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06 23:2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04:54
自发性:欺行霸市,不讲职业道德,扰乱市场秩序,一切向钱看,假冒伪劣。
盲目性:信息不对称,资源浪费,经济波动。(例:果农种植果树,种植时水果价格高,由于果树成熟周期长,造成信息不对称,成熟时价格下跌,果农亏损,砍树造成资源浪费,经济被动。)
滞后性:资源浪费,经济被动。
具体如下:
1.自发性: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实际上就是根据价格的涨落决定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因此,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即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对资源合理配置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使一些个人或企业由于对全身的利益的过分追求而产生不正当的行为,比如生产和销售伪劣产品;欺行霸市,扰乱市场秩序;一切向钱看,不讲职业道德等。而且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还不容易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两极分化,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将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2.盲目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是分散在各自的领域从事经营,单个提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此,他进行经营决策时,也就是仅仅观察市场上什么价格高、有厚利可图,并据此决定生产、经营什么,这显然有一定的盲目性。
这种盲目性往往会使社会处于无*状态,必然会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这方面的例子我们可举出很多,如: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地竞相上马生产彩电、冰箱的所谓“采电热”、“冰箱热 ”;90年代中期又出现“空调热”、“VCD热”。
因厂家瞄准的是市场价格,什么好卖就生产什么,于是各地“蜂拥而上”,其结果是重复上马、重复引进,而又形不成生产规模。
3.滞后性: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即经济活动参加者是在某种商品供求不平衡导致价格上海或下跌后才作出扩大或减少这种商品供尖的决定的。这样,从供求不平衡——价格变化——作出决定——到实现供求平衡,必然需要一个长短不同的过程,有一定的时间差。也就是说,市场虽有及时、灵敏的特点,但它不能反映出供需的长期趋势。
当人们竞争相为追求市场上的高价而生产某一产品时,该商品的社的需求可能已经达到饱和点,而商品生产者却还在那里继续大量生产,只是到了滞销引起价格下跌后,才恍然大悟。然而,此时即使转产,也已造成产品积压,不得不贱价拍卖,有的鲜活产品还会因变质而蒙受巨大损失(如近年有些城市的鸡蛋、水果因积压变质而降价者屡见不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04:54
盲目性是不考虑后果一哄而上抢占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