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07 03:2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6:28
不是的,其实当时吴三桂面临*上的选择,或者继续为明朝的残余势力服务,或者投降李自成,或者投降清朝,或者干脆自立为王。
由于吴三桂处于联系中原和关外东北的中间位置,他既是李自成身边的威胁势力,又是清朝南下的必除对手,因此第一和第四种选择将使他面临同时与两强为敌的不利局面。
因此不如选择投靠一方。最终吴三桂选择了他多年与之交战的清朝,邀请清兵进入关内与他共同对抗李自成。最终李自成失败,吴三桂成了清朝的先锋之一,为清朝逐步征服了全中国,成了清朝问鼎中原的功臣。
扩展资料:
吴三桂献关降清
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面临覆亡命运的明朝便把赌注押在了关外拥有重兵的吴三桂身上。不少朝臣如王永吉、吴麟征等先后上疏,要求撤宁远之师以入卫京城。大顺军直指京师,崇祯诏征天下兵勤王,三月五日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吴三桂火速领兵入卫北京。
三月十九日吴三桂率军到达山海关,继而率兵西进京畿。二十二日吴三桂兵至玉田(属河北省唐山市)一带,这时突获京师陷落崇祯自缢的消息。明朝的灭亡使吴三桂失去倚靠,为了寻找新主,此后一个多月,吴三桂在各种*势力间进行投机活动。
大顺李自成曾多次招降,吴三桂再三犹豫,曾一度有投降李自成的念头。据传后来听说其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下掳去而作罢。两面受敌的吴三桂,对内不敌李自成,对外难挡多尔衮。陈圆圆和吴家亲人都成了李自成的人质。
为保全家人性命,吴答应与李自成议和,为防李自成有诈,又私下以黄河南北分治为条件向多尔衮求助。四月十三日,李自成亲率六万大军奔向山海关。此时,被年初以来的一系列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李自成,对当时军事对峙的严重性是估计不足的。
吴三桂得知李自成亲自率军东征的消息后,即派山海关士绅、儒生李友松、谭邃寰、刘泰临、刘台山、黄镇庵、高选等六人“轻身绐贼”,迎候李自成大军于北京之东不远的三河县,表示投降之意,以拖延时日,等待清军。
在派赴清军求援的使者携带多尔衮的复信返回山海关后,吴三桂马上又致书多尔衮,求其“速整虎旅,直入山海”。
李自成直至行抵关门之时,吴三桂派去接洽投降的代表妄图脱逃,才发现吴三桂假投降的真实意图,但已贻误了轻兵速进夺取关门的有利时机。而多尔衮却在接到吴三桂的二次求援信后,经过一昼夜的强行军,于二十一日抵达关门十五里之外。
四月二十一日,多尔衮利用吴三桂所处的危急局面,*迫吴三桂放弃联清击李的*而彻底投降清朝。四月二十二,吴军初败,吴三桂求救于多尔衮,多尔衮将计就计,趁吴三桂与李自成谈判之机,突然向李自成发动攻击。
在一片石战役中吴三桂联合清军击溃李自成。清军入关后,攻入北京,多尔衮把年幼的顺治帝以及朝廷由东北的盛京迁都至北京,清定都北京后封吴三桂为平西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海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三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6:28
是真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6:29
当时有个诗人 吴伟业 ,一来是为了帮 吴三桂 开脱,二来出于无聊文人的 yy 心理,故意写了一首长诗《圆圆曲》,将吴三桂的无耻罪行,美化成“冲冠一怒为红颜”。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6:29
错误。山海关天险 没有两面合围是绝对拿不下的 都说吴三桂当时降清借兵打大顺军 其实借来的一万兵是祖大寿降清的一万兵并非满洲八旗。吴三桂当时没有降清而且与多尔衮的关系很紧张 知道多尔衮死后才算降清。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只是民间传说 吴三桂报君父之仇才是理由。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6:30
冲冠一怒为红颜。真的追问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