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分布在哪一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4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8:49
福建南部永定、龙岩、彰平和漳州一带,散布着许多客家土楼住宅。土楼体量高大,通常是三到四层,总高可至十二三米,外墙是厚达一两米的坚实夯土墙,是中国各地民居中颇具特色、引人注目的一种建筑形式。福建土楼最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三种:圆楼、方楼与五凤楼,此外还有许多变异的形式。
土楼的建造者以从魏晋时代开始因战乱而逐步南迁的中原汉族人——“客家人”为主。由于社会不稳定,匪盗迭起,这种聚族而居、可容纳数百人的堡垒式住宅,是客家人为防卫械斗侵袭而采取的办法。
客家人“根在中原”,南渡的客家先民主体成分是中原的衣冠士族、官宦大户人家,客家对于其先人作为中原衣冠土族的那段历史是引以为荣、念念不忘的,客家文化尽管随着历史的变迁,不断变化、发展,它仍然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处处体现中原封建礼制的影响。这种影响反映在土楼建筑的形制上,体现为中轴对称、强烈向心、完整统一、主次分明等等特点。
圆楼的代表是福建永定县的承启楼。承启楼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历时3年完工,直径达62.6米。承启楼共有4环,外环共4层,底层是作厨房,二层是仓库,三层四层是卧室,每层都有前廊环通;二环三环都是单层;最里面一环是全楼的祖堂,与土楼南面的大门处在一条中轴线上。
方楼四面都高三到四层,内院里也都在正对大门的中轴线上设置祖堂。大多数方形土楼的外围和内院之中都有附加的建筑物,当地人把它叫“厝”,这些附加的建筑与土楼结合得非常妥帖,体现了一种主从关系,成为土楼院落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空间形式,以及优美的群体的建筑形象。
方圆土楼都在*位置设有祖堂,供放祖先的牌位,也是举办典礼的场所。在以宗族聚居的土楼中,祖堂是至高无上的,敬祖是传统的美德,是团结血亲的纽带;祖堂放在楼内居中的主要部位,这不仅是一种*崇拜的仪制,对于从中原移入闽南的客家人和其它移民来讲,恐怕还有不忘其本、不忘其祖的深刻含意。
五凤楼是闽西南土楼中一种很突出的形式。在中轴线上分列三堂,下堂为门屋,地势稍低;中堂为祖堂,作为接待宾客,举行宗法典礼的场所,是全宅的中心,地势稍高;后堂为三至五层的主楼,高矗在中轴线的北端,是族内尊长的居处,为全宅最高建筑。三堂之间有廊庑连接,围合成两个院落。左右建二列屋顶为阶梯状横屋,由三层逐步递落为两层、单层,犹如三堂的两翼,是辈分较低者的住处。
五凤楼的“五凤”分别指五种不同颜色的“鸟”:赤、黄、绿、紫、白,同时也象征着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表示这种住宅具有中轴与左右前后四个方向一体有序的特点。五凤楼在外观上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看起来犹如一片气势恢宏的府第、宫殿,又好像欲展翅飞翔的凤凰。
五凤楼可以说是最早出现的福建土楼的形态,所以它与中原传统建筑的联系也最紧密,演变到方楼、圆楼后福建土楼民居的形态才几乎彻底的改头换面。圆楼与方楼除了居中的祠堂处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外,家族内部的尊卑秩序几乎看不到了,全是大小一致的卧房环绕中心布局。尤其是圆楼,除了祖堂有明显的等级标识之外,所有的居住空间不分辈分大小一律均等,同样大小的房间,同样大小的居住单元,不讲朝向,不论方位;而五凤楼则充分体现了“礼别异,卑尊有分,上下有等,谓之礼”的社会伦理观念,在其中还看不出圆楼中那种均等一律的关系,它的房间等级差别最为明显,整座五凤楼的造型布局简直就是伦理制度、儒家礼教的翻版。
中国古代对于房屋等级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例如,宋制规定:“非官室寺观,毋得彩画栋宇及朱黔漆梁柱窗牖,雕镂柱础。”明制规定:“庶民所居房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及彩色装饰。”土楼雄伟壮丽,其庞大的规模远远超出其它地区的普通民居,建筑本身及其装饰均明显违背了历代政权对民居的具体规定。为什么闽西南乡村会有这样越轨出格的建筑形式?首先,闽西南乡村地处偏僻,所谓“天高皇帝远”,王法有所不及,官方的住宅等级制度难以得到落实;其次,现存的土楼多建成于清代,土楼突破“定制”,也许是一向以纯正汉人自居的客家人不愿臣服于满族政权的举动。
夯土而成如此高大、宛如城池的建筑,并延续使用了数百年之久,仍然坚实不败,确实令人感到神奇;在一个屋顶下,聚集了一个大家族,数百户人家和睦相处,从事生产劳动,共同抵御外来的攻击,更是令人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