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花间词中大量花意象的出现,与文人的传统心理有密切联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07 20:0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5:11
花间词意象运用特点的社会文化学分析
后蜀赵崇祚所辑的《花间集》,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词总集,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向来是为研究者们所共同认定的。但对花间词的研究,向来多从纯文学、纯审美,或诗歌发展史的角度去进行。我们认为,从这些角度去审视《花间》,固然十分必要和重要,但却不足以全面认识《花问》和揭示花间词的实质与特点。因为从根本上讲,花间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和文化现象,是当时代文化的特殊产物,其意义和地位,是决不仅限于文学范畴的。因此,研究《花间》离不了社会文化学的环节和视角。
视角转换每每带来全新的世界。对花间词的社会文化学分析亦将带来对这一独特的文学现象全新的价值评判。显然,若从封建礼教或*历史的角度,花间词就会被视为腻粉脂香,有违"思无邪"的诗教传统,以至将其看作为君主淫乐服务的工具。若从诗歌艺术的角度,则多注重肯定花间词轻盈婉约、典雅华丽的艺术风格、技巧和审美价值,并强调它开宋词之先导的重大历史作用。然而从社会文化学的视角来审视花间词,就会发现,仅从上述两个角度来认识《花间》是非常狭隘的,因为若对对象的特殊性作深入分析,会发现上述两个角度是非常有限度的,在很多情况下甚至是乏力的。在社会文化学的视界内促使我们对花间词重新进行价值评估并深感社会文化学分析重要性的主要因素是:(一)任何文学形式,在运用、创造和欣赏诸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具备两种社会文化功能,即言志、教化功能和娱乐消遣功能。《花间》是前一种功能很弱而后一种功能特强的作品,但以往对花间词的认识与评判,却常常忽略后一种功能及其独特的社会价值。(二)以往的文学史研究虽也有雅俗文学之分(如郑振铎等),但其遭冷遇,以致研究甚为粗疏。我们必须认识到,雅俗之分是有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的,因为它不仅仅着眼于创作主体、接受主体和接受过程,同时,雅俗之分也是有相对性并蕴含着巨大的研究空间的。基于这一观点,花间词的技巧和其艺术地位,显然属于雅文学的范畴,但从其社会功用的发挥和内容实质看,却无疑应归入俗文学的世界。在文化的视野中,花间词的特质可谓是雅其外壳(语言艺术形式等的典雅精美),而俗其实质(它基本是为文化的世俗化发展要求服务的)。象这样雅文化与俗文化完美结合的例子并不多见,故花间词的多元价值就特别地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三)对花间词的价值评判,一定要考虑到当时的社会文化大背景,即晚唐以来,中国尤其是两蜀社会文化世俗化崛起的文化发展大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花间词的创作、流行、评价,都必然涉及当时的雅俗两个对应公众层次。不仅要从士大夫文人(包括君主)的文化投向、审美情趣等方面加以考虑,也要注重当时社会中范围广大的世俗文化即大众文化的需求情形。价值和审美评估都不应该脱离公众的需求。(四)花间词透过闺阁生活和女性关注,为我们揭示传统诗歌向来有所回避、抑制的人的深层的文化内容:人的情爱,与性有关的情感生活和风花雪月的文化氛围一这一切实质上是人的存在的一种基本方式和表现形态的艺术显现。如果说艺术应当是对人的复杂内涵的丰富而全面的揭示的话,就必然地应该包括花间词所揭示的那些内容,那么花间词从一个侧面以精美的艺术形式,对人的情爱和与性有关的情感生活的展示,便具有不可忽略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它不只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在中国人的情爱和情感史上也具重要的位置。我们从正统的严肃的作品中,看到的只是国人忧国忧民、严肃深沉和公开展示的情感形象,花间词却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他们时常掩饰起来的另一面:具有七情六欲和情爱生活的人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讲,花间词不由自主地显露出了对道德政教文学的一种叛逆和蔑视的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文化品格。(五)考虑花间词的社会文化学意义,另一个维度便是展望未来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世俗化大趋势,对两蜀时期在西南一隅所涌现的世俗化潮流及其以《花间》为代表的文化现象,必将给以更高、更新的评价。这是《花间》的未来的、跨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