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烧炕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4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6 03:40
问题一:青岛烧炕有什么习俗吗 在青岛,烧炕是庆祝乔迁新居的仪式。客人必须带礼物,主人必须宴请客人。
问题二:烧炕送什么 先打听一下对方家里缺什么,然后对症下药缺啥送啥,关系好的不用送钱,一般就是家里缺微波炉、电饭锅什么的,给买个好一点的就可以,关系一般的送点钱就可以了,象征性的,就跟结婚一样,几百块钱搞定。
问题三:去朋友家烧炕,送什么礼物好? 呵呵楼主哪里人啊烧炕广义上就是叫吃乔迁饭山东叫“温锅”。河南西部叫踩院子。东北叫“燎锅底儿如果是好朋友,你就带一水壶水和电风扇。到新房子煮开水,开电风扇。这叫风声水起,图个吉利,嘻嘻!真的哦!如果你朋友信这个,他/她会很高兴的。而且你还不要怎么破费。此外室内花木、装饰画或床品套件、蚕丝(羊毛)被子,等实用东西都不错...好运吧!!呵呵记得回答啊?烧炕
问题四:烧炕应该带点什么好呢?(急) 小孩就喜欢吃
应该可以的
问题五:烧炕学名叫啥? 注意::复制的
炕炕
kang;
炕2
kàng
〈动〉
(1)
(形声。从火,亢声。本义:干,烘干)
(2)
同本义 [bake or dry by the heat of a fire]
炕,干也。DD《说文》
炕,曝也。DD《广雅》
炕火曰炙。DD《诗・匏叶传》
君炕阳而暴虐。DD《汉书・五行志》。
(3)
S秩纟把湿褥子在炕上炕一炕
(4)
断绝 [break off;cut off]
西揖强秦之相,扼其咽,炕其气,附其背而夺其位。DD《汉书・扬雄传下》
炕
(1)
H
kàng
(2)
中国北方住宅里用砖或土坯砌成,上面铺席,下有孔道和烟囱相通,可以烧火取暖的床 [kang,a heatable brick bed]
客则鼾睡炕上矣。DD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炕幔(炕前的帘子;遮挡炕上睡人的围布);炕柴灶(北方一种与炕床相通的锅灶,烧饭兼可取暖);炕几(炕桌)
炕
kàng
〈形〉
(1)
干渴 [thirsty]
老牛呵!你水有咧,草有咧,不饿不炕了。DD《中国民间故事选・牛郎配织女》
(2)
急躁 [irritable;irascible]
华臣炕暴失义。DD《汉书・五行志》
(3)
又如:炕暴(性情急躁横暴)
炕头,炕头儿
kàngtóu,kàngtóur
[the warmer end of a kang] 炕的接近送暖火源的一端
热炕头
炕席
kàngxí
[kang mat] 铺炕的席
炕桌儿
kàng zhuōr
[kang table] 炕上使用的矮桌
炕1
hāng
〈动〉
张开 [open]
守宫槐,叶昼聂宵炕。DD《尔雅》
另见kàng
炕
kàng ㄎㄤA
(1)
北方用砖、坯等砌成的睡觉的台,下面有洞,连通烟囱,可以烧火取暖:~席。火~。土~。
(2)
烤:把湿衣服放在火边~一~。
郑码:UOSQ,U:7095,GBK:BFBB
笔画数:8,部首:火,笔顺编号:43344135
kang;
南人住床,北人睡炕,盖因地域气候不同而致生活习惯之不同。南方炎热且潮湿,人住在竹、木床上,上下悬空,利于空气流动,既凉快又不易受潮。北方寒冷,人多在房中置一铺大炕。炕的结构远较床复杂,搭法也不尽相同,有洞炕、花炕和空心炕之分。
炕是北方人的暖床。尽管现在北方城市楼房中,大部分已没有炕,而只有床了,但床的出现却比炕要早很多。据张国庆在他的北人尚炕习俗的由来一文考证,《新唐书・高丽传》载:(其人)冬月皆作长炕,下燃温火。据此断定,高句丽人发明了炕,他进一步说明,在隋、唐之际,生活在冬季寒冷的东北地区的高句丽人,受床和炉灶的启发,将二者合二为一,又经过改造加工而产生为炕。并传至东北各民族之中,后又传至黄河至秦岭以北。
实际上中国火炕起源高句丽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国考古发现一处西汉时期的火炕,将火炕的历史提前到了2000多年[1]。
爱斯基摩人在狩猎外出时,往往建造雪屋,首先,他们取结实的陈雪、压实的雪切成大城雪砖然后用雪砖垒成半球形的雪屋,用雪封住砖间缝隙,在室内燃一把火,把表层略略融化,房屋就密封住了......>>
问题六:胶州风俗 生活习俗
服装:解放前乡民服饰所费,占总收入的一、二成,衣料有土布(俗称小棉布)、“双龙”白布和蓝色的“阴丹士林”布。男上衣为对襟褂、对襟袄,布扣、两个口袋。裤子为直裆带腰宽腿单、棉裤。女上衣为右偏襟褂、袄,裤与男式相同。冬季男女均用扎腿带子扎裤脚。男帽为毡帽头、三大扇帽,男鞋有双脸布鞋、圆口鞋;女鞋多为绣花鞋。冬季,也兴蒲鞋、毛窝子鞋。夏天也兴草鞋,俗称三里(亨)儿。建国后,男装兴国防服、中山服、学生服,女装有列宁服和各式大翻领、小翻领上衣。80年代,人们衣着多姿多彩,讲究款式先进新颖大方、流行色。衣着质料趋向化纤布为主。
饮食 建国前,多数城乡居民终岁辛勤所得,十之七八用于食。冬季朝夕两餐,主食为甘薯杂以粟、豆、高粱、小麦。春夏秋三季每日三餐,食粟居多,杂以薯干、小麦。蔬菜普遍多食白菜、菠菜、韭菜、萝卜、茄子等。常年有自制的腌萝卜、腌辣菜和自制的豆酱。普通饭为饼子、粘粥和小豆腐。喜咸甜,厌酸辣。平民改善生活、过节、待客以面条、饺子为上。建国后,群众生活提高,一般食用玉米面饼子和窝窝头、白面馒头。1983年以后,小麦产量大增,人们以白面做主食。
房屋:清末民初,乡民住房喜南向,3间一套居多,堂屋(正面)居中,东西两间寝室;也有的一套5间,寝室还有里间。寝室设土火炕,堂屋设锅灶二套,烟道通过寝室火炕。每间屋面积一般不超过10平方米。建国后,住房逐步改善。实用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1983年以后,草房已绝迹,建房多讲究宽大、明亮、卫生。
用器:清末民初以来,胶州居民日常家具以木器为多。富户,间有红木名贵家具。70年代开始,兴写字台、大衣橱、木制椅子。80年代兴沙发、茶几、高低柜、书橱、综合橱、电视橱和各式软硬铁制折叠椅子。
取暖用具:建国前农村主要靠火炕或火盆,有少数人家生煤炉子,俗称憋里气炉子。80年代,有人开始自装家用暖气。
炊事用具:有锅灶、风箱。锅盖为高粱挺秆做的盖垫。竹筷子、黑瓷碗、白瓷碗、陶盆、水瓢、水罐。建国后,家家有暖水瓶和茶、酒具。黑瓷碗逐渐淘汰。80年代使用液化气炉灶者迅速增多。
照明灯具:清末民初为豆油灯,60年代以前民间多用煤油灯,70年代,农村逐步普处电灯。
礼仪习俗
嫁娶喜庆
说媒:*以前,胶州男女婚姻皆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十五六岁,其母便央媒人找门当户对的女家求亲。如女方向男方求亲,称倒提媒。经媒人说合后,双方便开始暗地打听情况,无非是相貌、性格、家庭成员、经济状况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称捎亲。有的还要合“八字”,看双方是否有冲克。如各方面均满意,即可决定婚姻。
定亲 男女议定吉日,男方备好首饰、衣物及猪肉、鲜鱼、点心等礼品,由男方家长或代理人同媒人一起送至女方。女方设酒宴款待来客,还要以鞋、帽和绣花腰带或文房四宝等物回礼。男方的彩礼和女方的回礼根据经济状况,多少不定。
下媒柬:男方在印好的媒柬上写“抑候金诺”或“抑希金诺”,并由家长和女婿具名。然后附以丰厚礼品送至女家;女家收礼,在回柬上写“敬答玉音”,并由家长具名,另备鞋帽等礼品,与男方互换媒柬以示情意相合,故又称“投契”。也有作为书面依据,以防反悔的作用。
送日子:男方将结婚日期正式通知女方叫“送日子”,喜期的择定,受封建迷信约束。择定结婚日期后,还要附迎婚帖,上书新婚冠笄,坐帐、开面、梳妆及上下轿的面向与送迎女客所忌的属相等。到女方“送日子”时,女方所要彩礼必须付齐。
迎亲:迎亲前几日,男女双方的亲友邻居多馈赠礼品或现金,以示祝贺。给男方送礼为“看喜”,给女方送礼为“添箱”。男方自结婚前2~3天开始请送礼者喝喜酒。迎亲......>>
问题七:高分急求青岛地区搬家习俗!明日搬家!急需!谢谢! 20分 可以!注意安全!
问题八:新房子入住送鱼好吗 不知道你是哪地区的。
搬新房,亲戚朋友前去,在青岛叫 烧炕。
按传统,都是送鸡或者鸡蛋(吉),肉、大喜贴馍馍、豆腐(福)、鱼(年年有余)等,现在有送 羽绒被、毛毯、电器、家俱等的都可以。 当然,为了省事,直接送红包,人家更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