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规范性文件监督办法(2020修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28 08:0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2:38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推进法治*建设,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市、县(市)区*及其所属工作部门和单位、开发区管委会、乡(镇)*(以下统称制定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适用本办法。
属于人事、财务、工作制度等事务管理的文件,行业标准、技术操作规程等技术性文件,不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规范性文件,是指制定机关依照法定职权或者法律、法规授权制定的,涉及不特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在一定期限内反复适用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第四条 下列机构不得制定规范性文件:
(一)临时机构;
(二)议事协调机构及其下设的办公室;
(三)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
(四)受行政机关委托执法的机构;
(五)其他依法不得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机构。第五条 制定机关应当控制规范性文件的数量。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上级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已经明确的内容,下级规范性文件原则上不作重复规定。第六条 实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
规范性文件起草完成后,应当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审查不通过的,不得提交讨论。第七条 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由下列司法行政部门或者合法性审查机构负责:
(一)市*(含*,下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市司法行政部门负责;
(二)市*所属工作部门和单位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其法制机构负责;
(三)县(市)区*(含办公室,下同)及其所属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本级司法行政部门负责;
(四)开发区管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其合法性审查机构负责;
(五)乡(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上一级司法行政部门或者开发区管委会合法性审查机构负责。
司法行政部门或者合法性审查机构在合法性审查过程中,就规范性文件的有关内容,可以向相关机构、专家学者等征求意见、建议。第八条 报送市司法行政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的规范性文件,起草部门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合法性审查的函;
(二)送审稿草案及起草说明;
(三)制定文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
(四)专家论证、部门协调和征求公众意见的材料及情况说明;
(五)部门法制机构的审查意见、集体讨论意见和主要负责人签署的意见;
(六)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应当提供风险评估报告;
(七)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报送市*所属工作部门和单位法制机构、县(市)区司法行政部门或者开发区管委会合法性审查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的规范性文件需要提供的材料,可以参照前款规定执行。第九条 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主要审查下列内容:
(一) 是否符合法定权限;
(二) 是否履行相关法定程序;
(三) 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的规定。第十条 送审材料符合要求的,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受理,并自受理送审材料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书。
送审材料不全的,司法行政部门可以退回送审材料,并一次性告知起草部门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第十一条 对争议较大、内容复杂或者涉及其他重大问题的规范性文件,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能审查完毕的,经司法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审查期限,并书面告知起草部门。第十二条 规范性文件的起草部门应当自收到合法性审查意见书之日起五日内对意见采纳情况进行回复。
对合法性审查意见有异议的,应当与审查部门协调,未达成一致意见的,报请本级*或者开发区管委会决定。第十三条 实行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印发制度。
(一)统一登记。规范性文件由制定机关统一登记。
(二)统一编号。规范性文件由制定机关使用文种代字(“规”)进行统一编号。
(三)统一印发。规范性文件由制定机关统一印发。第十四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通过*公报、*网站、部门网站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布。
未经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