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司马迁救得将军是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21 04:5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6-21 09:16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6:24
李陵
司马迁与李陵
潘作成
李陵,字少卿,汉“飞将军”李广之孙。武帝时为骑都尉。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率三万骑兵出祁连山、天山一带击匈奴。汉武帝为分匈奴军势,派李陵统步骑五千出居延以北千余里。匈奴单于率八万兵围攻李陵,李广利却按兵不动。李陵孤军奋战,士卒死者过半,杀伤匈奴万余人,最后因矢尽援绝,无力再战而降匈奴。单于素闻李陵与乃祖贤名,且战时亲见李陵英勇善战,遂优礼相待,并将女儿配与李陵为妻。汉闻此事,将李陵母亲、发妻、幼子一并灭族。
李陵投降还牵连了另一个人,那就是司马迁。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二十多岁入朝任郎中,后继父职任太史令。司马迁与李陵“倶居门下”,但两人志趣不同,并无私交。李陵兵败降敌,武帝心情沉重,召问司马迁。司马迁认为:李陵是一位能自守节操的奇士,孝敬父母,诚信待人,廉洁重义,谦恭有礼,具有国士之风。此次虽兵败陷敌,但推测他的意思,得到机会还会报答汉朝,将功抵罪。况且事已至此,陵虽兵败,功亦足可显示天下。司马迁这番话可说是仗义执言,并无私心。但汉武帝却以为他是在诋毁贰师将军李广利。于是,司马迁被下狱治罪,以诬上罪处以腐刑,身心遭受严重摧残。他本想一死了之,但恨《史记》草创未就,遂“就极刑而无愠色”,含垢忍辱,发愤著书。历十年艰辛,最终于征和初(前92年)完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通史著作《史记》,并首开纪传体史籍之先河。
对司马迁和李陵一生大节,史家早有定评。李陵投降,当时即已“隤其家声”(司马迁语)使“陇西之士居于门下者用为耻辱”(司马迁语)。但如果当时汉武帝能听信司马迁之言,不“族陵母妻子”,李陵寻机报汉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历史上不乏此类实例。后苏武在北海(今俄境内贝加尔湖,为当时匈奴北境)上见到李陵,李曾有“吾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之语,可见其愧悔之深。盖武帝处理此事确有失当之处,且有护短之嫌(李广利妹为武帝宠妃)。后人有八字评断极确:“陵虽辜恩,汉亦负德”。
至于司马迁为李陵辩护一事,历来史家绝少论及。愚意以为,司马迁斗胆进言,对李陵评价虽难尽确切,但却表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学者的正直与善良。尽管他以对待学术的态度对待*,未免显得过于迂腐,但这恰恰表现了他思想品质的可贵。如果他在*上会看风使舵,甚至逢迎谄媚,那他就不会是撰著《史记》的司马迁了。“文如其人”虽有例外,但古今大体如此。正是由于具有那样一种正直高尚的品格,他才能在《史记》的写作中坚持“不虚美,不隐恶,秉笔实录”,最终将《史记》写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鲁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