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07 00:0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3:22
作为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创作的故事情节取材于真实案例,这部小说创作于1889年至1899年,最初的计划是创作四部小说,但只创作了三部。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俄罗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农村受到极大破坏,劳动人民的生活日益贫困。当时,俄土战争的沉重负担和连年的饥荒,给人民带来了更严重的灾难。
在这个时候,托尔斯泰越来越关心人们的苦难。他积极参与当时的救灾工作,亲眼目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惨状,并在多年的探索和思考中,终于看到了沙皇*制度的反动本质。笔者参与了1891 - 1892年的救灾工作,认识到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农民贫困的根源是地主的土地私有制。
宗教对托尔斯泰来说非常重要,托尔斯泰主义与他的宗教思想密切相关。托尔斯泰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具有多重矛盾的人物,其中最明显的矛盾就是他的宗教思想,一方面,他猛烈地揭露和攻击*的黑暗教会,另一方面,他又热心地宣扬宗教道德思想。但如果我们结合19世纪俄罗斯的现实,我们就会理解他的矛盾。
首先,*民族信仰宗教,托尔斯泰为了宣扬自己的思想,必须考虑到整个*民族的这一特点,当时*沙皇*制度的黑暗、*和残酷,使生活在其之下的农民陷入困境,他们别无选择,只能从宗教中寻求慰藉和解脱。因此,托尔斯泰作为宗法制度农民的代言人,也必须从宗教的角度寻求摆脱俄罗斯人民的途径。托尔斯泰是一个艺术家和思想家,而不是*家和*者,因为他自己的原因和时代的*,他不能接受马克思主义。他只希望改造社会的关键点是以博爱为核心的宗教道德观,希望解决社会矛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3:22
该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申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者结为伉俪。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3:22
托尔斯泰的这本书是整整花了三年的时间创作而成,而且还专门去了第1次世界大战地点了解情况,背景是在二战发生10年之后。这本书让人明白了生命的意义。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3:23
这无疑是他艺术探索的结果,同时更是他精神探索的结果。以广大农民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这是他晚期创作巨大批判力量的主要源泉。这在他的各种作品中,特别是长篇小说《复活》中表现得最鲜明、也最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