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1:4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14:08
郎中相当于*,郎中是正五品 郎中,属员外级, 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 汉初,官吏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按军功爵位的高低,选任各级官吏,二是选自郎官,即郎中令属下的中郎、侍郎、郎中、议郎等。郎官的职责是守卫宫殿和做皇帝随从,经过一段时间,*或地方官有缺额,即可由郎官中选用。军功地主到武帝时已经没落。郎官多出自“任子”或“赀选”,难于选拔真正的人才。 “郎中”的由来 任何一个民族的蒙昧时代,医学终归是不发达的,医生与巫术纠缠在一起,分不清什么是医,什么是巫。能够治病救人的巫医在原始部落里往往就是酋长或领袖人物,地位是很高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官职、财富成为衡量人们社会地位的主要标准,于是依靠装神弄鬼糊口的巫医的地位日益下降。古代中国尤其如此。 汉代官制中有“郎中令”,职掌宫廷的警卫,就是后来讲的御林军。郎中令大部分由建树功勋的将门之后担任,所以官品较高,最高可为正或属五品,另外,在朝中议事的文官称“大夫”,一般也是五品官。据记载,唐代时,巫医的地位依然低下,但部分长期为皇室治病的御医却得到皇帝额外的封赏,但凡郎中和大夫,最高不得超过正五品,人们为示尊重就称有医道的巫医为郎中或大夫。到了宋代,郎中或大夫就替代了巫医而成了职业名称,在北宋大学问家洪迈的《夷坚志》中就有把赵氏医人叫作“赵三郎中”,医人张二叫作“张二大夫”的记载。不过有一个奇怪的语言现象,就是黄河以北大多称医人为“大夫”,而以南又多称“郎中”,至于这是何原因造成的,就谁也讲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