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29 18: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3:36
丁玉兰本不姓丁,本名杨晓梅。丁玉兰的童年十分凄凉,和母亲过着讨饭、捡菜叶的困苦生活。5岁时得了眼疾,因无钱医治,最终左眼失明。
7岁时,母亲带着她乞讨来到定远县一个大村子,村里正请来一个戏班搭台唱戏。那天,好奇的丁玉兰背着弟弟挤到台前看热闹,这一看就忘了时间,直到母亲焦急地找来。
母亲气急就要责打她,这一幕让戏班的班主丁有和看见了,连忙拦住了。问明情况后,就把丁玉兰*留了下来,让她们负责给戏班子烧饭。
在丁家班里,丁玉兰天天看戏,休息时便殷勤地伺候年长的演员们,很受大伙的喜爱。后来大伙见她十分机灵,便教她唱上几句,丁玉兰很快便学会了。8岁时,丁玉兰初次登台配戏。
第一次登台,年幼的丁玉兰战战兢兢,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吓得她不敢往台下看,在老艺人的眼色和手势提醒下,她终于顺利地演完了这折启蒙戏。
当时,一个戏班里只有8个人。每次演出,丁玉兰都在一边用心的学习,因为不识字,只好强记唱词、对白,往往没等老艺人传授,她已经学得差不多了。
12岁时,丁玉兰学会了《秦雪梅》全剧,以后每到一地,必演《秦雪梅》这个剧目,渐渐地,丁玉兰在肥东一带声名鹊起。
然而真正使丁玉兰家喻户晓的,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丁家班进城。
1949年初,丁有和携带丁玉兰母女,一副箩筐担到了合肥城,参加了由老艺人王本银主持的平民剧社。丁玉兰来到合肥后,演出的第一折戏是《秦雪梅观画》。
第一天晚上的演出,丁玉兰就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甚至有人包下了前几排的座位,给丁玉兰捧场。平民剧社也越办越兴旺。
著名艺人陈庭榜、王鲜海、孙邦栋、李凤英等先后入社,在这期间,丁玉兰的表演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后来成为了庐剧的代表人物。
庐剧就是丁玉兰的生命,倾注了她一生的感情。当然也正是由于她和她的剧团的存在,庐剧在很大程度上才从一个只在乡村野寨搭草台班演出的地方小戏,逐步成为了能够进入省城立足的地方大戏。
作为名角,丁玉兰用她那玲珑的表演风格和甜美的地方韵味,将庐剧一次一次推向全国。从地方味十足的《借罗衣》到文词高雅的《玉簪记》,无论是村姑还是大家闺秀,无论是青衣还是花旦角色,她都表演得出神入化,活灵活现。
这种百变的表演天才征服了淳朴的村民,也征服了苛刻的雅士。就像黄梅戏的严凤英、豫剧的常香玉一样,丁玉兰也可以说是观众心中的一个艺术符号,从一定程度上说,“丁玉兰”三个字就代表了庐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