助大学生规划大学生涯。大学生目标
不明确,他们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我们应重视大
学生人生规划课,要求辅导员、班主任主动深入到学
生中,细致开展教育工作,积极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
引导和人生规划的指导,要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帮助
他们更好地规划大学生涯。
3.改善德育工作方法。作为教育工作者,积极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在工作方法上应
更多地采用启发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使他们
自觉自愿地融入主流;其次,我们要关注学生群体思
想动态,准确了解和掌握个体心理差异,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把
处在不同状态下具有不同能力的人的积极性都调动
起来。同时,对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心理,不能粗暴对
待,而是要侧重引导,注意策略。经验表明,如果简
单禁止某些东西,而不加以任何令人信服的解释,则
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或受好奇心的驱使而消极模
仿。作为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引导大学
生摆脱从众的盲目性,使他们能够在集体的行列中
保持独立的思想和清醒的头脑,使他们拥有一个真
正属于自己的人生[6]。
4.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引导大学
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增长社会经
验,增强学生的辨别水平和判断是非的能力;提高当
代大学生的独立性、自信心和意志力,培养大学生健
全的人格,使大学生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抵制不良
行为,克服自身弱点,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四、结语
大学生思想活跃、追求进步、求真求实、创新意
识强。我们应当发挥从众心理在大学生中的积极作
用,抑制从众心理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引导当
代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宋书文,孙汝亭,任平安.心理学词典[K].西宁:广
西人民出版社, 1984: 33.
[2]广州大学生性观念抽样抽查出炉近半不介意贞操
[N].南方日报, 2008-07-24.
[3]刘凤华.大学生从众心理分析[ J].青少年研究,
2006, (3): 8.
[4]李洪艳.从众心理对上海市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
炼影响的调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7.
[5]王宝金,赵静华.大学生从众心理分析[J]沈阳建筑
大学学报, 2007, (4): 232.
[6]韩 华,郭兰.大学生从众心理高校德育工作新的
切入点[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5, (9): 48.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00:50
很简单的一个东西啊,比如一个人在抬头看天,一群人都去看他在看什么,其实人家只是流鼻血而已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00:50
2500字啊,十分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