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重阳节习俗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1:33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17:40
1、祭祖
重阳节习俗。潮俗在重阳节祭祖的都是家境比较清贫者,他们无力在每个祖先的忌辰都祭拜,便在这一天做个总的祭拜,求得祖宗谅解。
2、放风筝
清乾隆《揭阳县志》云:“重阳,俗不登高,士大夫好事者或为之。是日,儿童多放纸鸢(即放风筝)。”九月风信好,儿童多放风筝。有童谣说:“九月九,风禽线断满天走。”
潮俗又说:“九月九,风筝仔,满街走。”说的是潮汕人在这一天的 一项特殊习俗:放风筝。潮汕地区春夏多雨,冬天太冷,秋天最宜室外活 动。金秋季节,秋风送爽,蓝天下飘着一只只造形别致的风筝,使人觉得 生活充满生机,全然没有北方秋天的萧瑟景象。
潮汕地区的风筝不似潍坊风筝有名,但放风筝之俗较为普遍。 风筝多是小号的,削竹篾为架,糊上各种质量的白纸,再在自纸上画上各 种图案。常见的有鲳鱼、章鱼、蝴蝶、蜻蜒等动物造型。
3、重阳糕
重阳吃“重阳糕”。重阳糕就是用粉面蒸糕,辅料有枣、粟或肉。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高,象座小宝塔,上面还做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的意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17:41
重阳节,潮州人除保持中国传统的风俗,如高人雅士登高游赏,饮酒赋诗外,还有放风筝,食“九皇斋”等习俗。
一、祭祖
潮俗在重阳节祭祖的都是家境比较清贫者,他们无力在每个祖先的忌辰都祭拜,便在这一天做个总的祭拜,求得祖宗谅解。
在潮属地区,用“油麻团”作为祭品,也有一定的来历。因为“油麻团”的“团”,潮人在这里不读“妥弯”,而是读为“缘”,“团”正好与“缘”的读音相同,因而古时候的潮人,便有了在重阳节“结缘”的重要习俗,其意是结个良缘。是日,左邻右舍之间互相探访,互赠“油麻团”。这是潮人重礼仪,讲团结友爱的具体表现。又因潮人对此节日的传说,与全国各地有所不同,主要的:一说是日是太阳公公生日;另一说是“九皇诞”。相传“九皇诞”是以纪念“九皇爷”来纪念汉族封建政权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的隐语。故自古以来,潮人便有以“油麻团”和应时水果祭祀太阳公公或“九皇爷”,并有持素一天之俗。由于“油麻团”的制作不仅要把握好用白糖煮成糖浆的火候,还要合理配比好糖浆与油麻等原料,并在糖浆与原料粘结后,不停地将其搓成小团块;若是错过了最佳的时间,糖浆与原料凝固了,就不可能将其搓成如梭状小团块。因此,一般的家庭是不可能也极少自己动手制作此祭品的,只有专门做此买卖的摊档或饼食店才有可能制作“油麻团”。别说“油麻团”是用白糖和油麻、花生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吃起来会有香甜酥脆之口感而令人垂涎,就是单纯的地豆(即花生)也很是惹人喜爱的,在民间便有“地豆香(读为蜂),嘴头热”之说法。但是,“油麻团”吃多了是易于“上火”,故平时很少见到有人做此买卖,只有到了重阳节的前几天,市面上才有出现做此买卖的摊档,饼食店也才摆出“油麻团”来。这是到了重阳节才能见到“油麻团”的缘故吧。
二、登高
在潮汕,至迟到南宋初年,就有重阳登高宴集的风俗。潮阳东山方广洞侧,有一处纪游的
摩崖石刻,文曰:“泉南杨寿翁,福唐梁允成,玉牒赵安民,天台王商老,温陵吴信行、王文中,莆田刘仲宣,绍兴戊午重阳,同集于高明亭。新泉题。”摩崖处为高明亭旧址。这里石崖嵯峨,眺望山下,林野苍茫,远接溟海,正是登高的绝好去处。明代本地重阳登高的风气仍很热烈。文人们在这一天登高宴游,赋诗言志,作品被选入顺治《潮州府志》的,就有六首。这几首诗,绘出了一幅明代文人重阳节日风俗图。节日活动仍不外乎登高,“重阳不负登高兴” (郑良璧《九日东山新庙落成》),“蹑屏登临逸兴生”(郭廷序《九日登韩山》);饮酒,“且携杯酒对流川”(同上郑诗),“遍插茱萸酩酊归”(陈天资《九日游普陀岩》);插菊,“只应共尽登,临兴,醉插菊花弄舞衣”(贺一弘《九日壁墩和杜》)。 清代潮汕的重阳:节日风俗,各县志书的记载也基本相同。其中澄海、普宁两县志,讲述较为详细。《澄海县志》载:九日为“重阳节”。登高燕饮,簪菊泛萸,犹古人遗俗也。谚云:“九月重九,登高饮酒。”是月竟放风筝。《普宁县志》则说:重阳登高,各选胜地眺赏。文人墨客或携酒入
山寺游玩为乐,小儿咸于高处竞放风筝。与前代的重阳节日习俗相比,“登高燕饮、簪菊泛萸”等旧俗之外,清代又有“竞放风筝”的新时尚。
三、放风筝
放风筝,潮州人叫做“放风禽”或“放风琴”。这是因为风筝都是以飞禽或相似飞禽的形状制作而成的,所以有此称谓。又因潮语的“禽”与“琴”谐音,故又称之为“放风琴”。潮俗的重阳节放风筝之所以盛行,是因为此时节,天高气爽,正是放风筝的最佳时期;再说潮州的韩江每到此季节,又有大片的沙滩露出江面,更是放风筝的难得场所啊!因此,放风筝便成为潮人过重阳节的特色活动,有“九月九,风禽仔,四散走。”和“九月九,风琴断线半天走。”的俗谚可为之佐证。
四、食“九皇斋”
旧时潮剧班每年九月初一至初九晚上,各班全体人员吃素,俗叫食“九皇斋”。在这九天里,潮州的梨园公所里供设祭坛,祭拜九皇菩萨和斗姥天尊。祭祀仪式很特异:用一米斗插一木柱,木柱上面置九个小环,每个小环吊上一盏豆油灯,在此期间日夜点燃,并焚香、供花果、表演潮剧来拜祀九皇菩萨、斗姥天尊等神。这时,班众食斋十分严格,食具要全部新置,有的童伶还散发穿素,像居丧般。若有人误吃荤腥,或骂人、打破器具,便违反禁忌,应到神前叩首忏悔,求神宽恕。童伶们对这个斋戒日子倒是很欢迎,因为这时的斋菜比往常的饭菜更觉好吃,加上这期间不会挨打挨骂,心情顿觉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