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拿为何逃他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3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7:57
因为他恨,恨亚述人,就像我们恨日本鬼子,尼尼微是亚述首都,他不愿意去,巴不得上帝让尼尼微人都死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7:58
从历史背景看,约拿是以色列人,而尼尼微人是他们的敌人…是外邦人!约拿爱国情节不愿去传,认为他们是罪人是应该被惩罚的…不配享受救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7:58
约拿为什么要逃避耶和华?根本原因在于他自己的想法与上帝的心意发生了冲突。他憎恶亚述人,因为他们常常欺凌侵略以色列人,约拿不愿意看见敌国接受上帝的赦免,尼尼微人根本不配得到以色列上帝的恩典,他也不屑于向那些外族人传达神圣的信息,所以,约拿固执地持守着自己的立场,连上帝的呼召也被抛置脑后了。
另外,希伯来人认为上帝的能力有地域性的*,他们觉得上帝只是固定在巴勒斯坦这一带地区统治全地,若能离开此地,就可逃离神的掌握与控制了。约拿,很显然地,也犯了这个错误,耶和华叫他去尼尼微,他不想去;为了推脱使命,他就要逃脱耶和华所统治的区域。他觉得这下好了,离开了耶和华的地盘,不在“服务区”,可以自己作主了,逃脱责任了。《圣经》告诉我们:“约拿却起来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拿1∶3)”。约拿的逃跑并不是因为不相信上帝,也不是因为信心不足的问题;恰好相反,他相信上帝,也相信上帝话语的大能;他逃避上帝,乃是他持守着自己固有的观念,以色列的上帝不可能爱那些常常欺负以色列民的尼尼微人,并且他们罪恶滔天,又不可爱,约拿就是不想和讨厌的尼尼微人有任何关系。约拿的躲避是以本民族为中心,却忽略了尼尼微人也是上帝所爱的子民。这种心态,可以说是以色列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
我们也许会斥责约拿的狭隘和叛逆,不肯服从神的使命,然而,从犹太人长期受外族人的欺负,还有他们固有的民族主义情结,我们要理解他的民族情怀,不能责怪他,立刻给约拿贴标签。因为他从小就受这种传统思想的熏陶,一下子是无法改变的。就像在我们的团契生活中,我们的弟兄姊妹们,生长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生活习惯;长久地相处,难免会发生摩擦,发生不高兴的事。这个时候,我们首先要作的不是斥责对方的做法对或不对,而是要安静在上帝的面前,彼此之间能够尊重和理解,互相体谅,看到那位救赎我的上帝在对方的身上也有丰盛的恩典,这样我们就会欣赏对方,因着*大爱的缘故,矛盾自然慢慢会化解。
我们看到约拿由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今天看来,其实是一种狭隘的民族观念而逃避了耶和华上帝的呼召,误解了上帝博爱的胸怀。然而,上帝不跟他一般见识,上帝不是不理他,而是像一位温和善良的老人一样,耐心地引导这个有点犟,牛脾气的小孩子。
2. 约拿的顺服(拿2∶9—3∶5)
约拿是一个很直爽的人,他不想做的事情就不做,不管是谁命令。但是,这是万军之耶和华的吩咐,他确实很害怕上帝惩罚他,所以就逃出上帝的地盘了。哪知在逃往他施的路上,耶和华还是一路跟过去,约拿很诚实也很负责地告诉船上的人,海上的大风浪是因他而起的,为了不连累大家,就叫大家投他到海里,船上的人也很善良,他们要尽力在风浪中前行,而不伤害约拿,只是,唯一能解救众人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投约拿下海。在最后的抉择中,众人只好牺牲约拿、成全大众(参拿1∶4—16)。我们看到,*里记载了当时船上的人都归向了神,并向神献祭。可以说,这是约拿路途中的一次意外收获,没有什么能比一个人的悔改更叫上帝欢喜快乐了,何况是船上很多的人呢?
而约拿在鱼腹中的祷告可能是人类唯一的、在最深暗的地方所作的祷告,它栩栩如生地描绘出在鱼腹中那种水浪激荡、海草充塞、又闷又黑的情景,更是细致地反映出约拿孤寂为罪内疚,求上帝拯救,愿意改过自新的复杂心理。他这时一方面焦虑恐惧,怕上帝会永远抛弃自己;另一方面他坚信上帝的慈怜,一定会眷顾拯救他这知过愿改的仆人,祷告最后一句:“救恩出于耶和华”(拿2∶9)。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他终于明白一个真理:上帝的救恩是不分种族的,也没有地域*的,人类的拯救是出自耶和华上帝;经过了生命线上的垂死挣扎,约拿终于听从了上帝的吩咐,顺服了上帝的旨意,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
约拿对尼尼微城的人只说了一句话:“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拿3∶4)”!就这么一句宣告,尼尼微的王和全城的人从最大的到最小的都穿*悔改了,甚至连牲畜也披上麻布,“各人回头离开所行的恶道,丢弃手中的*(拿3∶8)”,他们切切求告耶和华,向神悔改了(参拿3∶6—8)。一方面,神已经作了预备工作,亚述王国曾遭瘟疫,尼尼微人已经开始反省自己是否得罪“天神”了,而约拿的这次警告则是让他们更加清楚要向耶和华悔改了;另一方面,约拿经过出死入生的苦难后,意志更加坚定,也显示了作为先知的威严,他宣告话不长,却充满上头来的权柄。可想而知,这给尼尼微人会带来多大的震撼!《约拿书》3∶6—9节记载全城上下放下抛弃一切享受,人不可尝什么,牲畜、牛羊不可吃草,也不可喝水,专心求告神。
比较其他先知,如以赛亚、耶利米、弥迦他们苦口婆心地劝勉以色列人,我们会觉得约拿这个先知比较轻松,才说了12个字就能使尼尼微人连同尼尼微王一起悔改。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约拿是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之后才愿意开口的,他说的话酝酿的要比其他的先知难得多。事实上,在说与不说之间只是取决于他愿不愿意顺服,只要顺服,一切就容易了,一句话就完成耶和华的使命,不顺服,就遭受了那么多的挫折苦难,到最后还是要顺服,这样,约拿不如早点顺服就不用那么遭罪了。
这很能引起我们的共鸣,相信每一个人都经历或多或少的挫折,回想自己的遭遇,其实很多事情是可以避免的,明明知道该怎么做,却不愿意去做;如保罗所说 “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罗7∶18)”我们每天都在挣扎当中,求上帝坚立我们,保守我们,让我们在他的爱里面,顺服他。跨出这一步就是一片广阔的天空,我们不用费心思、绞尽脑汁去想办法解决面临的问题了,正如约拿,只要顺服了,12个字就能完成使命了。
3.约拿的埋怨(拿4∶1—3,8)
本来完成使命,应该万事大吉,约拿可以开开心心地回家乡了,哪知这里又出现令人啼笑皆非又回味无穷的一幕。《约拿书》第四章似乎没有结局,好像还没说完一样,但却是全书的*。
第三章提到,约拿宣告了先知性的预言,尼尼微城再等四十日后,必定倾覆灭亡。后来,由于尼尼微人真心悔改向善,耶和华便收回旨意,不降灾于他们了(参拿3∶10)。那么,天下太平,万事如意了。可是,这时候,约拿却不干了。第四章里提到,约拿非常生气,相当生气,万分生气。为什么呢?是因为他讨厌的尼尼微人得救了吗?不是的,他是生气,耶和华说话不算话,这边让他去告诉尼尼微人,这个城要灭亡了,可一回头,却又不灭了,那么,约拿不是很没面子,给假情报,当假先知了吗?这样,他这个先知可就威信扫地了呀,那还不如死了算了。看到约拿发怒祷告的话,就感到很好笑,他像一个倔强的小孩子向父亲发脾气、撒娇,这个时候,耶和华不是《旧约》中那位威严的审判官,而是像一位慈父一样,谆谆教导他的孩子。
接下来的*是最让人感动、充满温情的一段。约拿很真实、很可爱,他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跟神说,他把所有的不满都发泄出来,还要死要活的。事实上,他只顾及自己预言不能应验,感到失信了,丢脸了。而没有考虑到上帝的怜悯和慈爱,所以耶和华只回答说:“你这样发怒合乎理吗?(拿4∶4)”*并没有告诉我们约拿的反应。只说,约拿出了城就搭了座简易棚,要看看尼尼微城到底会有什么下场,他一定是不甘心就这么走了。我们知道中东地区的气候干燥而炎热,上帝为他安排了棵蓖麻遮日。约拿变得很快,一扫刚才不快,一下子心情又好起来了,但是虫子把蓖麻吃了之后,日头暴晒约拿的时候,他又向上帝发小孩子脾气了,被晒得头晕的时候,又要死要活的,埋怨说:“我死了比活着还好(拿4∶8)。”上帝问他:你至于吗?为了棵蓖麻树就要死。上帝第二次说:“你因这棵蓖麻发怒合乎理吗(拿4∶9)?”上帝并不因为约拿的偏见错误而责罚他,而是采用启发性的提问和通过实物教育的方法来帮助约拿认识错误并改正。
首先,上帝提出一个问题:“你这样发怒合乎理吗(拿4∶4)?”第一次问,约拿没有回答。第二天,上帝又问约拿:“你因这棵蓖麻发怒合乎理么?”约拿回答说:“我发怒以至于死,都合乎理。(拿4∶9)”可见,约拿认为自己的发怒是合理的,上帝却认为约拿的怨怒是不合理的。在这里“理”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约拿的“理”还是上帝的“理”?约拿的“理”和上帝的“理”显然是有不同的内涵,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约拿的“理”吧。
约拿认为:尼尼微人的罪很大,是应该灭亡的,上帝讲的话应该说到做到,四十天以后就该毁灭尼尼微人;上帝叫我去传达这信息,第一次没去,第二次终于去了,如果信息不兑现,别人看我是假先知,我就没脸见人,别人不会再听我的话,也会怀疑上帝的话。因此,为了维护上帝的信实和我的名誉,不论尼尼微人怎样悔改,上帝都不能发慈爱施怜悯,一定要把尼尼微人连老带幼,统统毁灭。一句话,约拿只是顾虑自己的名誉,并不考虑别人。
上帝为了让约拿彻底明白他的“理”的实质乃是自私,就藉着一棵蓖麻作为实物对约拿进行教育。耶和华安排一棵蓖麻长得比约拿高,影儿遮盖他的头,救他脱离日晒之苦楚,约拿因它大大喜乐。次日,上帝安排虫子咬这蓖麻以致枯槁,日头暴晒约拿,使他发昏,约拿就为自己求死,大发烈怒。上帝指出约拿的喜怒完全以自己的利害为出发点,毫不顾惜其他受造之物,这是自私自利的“理”,完全站不住脚的。可惜,约拿包括当时的以色列人,都把这种狭隘的利我主义,看成是合理的。
最后,上帝说明他爱惜他所造并养活的人,不分种族、肤色,愿意用各种方法促使他们悔改,离开罪恶,归向上帝。这是不自私的爱,是一种拯救罪人脱灾得福的爱,一视同仁的爱,公义有情的爱,也是永不改变的天理。
约拿最后的认识怎么转变,《圣经》没有记载。但约拿是《旧约》中被主耶稣直接引证来和他自己比较的先知。显然,耶稣认为约拿的经历和使命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我们可以相信,约拿从这两次祷告蒙主垂听受主教训的不平凡经历中,一定会对上帝的慈爱与怜悯乐意拯救罪人有了正确的认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7:59
因为他知道上帝要他去传警告的目的是为了救人,而尼尼微是外邦人,他认为他们是死有余辜的。所以怕自己没有面子,所以跑到很远的地方,希望可以逃避这样的事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7:59
约拿是《圣经》中的一个人物。据说上帝要约拿到尼尼维城去传话,这本是一种隆重的使命和崇高的荣誉,也是约拿平素所向往的。但当理想成为现实,又产生一种畏惧,感到自己不行,想回避即将到来的成功,想推却即将到来的荣誉。这种成功面前的畏惧心理,心理学家称之为“约拿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