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19:10
由于虚拟存储具有上述特点,虚拟存储技术正逐步成为共享存储管理的主流技术,其应用具体如下:
数据镜像就是通过双向同步或单向同步模式在不同的存储设备间建立数据复本。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应该能在不依靠设备生产商及操作系统支持的情况下,提供在同一存储阵列及不同存储阵列间制作镜像的方法。
通过IP地址实现的远距离数据迁移(通常为异步传输)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来说,都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数据灾难恢复工具。好的解决方案不应当依赖特殊的网络设备支持,同时,也不应当依赖主机,以节省企业的管理费用。
过去的几年,在磁带备份技术上鲜有新发展。尽管如此,一个网络存储设备平台亦应能在磁带和磁盘间搭建桥路,以高速、平稳、安全地完成备份工作。
出于测试、拓展及汇总或一些别的原因,企业经常需要制作数据复本。
利用磁带来还原数据是数据恢复工作的主要手段,但常常难以成功。数据管理工作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新方向是将近期内的备分数据(可以是数星期前的历史数据)转移到磁盘介质,而非磁带介质。用磁盘恢复数据就象闪电般迅速(所有文件能在60秒内恢复),并远比用磁带恢复数据安全可靠。同时,整卷(Volume)数据都能被恢复。
现在我着重介绍虚拟存储在数字视频网络中的应用。
数字视频网络对广播电视行业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了,由于它在广播电视技术数字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内各级电视台对其给予极大的关注,并且开始构造和应用这类系统,在数字视频网的概念中完全打破了以往一台录象机、一个编辑系统、一套播出系统的传统结构,而代之以上载工作站、编辑制作工作站、播出工作站及节目存储工作站的流程,便于操作和管理。节目上载、节目编辑、节目播出在不同功能的工作站上完成,可成倍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由于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除了采集时的压缩损失外。信号在制作、播出过程中不再有任何损失,节目的技术质量将大大提高。
在现有的视频网络系统中,虽然电脑的主频、网络的传输速率以及交换设备的性能,已经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应用的要求,但其中存储设备的访问带宽问题成为了系统的一个主要性能瓶颈。视频编辑、制作具有数据量存储大、码流高、实时性强、安全性重要等特点。这就要求应用于视频领域的存储技术和产品必须具有足够的带宽并且稳定性要好。
在单机应用时,为了保证一台编辑站点有足够的数据带宽,SCSI技术、本地独立磁盘冗余阵例RAID(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技术(包括软件和硬件)被广泛应用,它通过把若干个SCSI硬盘加上控制器组成一个大容量,快速响应,高可靠性的存储子系统,从用户看可作为一个逻辑盘或者虚拟盘,从而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率和存储容量,同时利用纠错技术提高了存储的可靠性,并可满足带宽要求。
随着节目制作需求的发展,要求2—3台站点共享编辑数据。这时可利用SCSI网络技术实现这一要求。几台编辑站点均配置高性能的SCSI适配器,连接至共享的SCSI磁盘阵列,既可以实现几个站点共享数据,又可以保证每一台单机的工作带宽。
光纤通道技术的成熟应用对视频网络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此主机与共享存储设备之间的连接距离*从几米、十几米,扩展到几百米、几千米,再配合光纤通道交换设备,网络规模得到几倍、十几倍的扩充。这时候的FC(Fibre Channel光纤通道)磁盘阵列——RAID容错技术、相对SCSI的高带宽、大容量,成为视频网络中的核心存储设备。
随着电视台规模的发展,全台级大规模视频网络的应用被提出。在这种需求下,就必须将更先进的存储技术与产品引入视频领域。存储区域网(SAN)的发展目前正处于全速上升期,各种概念层出不穷。其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虚拟存储概念的提出。相对于传统的交换机加RAID阵列,主机通过硬件层直接访问阵列中的硬盘的SAN结构,虚拟存储的定位是将数据存储功能从实际的、物理的数据存取过程中抽象出来,使普通用户在访问数据时不必关心具体的存储设备的配置参数、物理位置及容量,从而简化用户和系统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
在设计一个视频网络系统的时候,对存储系统的选用,主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1)总体带宽性能;(2)可管理性;(3)安全性;(4)可扩展性;(5)系统成本。
当然,这些因素之间有时是相互制约的,特别是系统成本与性能和安全性的关系。如何在这些因素之间寻求合理的、实用的、经济的配合,是一个需要解决的课题。虚拟存储技术的出现,为我们在构建视频网络系统时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高性能价格比的解决方案。
从拓扑结构来讲,对称式的方案具有更高的带宽性能,更好的安全特性,因此比较适合大规模视频网络应用。非对称式方案由于采用了虚拟文件原理,因此更适合普通局域网(如办公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