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7 17:0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18:31
对应“锅底抽薪”的是“养汤不煮”。如果把锅下的柴火移走,锅就不那么火了。比如做事找根源,从源头彻底解决问题。
我们知道,《伤寒论》讲的是六经,体质偏正的,可以从太阳病引起的恶寒发热,变成阳明病引起的恶寒而恶热。但是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今天,我会尽力向大家解释。
所有疾病的转化都需要一个过程。即使传播很快,也不会一下子全变。我们举的例子指的是理想状态:
阳盛体质强的人,表面感觉寒冷,毛孔堵塞,身体的光彩之气达不到外面,体表失去温暖,如恶寒伴发热,身体疼痛;
如果这个时候不能了解疾病,进一步进步怎么办?内热积聚可能成为大青龙汤的表现,大青龙汤恶寒发热身痛。但由于内热持续积聚,会伴随着内热的压抑,如烦躁或口渴,实际上是内热进一步积聚的表现。
如果这个时候不能了解疾病,进一步进步怎么办?外寒邪尚缚,内热更盛,可能会部分突破寒邪的束缚,迫使部分体液排出体外。比如麻杏石干汤,它会出汗,会呼吸。此时火气渐旺,要突破寒邪的束缚。因为还有外感,所以还是用麻黄。
如果这个时候不明白,那进一步呢?随着内热的积聚,外面的寒邪像冰罩一样慢慢融化,或者可以理解为火里偶尔有冰,自然无法抵挡火的燃烧。这时可能会出现所谓的“白虎汤”:大渴、大热、多汗、大脉等等。所谓的出现,不是讨厌冷,而是讨厌热。
这是阳明病某篇说的:阳明在中间,属土,万物归位,无重复。虽然刚开始很讨厌寒冷,但是两天就停了。
当然,我刚才写的只是一些例子,这个过程中可以用到的药方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
那么,阳明病就是两阳与光明的结合,是一种燃烧的状态。如果阳气过于亢奋,则成为强火,消耗津液。所以,人会热,会渴,会出汗。出汗其实是带走热量的一种表现。
当身体的津液储备充足时,用药就可以针对主要矛盾,清火。这个时候可以用白虎汤,但是就是白虎汤,里面各种药都有粳米,也是凉的甜的。
当津液储备日益不足时,就要清火养阴,就变成了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等等。为什么不用苦寒三黄(秦黄等。)这时呢?因为这个时候的热度是看不见的,不需要大黄。二、苦寒药清火伤阴,此时不宜。
但是,如果火一直烧得很旺,体液就会慢慢排出。体液从哪里来?《黄帝内经》中明确写道:凡汗者,生于谷中。这里的“谷”是指人体所吃的水和食物,在我们中间的可乐中被消化吸收。刚开始胃肠道的水还是可以供给的,所以只能说明身体又热又渴。后来胃肠道体液越来越少,中土慢慢烤,肠内大便越来越干,变成“胃里一定有五六块干粪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19:49
火焰的燃烧需要空气和可燃物的支持,两者缺一不可。一旦拿走可燃物,那么火焰自然无法继续燃烧,只能是一点点熄灭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21:23
燃烧的三要素是氧气、可燃物和足够的温度。釜底抽薪意思是从燃烧的火焰中拿走了柴火,没有可燃物当然不会燃烧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23:15
主要是把锅底下的柴火去掉了,锅中就失去了热量的来源,锅里的水肯定就不会沸腾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8 01:23
当铁锅的下面塞满了木柴。导致空气无法正常进入。阻隔了燃烧的条件之一。当周起部分柴火之后,有大量空气进入,反而有助于木材的充分燃烧。火会变得更加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