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同一性形成过程中将面临哪些变化与危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4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0 07:10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
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
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
阶段理论。 按照时间顺序,他将人一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1)信任对不信任(0~1岁)
第一阶段是婴儿期。埃里克森认为,信任是人对周围现实的基本态度,是健康人格的根基。
它在第一年就开始形成,而后逐渐发展。新生婴儿必须依靠别人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如果能从父
母及他人那里获得满足,就会对现实、对人生产生信任感。如果,没人理睬,需要不能得到满足,
就会产生不信任感。如果这种不信任感扩展下去,就会形成缺乏安全感、猜疑、不信任、不友好等
人格品质。
(2)自主对羞怯(2~3岁)
第二阶段是幼儿前期。该阶段开始行走和学习语言,孩子要求自己探索周围环境,开始摆脱
过去的依赖状态,产生了自主的欲求,许多事情都想自己动手,不愿别人干预,如想自己穿衣、吃
饭、行走、大小便等。如果父母或*允许并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表扬鼓励孩子,那么,孩
子将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对环境的影响力,逐渐养成自主、自立的人格特征。相反,如果对孩子过
分溺爱和*,什么事都由*代做,孩子将体验不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不能独立、没用,产
生羞怯、疑惑等。
(3)主动性对内疚(4~5岁)
第三阶段是幼儿后期。这时儿童开始发展自己的想象力,知觉动作能力也得到较快发展。因
而,儿童特别好奇,好问,主动探索的*很强,善于提出各种设想和建议。如果*能耐心对待
并细心回答他们的问题,适当评价鼓励他们的活动和建议,就可发展他们的判断能力,形成大胆地
创造精神。反之,*急躁、粗暴,不耐心对待他们提出的问题或设想,甚至过分*、讥笑,就
会形成胆怯、懊悔、内疚等人格特征。
(4)勤奋对自卑(6~11岁)
第四阶段是学龄期。进入小学,儿童追求自己学习上获得成功和得到赞许。若通过勤奋学习
而获得了成功与赞许,他们就会继续勤奋努力,乐观进取,养成勤奋学习,勤奋工作的品质。如果
屡遭失败,就会丧失自信和进取心,形成冷漠、自卑的人格特征。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1~18岁)
第五阶段是青年初期,形成自我同一性的时期。自我同一性是在前四个阶段发展的基础上对
自己心理面貌的整合,即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与别人的异同,以及认识自己的过去、
现在和将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联方式。如果在前四个阶段建立起信任、自主、主动、勤奋等,所想
所做的符合自己的实际身份,就能获得或建立起同一性,可以顺利地进入成年期。相反,在前四个
阶段形成过多的不信任、羞怯、内疚、自卑,就会产生同一性混乱或角色混乱,陷入无所适从。如
对自己的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不一致,怀疑自己,尝试扮演各种角色但都没有找到一个适合于自己
的角色。由于没有建立起自我同一性,经常处于犹豫状态,缺乏自信,导致生活节奏缓慢,做事拖
拉,没有活力,甚至极度孤僻。
(6)亲密对孤独(18~ 30岁)
第六阶段是青年晚期,*初期,是形成亲密对孤独的时期。这一时期,青年人已走向社会,
进入人与人之间的新关系之中。他们需要与伴侣、朋友、同事等建立爱情、友谊、团结与亲密的
关系。如果发现自己不能与别人建立起友爱、亲密的关系,就会感到孤独,产生不愿与人接近的孤
独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0 07:10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取得性的统一,所以青少年统一性形成过程当中也面临着一定的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