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制植物的定距式检索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36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20:57
利用植物的茎,叶,花等结构特征进行编译。
编制检索表时,首先要对检索中需要编译的动植物进行全面,详细的研究,然后比较分析各种形态特征,找出各种形态的相对特征。
然后,根据使用的密钥表的形式,区分主要顺序和次要顺序,逐项排列,并在每个文本的描述之前用数字排列。
使用动植物检查表时,应仔细观察或解剖动植物标本,了解各个器官,并仔细检查关键项目。对于完全匹配的项目,请继续向下搜索,直到搜索结束。
扩展资料:
植物分类关键字使用二分分类法进行编译。也就是说,选择一些植物和其他植物的主要区别特征,并排列成相对的项目编号,然后各自的项目下选择主要区别特征,然后排列成相应的项目编号,依此类推直到确定编号分类等级。
使用检索表时,将标准树的特征与检索表上记录的特征进行比较。如果样品的特性与记录一致,则一一参考。如果功能与检索表中记录的某个项目编号的内容不匹配。应查询与该项目相对应的项目,并可以通过继续检查来检索标本的分类级别名称。
使用钥匙时,应首先全面观察标本,然后再查找钥匙。当找到某个分类等级的名称时,必须充分检查样品的特性和分类等级。如果两者匹配,则表明引用结果正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20:58
检索表是认识和鉴定动、植物种类的主要工具,运用检索表能比较迅速的查对和鉴定现状生物所属的类群、科、属、种,是生物分类学者必备能力之一,也是每位中学生物奥赛选手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方法。
1 定距式检索表编制原则
检索表的编制是根据法国学者拉马克(Lamarck)的二歧分类原则,根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常采用“由特殊到一般”和“由一般到特殊”相结合的方法,即将各类群或不同科、属、种的生物仔细地解剖和观察,详细地描述和绘图,再按照各种生物特征的异同加以概括、比较、分类,找出不同类群或不同科、属、种植物显著对立的主要特征和次要特征,把区分对象对应的相对性状,用对比的方法逐步排列并进行分类,直到编制终点为止。常用的定距式检索表是把同一类别的动植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再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好像二歧式分枝一样,如此,逐级排列下去,分别编写成不同的门、纲、目、科、属、种等各种检索表,其中常用的主要是分科、分属和分种三种检索表。
2 定距式检索表应用现状
在近代的中外生物分类学著作中,检索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般情况下,它被置于各类群的形态描述之前,如在某一科植物各属描述之前,置有分属检索表;在某一属植物各种的描述之前,则有分种的检索表等,这是面对复杂的生物世界,作者给予读者识别植物的一把“钥匙”,只要我们会使用这把“钥匙”,鉴别物种也就容易了。检索表有三种类型即定距式检索表(等距检索表、不齐头检索表)、平行式检索表(齐头检索表)和连续平行检索表。定距式检索表是将不同类群的生物或不同科、属、种的生物每对显著对立的特征分隔编写在一定的距离处,多采用内缩式的排列方法,在每一行对立特征的前面注明同样号码,依次排列到所要鉴定的某植物类群或科名、属名和种名;平行式检索表是将不同类群的生物或不同科、属、种的生物每对显著对立的特征紧紧并列,多采用平头式的排列方法,在相邻的两行中写明同样的号码,在每行之后,写明依次排列的号码或已查到的某生物类群或科名、属名和种名;连续平行检索表的编写方式基本上和平行检索表相似,将不同类群生物或不同科、属、种每对显著对立特征的号码写在前面,用两个数码表示,当查对时,所要查对生物特征,符合1项,就向下追查2项,若不符合,就追查对应项,如此类推,向下追查直到符合某生物类群或科名、属名、种名。目前常用的是定距式检索表,但在各类教科书中均未对定距式检索表的编制要求进行详细准确的阐述,格式更是千差万别,甚至出现一些错误的表述,因此,有必要对定距式检索表的编制给予系统的描述。
在使用植物检索表时,首先详细观察或解剖标本,了解各种器官按检索表一项一项的仔细查对,用科学规范的形态术语对待鉴定物种的形态特征进行准确的描述,然后根据待鉴定物种的特点,对照检索表中所列的特征,从头按次序逐项检索,不允许跳过某一项而去查另一项,并且在确定待查标本属于某个特征两个对应状态中的哪一类时,最好把两个对应状态的描述都看一看,然后再根据待查标本的特点,确定属于哪一类,以免发生错误,对于完全符合的项目,继续往下查找,如其特征与检索表记载的某项号内容不符,则应查阅与该项相对应的一项,一项一项逐次检索,如此继续查对,直至检索到终点,便可检索出该标本的分类等级名称。
3 定距式检索表编制要点
定距式检索表在各类教科书中的描述,过于简单且格式不统一,不利于学习者掌握,本文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工作经验和实例,将定距式检索表的编制要点进行系统归纳,一方面与专业人员共同交流学习,另一方面可以使更多的人能够正确编制和合理使用定距式检索表。
例: 分种检索表
1. 落叶灌木,单叶对生,花两性,花冠*,胚珠包于子房内,蒴果
2. 枝条髓部中空
3. 叶两面光滑*………………………………………………连翘
3. 叶两面均被短柔毛………………………………………毛叶连翘
2. 枝条髓部呈片状
4. 叶缘锯齿不明显……………………………………………秦连翘
4. 叶缘锯齿粗大………………………………………………金钟花
1. 常绿乔木,叶四棱形,螺旋状互生,叶基有叶座,无真正的花,胚
珠裸露,不包于子房内,球果
5. 小枝黄褐色,气孔带明显………………………………………白杄
5. 小枝灰白色,气孔带不明显……………………………………青杄
3.1 牢记数字要求
3.1.1 相同数码必须出现两次,且只能出现两次,多于或少于两次均为错误。
例中的“1”、“2”、“3”、“4”、“5”均为两次。
3.1.2 检索表中最大数码必定是所要区分对象数减1,否则编制必然有错。
例中要区分的树种为6种,出现的最大数码是“5”。
3.2 满足缩进要求
级次不同的不同数码,较大数码均应向右缩一字格。从例中可看出, “2”与 “1”、“3”与“2”等级次不同的数码,较大数码向右缩一字格。
3.3 注意两个“一定”
3.3.1 检索表的名称一定以区分对象在分类系统中的等级来确定。
分类系统中各分类等级,如门、纲、目、科、属、种均可编制成检索表,但检索表区分的对象应以同一分类等级为主,植物检索表常用的主要有分科、分属和分种三种检索表,动物检索表常用的有分门、分纲、分目和分科检索表。
3.3.2 当某一数码有了结论时,紧接着出现的数码一定是相同数码或较小数码。
象例中第一个“3”得出结论“连翘”,紧接着要编的数码可能是“3”,也可能是“2”或“1”; 此时如果数码“3”出现了一次,则应编的为“3”,否则,就编“2”或“1”;同样要先看“2”出现的次数(例中第二个“3”得出结论“毛叶连翘”后),再看“1”出现的次数(例中第二个“4”得出结论“金钟花”后),以此类推。
3.4 保证三个“对齐”
3.4.1 相同数码上下位置要对齐
3.4.2 不同数码如果级次相同,上下位置要对齐
例中的数码“2”与“5”、“3”与“4”,虽为不同数码,但“2”与“5”为紧临“1”出现的数码,属于同级次;“3”与“4”为紧临“2”出现的数码,也属于同级次,所以“2”与“5”对齐、“3”与“4”对齐。
3.4.3 结论的最后一个字或字母上下要对齐
例中的各个结论的最后一个字上下对齐,如果结论为拉丁字,则应为最后字母对齐。且在结论之前与文字描述之间要用“……”连接。
3.5 突出关键内容
3.5.1 某一数码后描述的性状必须包含其所区分对象的共有性状。
例中第一个“1”的性状为所包含四个树种的共有性状;第二个“1”为所包含树种“白杄”和“青杄”的共有性状。
3.5.2 相同数码后描述的性状必须包含其所区分对象相同器官或组织对应的不同性状。
例中两个“1”分别描述了“类别”、“叶”、“花”等对应的不同性状。
3.5.3 每一数码后描述的性状最好是不因年龄、季节、生长环境等因素改变而改变的突出性状。
综上所述,定距式检索表是以区分生物为目的编制的表,它可以提供一种有用的简便方法,通过相关联性状和分组来分辩生物,在掌握编制目标性状的基础上,由“一般到特殊”、 再由“特殊到一般”,找出它们之间最突出的区别点和共同点,按照 “一缩两定三对齐,出现数字不能移,满足格式看内容,性状描述要注意”的要求不断的练习和体会,一定能够编制出既规范又实用的定距式检索表。尤其对初学者来说,掌握生物形态描述术语含义,并仔细分析和正确理解生物的特征,那么利用检索表来鉴定植物就不会很困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20:58
参照书上或百度,先按一种性状将它们分为两组,再按一种性状分别细分,再分。。。直到最后每一小组都只有一种植物。。。每个序数只出现两次。。。例如 1乔木 2 常绿乔木 2落叶乔木 1草本 3叶对生3叶互生。。。
上课要注意听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