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关于气象卫星的资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2:03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6:15
我国新一代气象卫星的发展计划和任务要求
风云一号01批发射两颗试验星,02批按计划研制两颗业务星,已发射C星,第二颗 D星预定于 2001年夏季发射。
风云二号01批已发射两颗试验星,第二颗星于2000年6月发射,已完成在轨测试,卫星运行正常。02批按计划研制3颗业务星,工作到2010年,由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衔接。我国气象卫星发展的目标,是建立新一代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和新一代风云四号静止气象卫星,最终建成长期稳定运行的气象卫星业务监测系统。
1.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的发展
(l)风云三号的任务要求
风云三号卫星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90年代初期,国家气象局便开始研究与该卫星建造有关的工作。该项目1993年3月列入国家航天计划;1994年7月评审并确认了01批使用要求和上星探测仪器,开始进行总体方案可行性研究;1996年8月通过总体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确认关键技术;1998年10月基本完成卫星关键技术预研攻关,确认具备条件进入工程研制;2000年9月经*批准正式立项研制。
风云三号卫星将提供全球温、湿、压、云和辐射等参数,实现中期数值预报;监测大范围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探测地球物理参数,支持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变化规律研究;为航空、航海和军事等提供全球任意区域的气象信息。
风云三号是我国气象卫星工程建设中一种重要的业务应用卫星,将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和三维定量遥感。它的建造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可缩短与国外的差距,能较好地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2)主要遥感器和卫星技术
风云三号采用太阳电池阵定向跟踪控制和三轴稳定姿态控制等技术,装载可见光与红外扫描辐射计、红外分光计、微波辐射计、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微波成像仪、紫外臭氧探测器、地球辐射收支探测器、空间环境监测器以及数据收集系统等9种仪器。它可实现大气垂直探测,获取全球大气垂直探测资料;进行全球辐射收支和臭氧含量观测;携带微波遥感器,首次进行轨道试验,通过微波资料的应用,满足获取大气水汽含量和降水的需求。红外分光计和微波辐射计等仪器的性能,相当于当前诺阿卫星的同类仪器。
2.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的发展
风云四号是中国气象局和总参气象局为军民用户共用的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将按照“军民综合应用”的原则进行设计,还要充分考虑海洋和农、林、水利以及环境、空间科学等领域的需求,实现综合利用。1999年11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召开了第二次风云四号使用要求专家研讨会,提出了风云四号的初步使用要求。它采用三轴稳定姿控方案,主要探测仪器为10通道二维扫描成像仪、干涉型大气垂直探测器、闪电成像仪、CCD相机和地球辐射收支仪,地球圆盘图成像时间为15分钟。
从国外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发展的趋势看,重点是扩展探测谱段,加强三维探测,提高时间、地域和光谱分辨率,并增加新颖的探测仪器,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静止气象卫星采用三轴稳定控制方案的优点是很明显的,可大大提高卫星的观测效率,对有效载荷的发展也是有利的。由于对地观测有较长的驻留时间,可提高遥感器的探测灵敏度,改善地面分辨率,有利于增加观测通道,实现大气垂直探测。由于卫星始终对地定向,具有对地凝视功能,可实现小区域快速观测,增加观测的灵活性,为采用CCD相机和闪电成像仪提供条件,增强卫星的观测能力,也为装载微波辐射成像仪等仪器提供了可能性。
但是,静止气象卫星采用三轴稳定控制方式,技术难度大,研制周期也长。美国从1975年就开始研究研制和试验三轴稳定静止气象卫星的问题,但直到1994年4月,才发射成功第一颗三轴稳定静止气象卫星GOES-8(即GOES-I),在研制和在轨运行中遇到不少问题,诸如遥感器扫描对卫星姿态的影响和图像畸变;图像的导航配准、运动补偿技术;由于卫星一面始终对着太阳,另一面始终背着太阳,卫星温度不均匀,引起扫描镜温度梯度过大以及光学遥感器光轴热变形对图像的影响等。特别是扫描镜温度梯度过大,是GOES-I卫星推迟发射的直接原因。
根据我国卫星技术的发展状况,风云四号卫星如采用三轴稳定控制方式,GOES-I卫星研制和试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将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如大尺寸小质量太阳帆的伸展、高稳定度姿态控制和柔性动力学等关键技术。二维扫描成像仪和大气垂直探测器的研制,同样要解决相应的技术关键。卫星构型要满足遥感器的安装与精度要求,图像的运动补偿和像元的配准补偿等也都应予以解决。
根据我国卫星研制周期一般比较长的现实状况,如果风云四号采用三轴稳定控制方式,其研制周期可能较长。按照风云二号02批3颗业务星工作到2010年的计划安排,风云四号有可能赶不上与风云二号在轨衔接。因此,必须加快风云四号的预先研究和立项工作。美国研制GOES-I卫星用了15年时间。究其原因,美国专家认为是步子跨得过大。根据我国卫星发展的技术能力,可以逐步增加遥感器的种类和卫星的功能,最终使风云四号卫星达到或接近国外静止气象卫星的先进水平。外国同行专家也建议,星载仪器可以逐步发展,先搞三轴稳定加成像仪,取得成功后再增加垂直探测器。
欧空局发展第二代欧洲气象卫星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工作。欧空局从1987年开始制订新一代欧洲静止气象卫星计划,经过较长时间的调查和综合分析,鉴于垂直大气探测的应用还很不成熟,决定继续采用自旋稳定控制方案,只装一台高性能成像仪,扩展成像仪的功能。成像仪的时间分辨率和地面分辨率均优于GOES-8,共12个通道,其中2个通道用作垂直探测试验,据认为可以满足欧洲各国气象部门的需求。由于分析充分,缩短了卫星的研制周期,降低了成本,卫星的业务管理也相应简化。
我国气象卫星历经20多年的建设,已经建立了极轨和静止两种气象卫星系列,包括相应的地面应用系统,并已取得初步成效,未来10年将迎来新的发展。由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和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组成的气象卫星业务监测系统的建立和投入运营,不仅将为我国天气预报、气象科学和环境遥感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工具,也将为国际气象卫星观测网提供一种重要的卫星系统,受到世界气象组织和世界各国的关注,在国际气象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气象卫星将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以及全球气象观测作出重要贡献,成为我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显著的对地观测卫星系列之一。
回答者:肖克东 - 一派掌门 十二级 3-9 20:52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1 个人评价
好
100% (1) 不好
0% (0)
其他回答共 1 条
这里有:
http://www.space.cetin.net.cn/docs/ht0105/ht010502.htm
回答者:匿名 3-13 10:54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6:15
我国新一代气象卫星的发展计划和任务要求
风云一号01批发射两颗试验星,02批按计划研制两颗业务星,已发射C星,第二颗 D星预定于 2001年夏季发射。
风云二号01批已发射两颗试验星,第二颗星于2000年6月发射,已完成在轨测试,卫星运行正常。02批按计划研制3颗业务星,工作到2010年,由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衔接。我国气象卫星发展的目标,是建立新一代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和新一代风云四号静止气象卫星,最终建成长期稳定运行的气象卫星业务监测系统。
1.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的发展
(l)风云三号的任务要求
风云三号卫星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90年代初期,国家气象局便开始研究与该卫星建造有关的工作。该项目1993年3月列入国家航天计划;1994年7月评审并确认了01批使用要求和上星探测仪器,开始进行总体方案可行性研究;1996年8月通过总体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确认关键技术;1998年10月基本完成卫星关键技术预研攻关,确认具备条件进入工程研制;2000年9月经*批准正式立项研制。
风云三号卫星将提供全球温、湿、压、云和辐射等参数,实现中期数值预报;监测大范围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探测地球物理参数,支持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变化规律研究;为航空、航海和军事等提供全球任意区域的气象信息。
风云三号是我国气象卫星工程建设中一种重要的业务应用卫星,将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和三维定量遥感。它的建造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可缩短与国外的差距,能较好地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2)主要遥感器和卫星技术
风云三号采用太阳电池阵定向跟踪控制和三轴稳定姿态控制等技术,装载可见光与红外扫描辐射计、红外分光计、微波辐射计、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微波成像仪、紫外臭氧探测器、地球辐射收支探测器、空间环境监测器以及数据收集系统等9种仪器。它可实现大气垂直探测,获取全球大气垂直探测资料;进行全球辐射收支和臭氧含量观测;携带微波遥感器,首次进行轨道试验,通过微波资料的应用,满足获取大气水汽含量和降水的需求。红外分光计和微波辐射计等仪器的性能,相当于当前诺阿卫星的同类仪器。
2.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的发展
风云四号是中国气象局和总参气象局为军民用户共用的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将按照“军民综合应用”的原则进行设计,还要充分考虑海洋和农、林、水利以及环境、空间科学等领域的需求,实现综合利用。1999年11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召开了第二次风云四号使用要求专家研讨会,提出了风云四号的初步使用要求。它采用三轴稳定姿控方案,主要探测仪器为10通道二维扫描成像仪、干涉型大气垂直探测器、闪电成像仪、CCD相机和地球辐射收支仪,地球圆盘图成像时间为15分钟。
从国外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发展的趋势看,重点是扩展探测谱段,加强三维探测,提高时间、地域和光谱分辨率,并增加新颖的探测仪器,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静止气象卫星采用三轴稳定控制方案的优点是很明显的,可大大提高卫星的观测效率,对有效载荷的发展也是有利的。由于对地观测有较长的驻留时间,可提高遥感器的探测灵敏度,改善地面分辨率,有利于增加观测通道,实现大气垂直探测。由于卫星始终对地定向,具有对地凝视功能,可实现小区域快速观测,增加观测的灵活性,为采用CCD相机和闪电成像仪提供条件,增强卫星的观测能力,也为装载微波辐射成像仪等仪器提供了可能性。
但是,静止气象卫星采用三轴稳定控制方式,技术难度大,研制周期也长。美国从1975年就开始研究研制和试验三轴稳定静止气象卫星的问题,但直到1994年4月,才发射成功第一颗三轴稳定静止气象卫星GOES-8(即GOES-I),在研制和在轨运行中遇到不少问题,诸如遥感器扫描对卫星姿态的影响和图像畸变;图像的导航配准、运动补偿技术;由于卫星一面始终对着太阳,另一面始终背着太阳,卫星温度不均匀,引起扫描镜温度梯度过大以及光学遥感器光轴热变形对图像的影响等。特别是扫描镜温度梯度过大,是GOES-I卫星推迟发射的直接原因。
根据我国卫星技术的发展状况,风云四号卫星如采用三轴稳定控制方式,GOES-I卫星研制和试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将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如大尺寸小质量太阳帆的伸展、高稳定度姿态控制和柔性动力学等关键技术。二维扫描成像仪和大气垂直探测器的研制,同样要解决相应的技术关键。卫星构型要满足遥感器的安装与精度要求,图像的运动补偿和像元的配准补偿等也都应予以解决。
根据我国卫星研制周期一般比较长的现实状况,如果风云四号采用三轴稳定控制方式,其研制周期可能较长。按照风云二号02批3颗业务星工作到2010年的计划安排,风云四号有可能赶不上与风云二号在轨衔接。因此,必须加快风云四号的预先研究和立项工作。美国研制GOES-I卫星用了15年时间。究其原因,美国专家认为是步子跨得过大。根据我国卫星发展的技术能力,可以逐步增加遥感器的种类和卫星的功能,最终使风云四号卫星达到或接近国外静止气象卫星的先进水平。外国同行专家也建议,星载仪器可以逐步发展,先搞三轴稳定加成像仪,取得成功后再增加垂直探测器。
欧空局发展第二代欧洲气象卫星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工作。欧空局从1987年开始制订新一代欧洲静止气象卫星计划,经过较长时间的调查和综合分析,鉴于垂直大气探测的应用还很不成熟,决定继续采用自旋稳定控制方案,只装一台高性能成像仪,扩展成像仪的功能。成像仪的时间分辨率和地面分辨率均优于GOES-8,共12个通道,其中2个通道用作垂直探测试验,据认为可以满足欧洲各国气象部门的需求。由于分析充分,缩短了卫星的研制周期,降低了成本,卫星的业务管理也相应简化。
我国气象卫星历经20多年的建设,已经建立了极轨和静止两种气象卫星系列,包括相应的地面应用系统,并已取得初步成效,未来10年将迎来新的发展。由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和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组成的气象卫星业务监测系统的建立和投入运营,不仅将为我国天气预报、气象科学和环境遥感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工具,也将为国际气象卫星观测网提供一种重要的卫星系统,受到世界气象组织和世界各国的关注,在国际气象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气象卫星将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以及全球气象观测作出重要贡献,成为我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显著的对地观测卫星系列之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6:16
气象卫星是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的人造地球卫星,具有范围大、及时迅速、连续完整的特点,并能把云图等气象信息发给地面用户。
气象卫星的本领来自于它携带的气象遥感器。这种遥感器能够接收和测量地球及其大气的可见光、红外与微波辐射,并将它们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地面。地面接收站再把电信号复原绘出各种云层、地表和洋面图片,进一步处理后就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趋势。
气象卫星的轨道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太阳同步轨道,一种是地球静止轨道。按照前一种轨道运行,卫星每天对地球表面巡视两遍,其优点是可以获得全球气象资料,缺点是对某一地区每天只能观测两次。 若运行于地球静止轨道,则可以对地球近1/5的地区连续进行气象观测,实时将资料送回地面,用四颗卫星均匀地布置在赤道上空,就能对全球中、低纬度地区气象状况进行连续监测;它的缺点是对纬度大于55度地区的气象观测能力差。这两种卫星如果同时在天上工作,就可以优势互补。
到目前为止,美国、苏联、日本、欧洲空间局、中国、印度等共发*100多颗气象卫星。
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是美国发射的“泰罗斯”卫星,它为美国提供了大量气象资料。但它的云图分辨率不高,随发随收的功能还不理想,只能作为试验型卫星。第三代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泰罗斯N/诺阿”号则有较佳表现,卫星上携带着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和垂直探测器。它拍摄的云图可以及时传输给地面,也可以把一地的云图贮存在磁带里,在卫星飞经另一地地面接收站时传给地面。它每天可输出全球范围内的 16000多个地点的大气探测资料,二至四万个点的海面温度测量值。每天全球有一百多个地面接收站在接收这类的卫星云图。
前苏联的气象卫星命名为“流星”号,分Ⅰ、Ⅱ号两个系列。“流星Ⅱ号”卫星为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每天两次探测全球有关云层分布、雪和冰层覆盖、地面温度、云顶高度等数据,并将数据传给本国及其他国家的60多个自动图象接收站,业务十分繁忙。
中国1988年9月7日发*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卫星云图的清晰度可与美国“诺阿”卫星云图媲美,但由于星上元器件发生故障,它只工作了39天。目前,性能更先进的“风云二号”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已经投入应用,并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参考资料:www.hongen.com/art/htkj/bweix/hb0300.htm 7K 2000-5-18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6:17
wdwdwsdwaswdwdasd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