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所谓客家人的祖籍在哪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48
我来回答
共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7:24
客家人的祖籍在中原一带。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广义上包括今河南省全部、山西省东南部、河北省南部、山东省西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西北部等区域。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 当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
客家人,又称客家民系,是中国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的汉族民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
客家源流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 ,历魏、晋、南北朝、唐、宋,由于北方战乱等原因,中原民众逐步往江南、再往闽、粤、赣迁徙,最迟在南宋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族群——客家人 。然后又往南方各省乃至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迁徙,并最终成为汉民族中一支遍布全球且人文特异的重要民系族群。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8:42
客家人之源,传统的观点认为是在河洛,所谓河洛,指的是黄河、洛河。广义上的河洛就是黄河中游、洛河流域这一广阔的区域。狭义的河洛就是洛阳。“根在河洛”的依据有三:①家谱记载,很多客家族谱都记载先祖居住于河洛。②泰山石敢当的传说。③客家文言;是一种官话,很象中州的河南话。根在河洛并不是指所有客家都出自河洛,其范围应包括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汉水流域以东、淮河以西的中原旧地,其核心在河洛
所谓客家人,是指原籍为河南地区的中原汉族,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更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中华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历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南迁,时延1500年的记载。
第一次的大迁徙是在公元317—879年间,东晋怀帝妥朝时,由于西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形成对汉民族影响深远的“五胡乱华”之局,中原地区的不少*和平民,也纷纷随着渡过黄河南下。为了避免和原户籍者发生混淆,便把这些新来的户籍称为“客”。这是“客”字第一次在中华民旅上出现。
第二次大迁徙是在公元880——1126年间。唐朝末年,黄巢举兵起义及“五代十国”,天下大乱,客家先民又从皖赣某地居所,现迁往江南南部、福建西北及广东北边。
第三次大迁徙是在公元1127——1644年间,金元相继入侵,宋高宗南渡,地这过程中,许多客家人幸均卷入保卫宋室、抵抗元兵的勤王战争。宋亡后,他们只好退往更偏远的广东东、北部。
第四次大迁徙在公元1645——1843年间,这次迁徙却是康熙皇帝为了争取南方的民心,赐给每个男子8两银子、妇女儿童4两银子,鼓励客家人迁入四川、广西及台湾。一向以客家人为荣的朱德同志的祖辈就是在这一次迁徙时,从韶关移居四川的。
第五次大迁徙是在1866年以后,发生于太平天国起义末期。由于太平天国的首领洪秀全是客家人央太平天国失败后,话多客家人在清*的压力下,纷纷向理智偏远的南方,甚至向东南亚等海外地区迁徙。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约4500万人。其中国内4000万人,国外有500万人左右。在海外的客家人分布很广,较集中的是东南亚一带,新加坡的李光耀、和国际知名作家韩素音均是客家人。国内有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有17个省、185个市县,其中客家人占95%以上的纯客县50个,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地方是赣南、闽南和粤东北部。广东的客家人有2000多万,占全省总人数近30%,其中纯客县15个。
梅州作为东江流域的纯客家地区,最早的客家先民来历可追逆到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后,为进一步开发岭南,派屠睢、任嚣、赵佗带50万兵卒驻守,还下令将数十万名“罪人”发配到岭南。赵佗先为龙川县令,后为南越王。龙川的赵、韦、官、任四姓居民就是第一批进入龙川与当地土著族人杂居的中原人。但是,作为客家*规模迁徙到河源地区的时间,却要推到客家人第三次大迁徙这一时期,即公元1127——1644年间。
广东梅县的山歌文化独树一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20:16
湖南客家人,赣南客家人祖籍中原(河南,山东,陕西等等),
湖南客家人与珠玑巷,石壁无关,并未经过珠玑巷石壁,而是从中原直接进入湖南江西
3大祖籍:
1岭东,也就是宁化石壁,开过几次在石壁当地客家恳亲大会
2南雄珠玑巷开封府,如珠玑巷陈氏,四邑民系陈氏,广府民系陈氏等等,开办过客家珠玑巷恳亲大会,古都开封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
3光州固始,固始林氏等,福建*多是固始人,闽南人福州人等都是祖籍固始的,河南:台苗栗客家参访团到访固始、信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22:08
客家人是秦朝南迁的关中人和南方当地人的后代。祖籍应该算北方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0:16
多在河南、河北、山西等中原地区,因多次战乱而分批分以逃往南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2:40
不以地域命名的客家人-宁卖祖宗田,莫忘祖宗言
客家人称呼广府人为本地人,客家人就是与本地人相对的外地人之意,只是相信没人会喜欢称为外地人、外省人,而使用客家人这个较能接受的称呼。
另外客家的英文是Hakka,在客家话发音「客」与「夏」同音,故亦蕴含著夏家人之意的学说,在古代中原人多自称夏人、夏家、夏族,周天子分封的诸侯为诸夏。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苗族人将农历新年称为客家年,苗族人、彝族人、土家族人等把汉族人都称为客家人,彝族人曾把红军称为客家军,因为那是一支汉人为主的军队,今天一个其他地方的汉族人去到他们那里作客,他们都会称呼你为客家人。
客家人不以地域命名的特点,这正反映其主体才是真正的南下移民,真正的外来人口,因为来自四面八方互不相识的移民根本不可能都集中只去一个省份,一定会分散在南方数省,这是常识。
客家人分布在南方的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江蘇、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台湾、海南等省份,但他们的语言却能相通,证明他们本来是一个区域的人而分散出去的外地人,近代客家人也已经漂洋过海遍布世界各地,甚至有些已经回去陜西河南。
据宋代王存《元丰九域志》统计,宋代在广东境内户口数中,主户占61%,客户占39%,直到今天广东客家人也的确占了广东约四成的比例。
而认为福建人八姓入闽说基本属於杜撰的古代移民史权威,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的《中国移民史》和西南大学蓝勇教授的大学本科教材《中国地理历史学》都清晰可见在宋代今天的客家地区州份户籍人口都是出现大幅激增,这明显是外来移民造成的情况。
汀州、赣州、梅州、惠州、河源、韶关等客家人聚居的各处县城也是建在平原上的,还有古书院、古城墙遗址和驻军遗址。
客家人的意思亦是客籍人,外地人之意,与本地人相对,客籍,原指客居异乡,到了现在专指客家人。
《战国策·楚策四》「汗明见春申君......春申君曰:'善'召门吏为汗先生著客籍,五日一见。」
清代作家洪楝园《後南柯·甲阵》「驸马,司农,司宪等三人,均系客籍,手握重兵,殊为未便。」
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秋心》诗之二「晓来客籍差夸富,无数湘南剑外民」
孙中山《地方自治实行法》「其本为土著而出外者,其家族当为之代尽义务,回家时乃能立享权利,否则於回家时以客籍相待」
*《井冈山的斗争》「土籍的本地人和数百年前从北方移来的客籍人之间存在著很大的界限,历史上的仇怨非常深,有时发生很激烈的斗争」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在客家地区如在中原时一样崇文兴学蔚然成风,书院林立,许多客家县被称为文化之乡、进士之乡。
客家人的标志就是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史载宋代江西赣南地区共有文武进士293人,宋至清代广东梅州地区共有文武进士234人,福建龙巖地区共有文武进士274人。
文臣提笔安天下,武将马上定乾坤,国共两党中的客家人将军就有一千五百多位,单广东梅州一地就有近三百位大学校长,众多中国社科院院士,英国皇家学院院士等等。
今天很多客家人仍像祖先传统一样入朝为官从政,现在*、台湾、东南亚等政坛都有大量客家人。
客家话-古汉语的活化石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郑欣淼说「国家对诗歌吟诵的传承和发展很重视,吟诵是中国人传统的诗作交流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方式,客家话是古汉语的活化石,我第一次听到了用原汁原味的中州方言 - 客家话吟诵的诗词,南方的客家话,保留了过去的诗风,很有欣赏价值」
《集韵》吾,牛加切,音牙。
《说文》我自称也。
《尔雅·释估》吾,我也。
「吾」「我」的古音是nga/ngai
也是客家话「吾」「我」的读音:牙、涯,符合古音
古音「他」为「其」,音同姬,客家话「他」也是叫「其」,也和姬同音
古音「你」为「尔」「汝」,客家话「你」也是叫「尔」「汝」
按照隋代《切韵》和宋代《广韵》等韵*载的发音来分析的话的确是今天的客家话,*时期的国学大师章太炎就指客家话是千年前的中州音韵。
邱从容《唐朝官话的研究》也利用了日本保留的唐音词汇来分析也的确是今天的客家话,因为发出的音一模一样。
南宋庆元年间任汀州教授的陈一新《跋赡学田碑》有云「闽有八郡,汀邻五岭,然风声气习颇类中州」
差不多同时代的诗人刘克庄《咏漳州风物》有云「风烟绝不类中州」
两者对比,可见宋人眼中境土相邻的汀,漳两州居民的方言和文化面貌是完全不同的。
只有汀州居民语言习惯文化和中原一样,漳州居民却和中原有明显差异,而在唐代建立的汀州府今天又称为客家首府,今天的客家话中仍保留大量文言文的字眼。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谢小东表示,中国已不存在纯种汉族人。
他指出「根据研究,现在的客家人是比较纯粹地继承了古代中原人的文化传统,如他们说古语,风俗习惯也有历史痕迹,他们才是真正的中原人,但他们现在只能以少数族群的形式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