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孙中山的故事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3 10:11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5-23 14:32

孙中山幼名帝象,学名文,普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后改号逸仙。弘扬和继承孙中山精神,不仅是为了回味历史,而是放眼未来,正确理解民族振兴的意义,把握住当前的机遇,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孙中山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孙中山的故事1

孙中山与“振兴中华”

“振兴中华”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它是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最早提出来的。在孙中山之前,也有许多先进的中国人,像林则徐、魏源、严复、李善兰、徐寿等思想家、科学家,还有一些清朝的官员,都在想办法使中国强盛起来,但是他们大都是在清朝的“躯体”上进行改革,不可能成功。孙中山看透了清朝的腐败和反动,认为只有推翻这个绊脚石,实行民主革命,才能真正救中国。

1894年,孙中山在太平洋上的檀香山(现属美国)创建了最早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兴中会,顾名思义,就是振兴中华的意思。孙中山在成立宣言中明确指出,成立本会的目的,“专为振兴中华”。后来,他又经常不断地宣传振兴中华的思想。有一次,他说:“我们知道中国几千年来,是世界上头一等的强国。……到了现在怎么样呢?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中国是世界上顶弱顶贫的国家。……我们中国人要赶快想想法子怎么样来挽救……不然中国就会成为一个亡国亡种的地位。大家要醒!醒!醒!醒!”

他还要说过:“如果我们能从今天就醒起来,那么中国前途的运命,还是很大的希望。……我们就是要从革命这条路去走,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

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前仆后继,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很多人流血牺牲,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武昌起义的成功。清朝被推翻了。虽然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可这为祖国的富强创造了条件。“振兴中华”从此成为更多的中国人奋斗的目标。

孙中山的故事2

孙中山爱读书

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离开前,这几个留学生凑了40英镑,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三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又一起去看孙中山。

来到孙中山的宿舍门口,他们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答应。“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们下次再来吧。”一个姑娘说。“等一下儿,我来敲。”一个不高不矮的年轻人说。

他用力敲了一会儿,孙中山才来开门。孙中山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我正在看书,没听见你们敲门。快请进!”他们走进孙中山的宿舍,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新书。

大家一算,买这些书大概需要30英镑。他们觉得很奇怪,问孙中山:“你连吃饭的钱都不够,还有钱买书?”“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10英镑呢!”“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体搞坏了。”孙中山笑著说:“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

孙中山的故事3

两袖清风 临终不忘托遗志

孙中山曾任民国大总统、大元帅,但他从未置私产,可谓一生正气,两袖清风。除了华侨捐赠他一座房子外,他没有任何私产。

在临终时,他在留给家属的遗嘱中写道:“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所遗的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其爱,以继余志。此嘱”。这里所说的“一切”就是两千多本书籍杂志和一所五间房的住宅。其实这所住宅还是四位华侨见孙中山在上海住的房子不像样,还需交房租之下,合力筹资购买赠送给孙中山的。遗嘱中寥寥数语表明了伟人的坦然心迹,也是这位不谋私利、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光明磊落的写照。

孙中山的故事4

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往在海边的一个村庄上。

一天,他约了几个朋友,轮流踢毽子,大家来比赛。踢了好一会儿,一个年纪大的孩子,踢不过一个小孩子。大孩子恼怒了,把小孩子打了一下。孙中山对大孩子说:“你大他小,你强他弱,你不该欺负他!”

一次许多海盗到村里抢劫。孙中山亲眼看到海盗把一户人家的门打破,抢去许多箱子,害的的那家的人大哭小喊。孙中山想:“为什么那户人家被强盗欺侮,中国却没有法律保护他们:”孙中山立下了改造中国的决心。

孙中山的故事5

辛亥革命胜利之后,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军在南京建立新的政权,并且任命孙中山为民国临时大总统,成立国民政府,之后便让位给袁世凯,这里可能会有很多不解,其实让位袁世凯也是孙中山为实现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所做的努力,如果不让位袁世凯很可能国民革命军做的努力都白费了。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形势:

01虽然新政权已经建立,但是国内依旧没有统一

虽然新政权已经建立,但是国内依旧没有统一,其中袁世凯为首的封建贵族的势力最大,革命所喊出的人人平等的口号,本身就已经触及到封建贵族的利益,而作为封建势力下实力比较强的袁世凯,一样不会支持新的政权,这也就意味着,以袁世凯为首的上层贵族会统一起来反抗革。这避不了有将引起动乱。

02革命军与新军实力有差距,不利于公然对抗

虽然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革命军建立了新的政权,但是如果武力统一中国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当时的袁世凯手握晚清实力最强的新军,同时这支军队被袁世凯经营多年,俨然成为袁世凯的心腹军队。这也是南京政府的最大的敌人。

如果与袁世凯硬碰硬的打,显然南京政府捞不到多少便宜,很有可能有将是一场南北割据的混战,而孙先生自己的新民主义理想也会就此覆灭,这是孙中山不愿意看到的光景。

03国际局势的扭转,不利于南京政府

在辛亥革命时期,革命的成功离不开西方列强的支持,并且孙中山也愿意学习西方的政治思想,但随着清政府的推翻,南京政府的建立,孙中山开始想摆脱西方,这就直接触犯到了西方列强在中国的直接利益。慢慢的西方列强开始放弃孙中山,而选择与之对立的袁世凯,这对刚刚成立根基不稳的南京政权来说十分不利,列强的倒戈使得南京政权更加的被动。

综上在大的形式之下,为避免中国的分裂以及国人免于战争之苦,孙中山只能将胜利果实让给袁世凯,但是袁世凯的做法却与国民革命的主张背道而驰,孙中山先生不得不再次高举义旗,这边是后来的“护法运动”。

来之不易的胜利虽然被袁世凯窃取,但是孙中山先生的这个决定对国民来说来说免除了国家分裂之苦,这与孙先生自己的理想是相对应的,这个过程也正应了孙先生的那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

孙中山的故事6:中山先生和中山装

中山装自1923年诞生迄今,五十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男子最通行和喜欢穿着的服饰。1923年,中山先生在广州任中国革命政府大元帅时,感到西装不但式样繁琐,穿着不便。

又不大适应当时中国人民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实用要求,而中国原来的服装(对胸式短衫袴,大襟式长衫等),既不能充分表现当时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在实用上也有类似西装的缺点。

于是主张以当时在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为基样,在企领上加一条反领,以代替西装衬衣的硬领。

这样一来,一件衣服上便兼有西装上衣、衬衣和硬领的作用,又将“企领文装”上衣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下面的两个明袋还裁制成可以随着放进物品多少而涨缩的“琴袋”式样。

孙中山先生说,他这样改革衣袋,为的是要让衣袋放得进书本、笔记本等学习和工作的必需品,衣袋上再加上软盖,袋内的物品就不易丢失。

孙中山先生设计的裤子是:前面开缝,用暗纽,左右各一大暗袋,前面一小暗袋(表袋),右后臀部挖一暗袋,用软盖。这样的裤子穿着方便,随身必需品的携带也很适用。

协助孙中山先生创制中山装的助手名叫黄隆生,广东台山人,原在越南河内保罗巴脱街开设隆生洋服店。1902年12月,孙中山先生到河内筹组兴中会,偶入其店购物,相与攀谈。

黄隆生获悉当前顾客即为革命党领袖孙中山先生,大为倾倒,恳切要求参加兴中会,为革命出钱出力,1923年随孙中山先生在大元帅府任事。孙中山先生设计中山装时,曾请他帮助和负责缝制,顺利地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装。

当中山先生穿上自己设计的、也是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装时说:“这种服装好看、实用、方便、省钱,不像西装那样,除上衣、衬衣外,还要硬领,这些东西又多是进口的(当时这些东西多是从外国进口),费事费钱。”

孙中山的故事7:改名故事

孙中山使用过不少名字,多数是为了宣扬革命或摆脱通缉而取的,部分则在于表达人生期望。孙中山还用过陈文、山月、杜嘉偌、公武、帝朱、高达生、吴仲等化名,以及杞忧公子、中原逐鹿士、南洋小学生、南洋一学生等笔名。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不再面临满清的追捕,其本人之所有公私档案均以本名“孙文”署名。

此外,孙中山曾自称为洪秀全第二,并认为洪氏为“反清英雄第一人”。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孙接受西式教育,不受传统忠君观念束缚,才敢于如此自称;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亦采用此说。

至于“孙大炮”这个当时政治对手揶揄孙文的外号,在辛亥革命前已有,大炮是粤语“不切实际之人”的意思,暗讽孙文言辞夸大不实。

清政府官方文件中,皆在其名字“文”上作文章,加上三点水部首,贬称其为孙汶。“汶汶”一词,出自《史记·屈原列传》:“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注解此文的人,或说“汶汶,犹昏暗不明也”,或说“蒙垢尘也”,或说“玷污也”。

孙中山的故事8:会见张之洞

清光绪年间,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回国,有一次,路过武昌总督府,想会见两广总督张之洞,便写了一张便条,让守门人传了进去。张之洞见条子上写的是:“学者孙中山求见张之洞兄”,便问:“什么人?”

当差的答道:“一个书生。”

张之洞不大高兴,提笔在便条上写:“持三字贴,见一品官,白衣尚敢称兄弟?”

守门官把条子交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也在便条上写:“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也可傲王候。”

守门官又把条子传了进去,张之洞一看,“啊”了一声,连忙说:“请!”

孙中山的故事9:镇南关亲手炮击清军

1906年,孙中山自日本到越南,在河内金碧台街六十一号设立秘密机关,策划了几次武装起义。1907年的镇南关之役,便是其中孙中山亲临前线,直接参加战斗的一次。

1907年,孙中山先生任命熟悉镇南关一带情况的黄明堂为镇南关都督,李裕卿(镇南关附近之凭祥地方土司)为副,何五为支队长,招募勇悍善战的广西游勇为先锋队,计划袭取镇南关为根据地。

1907年12月2日,黄明堂率领广西游勇八十余人,循山背间道向镇南关猛烈袭击,夺取了镇南、镇中、镇北三座炮台,夺获大小炮十四门,步枪四百多支。

孙中山随即于同月4日率黄兴、胡汉民等亲临前线,慰劳战士,鼓舞士气,并与黄兴、黄明堂等坐镇镇北炮台,调度指挥,命令李裕卿守镇中炮台,何五守镇南炮台。

翌日,清政府严令清军陆荣廷部四千余人倾巢出动,要夺回三座炮台。孙中山率革命军固守炮台,并亲自发炮轰击清军,第一炮即命中六十余人,清军阵脚大乱。孙中山先生在战斗中感慨地说:“反对清政府二十余年,今日始得亲自发炮轰击清军。”

据守镇南关三座炮台的革命军,在孙中山先生亲临前线的鼓舞下,锐气倍增,以寡敌众,屡挫清军。清政府虽先后调派清军丁槐、龙济光等部增援,伤亡数百人,仍然不能越雷池半步。

革命军坚守阵地,与清军血战七昼夜,直至弹药告罄,粮食不继,始忍痛撤退。时清军正向镇南关四面围攻,黄明堂率军殿后,冲围而出,及至半山,军中有一小子回顾炮台上军旗未撤,虑为清军所得,竟一人冒着清军炮火重登山巅,取回军旗。

孙中山的故事10:孙中山与黄埔军校不得不说的故事

本文作者系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我国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在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亲自创办的军事政治学校。孙中山为该校建构了爱国、革命、忠于党、不怕牺牲,英勇奋斗,为实现他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理想信念,救国救民的黄埔精神,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栋梁之才,为国民革命,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造就革命军队的未来军官

孙中山亲自创办的广州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是孙中山为了反帝反封建军阀,北伐统一中国而创建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该校从1924年6月开办,至1928年3月,迁往南京,易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在不到4年时间内,据人统计,第一期至第四期毕业的学生就有4981人。他们来自全国26省,并有朝鲜、越南、新加坡等国的革命青年前来学习。不少师生成了国民政府所属各部门中的核心和骨干。

黄埔军校是在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支援下建立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它的培养目标是为“国民革命训练指挥干部”。正如孙中山所说:“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按照苏联式样建立一支军队,准备好北伐的根据地。”孙中山说“按照苏联式样”,并不仅仅是希望看到一支按照红军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遵循红军战术思想的革命军队,重要的是力求使革命军队具有真正的人民性质,组建一支救国救民的统一战线的军队,造就革命军队的未来军官。在苏联军事顾问,以及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黄埔军校的学生不仅具有爱国、革命,救国,救民,服从党指挥的政治理念,也学到苏联红军的军事技能,具有军事学问和治国理念。

正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期间,苏联援助国民党的第一批军事顾问波里亚克、格尔曼、捷列沙托夫、斯莫连采夫、切列潘诺夫等人就到达广州,孙中山还聘请鲍罗庭为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的政治顾问。孙中山说,建立黄埔军校就是为了造就一支真正的革命军,造就一支有理想的革命军作为国民革命的基础。在苏联军事顾问,以及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黄埔建校后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军事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有决心为实现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英勇奋斗和献身的精神。黄埔军校以“亲爱精神”作为校训,是为实现孙中山手创之三民主义的革命军校,也是孙中山遗留给中国人民的军事遗产。正如当时报界所强调指出的,“本校军人誓死力拥革命政策,实行本党政纲”。到军校学习的青年“都是一样的受压迫、受痛苦”。他们应该“相亲相爱,团结起来,联合起来,打倒残民的军阀!”“打倒勾结军阀的洋鬼子。”

军校开办期间,1924年10月,广州地区就发生了商团叛变事件。军校师生执行孙中山的命令,参与平定了商团叛乱,首次树立了黄埔军校的军威。1925年1月,盘踞东江的军阀陈炯明趁孙中山北上,商谈国是,与买办商人、北洋军阀相勾结,企图进攻广州,形势危急。1月30日,广东革命政府决定由粤军、滇军和建国军组成联军,分三路东征。军校师生和教导团组成的援军,人数不过3000人,担任右翼与粤军共同作战。黄埔军校师生在战斗中屡立战功。在两个月之间,取得第一次东征胜利。4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第77次会议,通过廖仲恺提出建立党军案,以黄埔军的两个教导团为基础,建立了国民党“党军”。6月,滇系军阀杨希闵和桂系军阀刘震寰发动叛乱,占领广州。东征军迅速回师平乱,留校的黄埔入伍生也配合作战,一周之内,平定了杨刘叛乱,光复了广州。1925年6月,香港和广州沙面工人举行反帝大罢工,黄埔军校师生积极支持工人的斗争,投入反帝斗争。在1926年7月北伐开始前,黄埔军校师生参加第二次东征,对统一广东、巩固广东民主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诚如中共党员恽代英所说:“中国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黄埔’,青年几乎没有人不希冀能预做一个‘黄埔’的学生。‘黄埔’是新中国的建造者,‘黄埔’的学生人人都预备牺牲他们的精力生命,为被压迫的中国四万万人杀开一条血路。”所以他们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爱国战士:他们的胜利,“是中国全民族的胜利。”苏俄指派来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和组织军校的顾问鲍罗庭也指出:“中国的国民革命必须为工农群众,加以小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分子及革命军之协力合作,在革命的国民党领导下,并与世界革命运动密切联合之革命,方能成功。”他说:“黄埔学校为孙中山先生遗迹之精粹,黄埔学生必须保卫此遗产而专贡献于革命。”

蒋介石在日记中说:黄埔军校的生活十分困难。

我于(1924年)四月二十一日到广州,三十六日入校视事,积极筹画,到五月五日,第一总队学生进校,时间非常仓卒,又投考学生在广州者一千二百多,在上海者五百名,因此为爱才起见,及增学额五百五十名,较原预算几多一倍;至今日第二总队学生又进校,合计学生一千二百名,连教职员多至一千五百六十名,较原预算多至四倍以上;校舍不敷,欲扩充,又为地域所限,乃分住省城讲武与海军校旧址,以致管教都不方便,生活一切,十分困难,实属无法可想。务以耐冻、耐饿、耐热、耐痛,振起强毅精神,便什么都不怕矣。十一日,总理令新军改称党军,并任公为军事秘书。十三日,总理为召开国民会议,启程北上,午过黄埔,入军校周视一过,检阅学生演习战术实施,阅毕,谓公曰:“嗟乎!本校学生能忍苦耐劳,努力奋斗,如此必能继续我之生命,实行本党主义,今我可以死矣!言已,不胜悽叹!公闻之,骇痛无已!

由此可见,黄埔军校创造时,正如校长蒋介石所记述,不仅校舍不足,连学生的吃穿都很成问题,但由于军校的成立凝聚着国共两党,中苏两国,共产国际代表的心力,由于他们的共同努力,克服困难,把黄埔军校办得有声有色,培养了近代中国第一批革命军人,尽管后来军校的“领导人走上了不同的政治道路,但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他们却在同一个院墙里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黄埔军校的学生之所以成为革命军的骨干,自觉立志担负起救国救民与建设新国家的重任,为国家建功立业,并凝聚有理想、有信仰、有奋斗和牺牲精神的革命青年一起奋斗,这与孙中山的教导和确立的办校方针有密切的关系。黄埔军校是孙中山亲自创办的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的师生也以实际行动,坚决执行孙中山办校的宗旨,努力实现孙中山为黄埔军校建构的爱国、革命、救国救民、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这就为国民革命军的北伐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革命军人要有救国救民的精神

据共产国际派来中国的代表马林说,共产国际为了同孙中山的国民党建立联系,1921年12月他亲自带着张太雷由上海经湖南,沿内地到孙中山设于桂林的大本营去。并同国民党在广州的领袖建立进一步的联系。马林说,从长沙没有火车或船只到桂林,他与张太雷穿过中国无数的乡村和小镇,走了13天,12月23日才到孙中山的驻地。在桂林马林作为孙中山的客人停留了两星期(也有说在桂林停留9天),与孙中山进行三次交谈,主要是谈国共两党建立联合战线、国际形势以及中苏美系等问题。马林向孙中山建议:

(一)组成一个能联合各革命阶级,尤其是工农大众的党。

(二)要有真正的革命武装,应建立一所军官学校。

孙中山从马林那里得知苏俄的政情,“心焉向往,联俄之义以起”,黄埔建军校也成为他的既定方针。

关于建军的思想,孙中山前后有很大的变化,早在辛亥革命前,他只利用会党(也称为洪门)的力量革命,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之前,他主要是利用清朝的新军和地方民军。孙中山有改造新军和民军为革命建国服务的思想。可是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他三次在广州建立军政府和国民政府,都是利用西南军阀的军队,希望这些军阀势力能为统一中国和保卫主权效劳,但都不成功。马林访问桂林之前,他对集中桂林准备北伐的粤、滇、赣军发表演说。他这次演说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将这些地方实力派、军阀操控的武装势力改造为跟他一起北伐打倒北洋军阀,统一中国的救国救民的革命军队。所以,他对集中桂林准备北伐的粤、滇、赣军将士很强调“精神教育”。

何谓精神?孙中山说:“总括宇宙现象,要不外物质与精神二者。精神虽为物质之对,然实相辅为用。考从前科学未发达时代,往往以精神与物质为绝对分离,而不知二者本合为一。在中国学者,亦恒言有体有用。何谓体?即物质。何谓用?即精神。”他说:“世界上仅有物质之体,而无精神之用,必非人类,人类而失精神,也不是完全独立之人。然而,今人心理往往偏重物质,轻视精神,这是错误的看法,“自余观之,武器为物质,能使用此武器者,全恃人之精神。两相比较,精神能力实居其九,物质能力仅得其一。”中国“今日而言救国救民,必须革命。革命须有精神,此精神即为现在军人之精神。”而现在军人的智、仁、勇三者,则为军人精神之要素。能发扬这三种精神,“始可以救民,始可以救国。”

“智”,就是要有知识、聪明有智慧,学会“别是非”、“明利害”、“识时势”、“知彼己”。

“仁”,“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仁之定义,诚如唐韩愈所云之博爱”,“博爱云者,为公爱而非私爱”。仁之种类有“救世之仁”、“救人之仁”、“救国之仁”。“共和国之军人”,“以救国救民为目的,有救国救民之责任。国与民弱且贪矣,不思有以救之,不可也;救之而不得其道,仍不可也。道何在?即实行三民主义,以成救国救民之仁而已。”

“勇”,即“一往无前”、“临事不避”。孙中山说:最流通之用语就是“不怕”二字。孔子有云:“勇者不惧”,“即为勇之特征”。“勇”有大勇、小勇。“而军人之勇,是在乎成仁取义”,“为有主义、有目的、有知识之大勇”,才是“真正军人之勇”。所以,军人之勇在于“长技能”、“明生死”。“长技能”就是学会新的战术,能耐劳、吃苦。“明生死”,就是“既为军人,不宜畏死,畏死则勿为军人”。“军人之为国家效死,死重如泰山。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生死之间,在乎自择!”“明生死就能鼓其勇气,从事革命事业”,“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

然后,孙中山就强调,每个军人都要有决心,不成功便成仁。他说:“军人生在今日,有改造国家之责任,改造国家者,质言之,即造成新世界,于破坏之后,加以建设之谓。”负此责任,全在我们的决心,决心于何见之?在夫精神。“精神者,革命成功之证券及担保也。”“成功则造出庄严华丽之国家,共享幸福。不成功,则同拼一死,以殉吾党之光辉主义,亦不失为杀身成仁之志士。虽然均一死也,有泰山、鸿毛之别。若因革命而死,因改造新世界而死,则为死重于泰山,其价值乃无量之价值,其光荣乃无上之光荣。”在桂林军政学界七十六团体欢迎会上孙中山又发表演说指出:“三民主义便是民国的精神”,是做成“新世界的工具”,希望“各界提起精神来,一齐同心协力建设这个新世界的新中国。”

早在1899年12月,梁启超就写过一篇“中国魂安在乎”的文章,“魂”即精神,“民族魂”、“国魂”指的即是“民族精神”、“国家精神”。梁启超说:日本有“所谓日本魂者,有所谓武士道者”,“日本之所以立国维新,果以是也。吾因之以求我所谓中国魂者,皇皇然之于四万余州,而杳不可得。吁嗟乎伤哉!天下岂有无魂之国哉?吾为此惧。”“吾中国向来薄视军士,其兵卒不啻奴隶,则谓从军苦也固宜”,但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缺乏尚武之风。“尚武之风,由人民之爱国心与自爱心,两者和合而成也。”可是“今中国之有兵也,所以钤制其民也。夺民之性命财产,私为己有,惧民之知之而覆之也,于是乎有兵。故政府之视民也如盗贼,民之视政府亦如盗贼;兵之待民也如草芥,民之待兵亦如草芥。……无魂之兵者,犹无兵也。”“中国魂者何?兵魂是也。有有魂之兵,斯为有魂之国。夫所谓爱国心与自爱心者,则兵之魂也。”梁启超是文化人,但他很重视树立军人的爱国和自爱精神,并指出:“中国魂者何?兵魂是也。”这是他将清政府的军人缺乏为保卫国家和民族的权利而斗争的精神,造成国家有兵等于无兵被列强侵略,欺凌、掠夺和奴役而发出的感慨。

著名历史学家雷海宗著有《中国的兵》著作,他在一篇《无兵的文化》文中指出:因为中国缺乏兵的文化,所以近代以来吃了亏。他说:

秦以上为自主自动的历史,人民能当兵,肯当兵,对国家负责任。秦以下人民不能当兵,不肯当兵,对国家不负责任,因而一切都不能自主。

因为秦以上为动的历史,秦以下为静的历史,只有治乱骚动,没有本质的变化。在固定的环境之后,轮回式的政治史一幕一幕地更迭排演,演来演去总是同一出戏,大致可说是汉史的循环发展。这样一个完全消极的变化,主要特征就是没有真正的兵,也就是没有国民,也就是说没有政治生活。简单说来可称它为“无兵的文化”。

雷先生说:“盛世的文官重于武官”,“盛世是皇帝一人的武力专政,最高的军权操于一手……皇帝是大军阀,实力雄厚,各地的小军阀不敢不从命。”“而乱世中央的大武力消灭,离心力必然产生许多各地的小武力。”“中央的军队衰弱,甚至消灭;有力的都是各地军阀的私军。”“最近一百年来侵入中国的武力与文化属于同一的西洋民族,并且武力与组织远胜于五胡,文化也远较佛教为积极。两种强力并于一身向中国进攻”。所以,我们能救中国的还是中国的文化,“西洋文化中国不妨尽量吸收,实际也不得不吸收”,但救中国的首先是中国人要有自治力,其次就是提高国民的觉醒,发展军事和文化,用文武两种力量兼用,不仅可以抵抗外族的侵略能力,中华民族也具有复兴的新养料。雷海宗的文章说明中国皇帝以及各时期统治者与军阀势力的关系,也陈述近代以来西方用武力和文化势力,兼施侵略中国的情况,中国没有被列强国家消灭是因为中国虽没有兵的文化,但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的觉醒,所以,他强调只要中国的语言文字不失掉,西方势力忘图同化中国也很难,文化不至消灭,“民族必不至全亡”。

在清末民初,为什么中国的文人志士那么重视对军人和精神的研究?那是因为他们认为当时中国吃了亏,受人侵略和欺压是因为缺乏一支有理想有精神的军队。有军没有精神等于无军,有军无思想无文化也等于无军,学者呼吁为国立军,并与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建设中国的军队,这些舆论对孙中山思想的转变也有启迪。所以,孙中山强调,革命的目的“均不外求自由、平等、博爱三者而已。”革命是求进步的事,“不革命,人民的痛苦便不能解除”。我们要人类和国家的进步,便不能不革命,但革命不能专恃物质,“革命在乎精神,革命精神者,革命事业之所由产生也。”孙中山为了建设一支忠于他的三民主义,救国救民的军校和军队,特别重视对于革命军人精神的构建,这是他总结革命过程中的教训而产生的思想进步。

1924年1月27日,还是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孙中山就开始系统演讲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演讲中,他强调:“我们今天要恢复民族的地位,便要先恢复民族的精神。”

1924年1月30日,国民党“一大”会议闭幕。2月4日孙中山便发布命令将国立高等师范、广东法科大学、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合并改为国立广东大学,并派邹鲁为筹备主任。6日,又决定成立黄埔军校筹备处,并指派蒋介石、廖仲恺主持筹备处工作。从2月8日至5月8日,黄埔军校筹备处共开会32次,说明他们很忙,很重视军校的创建。2月12日,孙中山在南北统一纪念日庆祝会上讲话又强调:辛亥革命之初,“其时诸君个个心理上的均非常之热,责任也非常之重,均愿牺牲性命,陶铸共和,抛掷头颅,推翻帝制。结果卒至七十二烈士可以亡广州,继而武汉起义,不旬日而各省响应,清帝退位,南北统一。当时成功,又如何是之易。乃南北已经统一,中国因争权利者几年,互争党见者几年,互争地盘者又几年,至于今日时局四分五裂,谈起革命事业为后世诟病。抑何前后大相径庭,至于此极?推原其故,在于当时人人只知革命应尽义务,勇往直前奋斗,故小小七十二烈士可以亡广州。今日人人心理皆有发财升官思想,故极十余万之大兵不能收复惠州。前后得失,瞭如烛照。此后诸君因革命奋斗,当牺牲权利,革去私心,时存国家观念,改良政治,则民国前途之幸。”

由此可见,孙中山总结以前革命经验教训,以及军阀和地方武装势力等野心家为争权夺利的私欲、私心使中国四分五裂的情况,终于形成建立一支为救国、救民、救世的革命军队所应具有的精神和担负的历史使命,便为黄埔军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确立了目标,这是孙中山的重大贡献,也为黄埔军校的成功和名传海内外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1924年6月16日,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正式开学。孙中山为黄埔军官学校题写训词:

三民主义 吾党所宗

以建民国 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 为民前锋

夙夜匪懈 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 必信必忠

一心一愿 贯彻始终

校长蒋介石题写校训,“亲爱精诚”,廖仲恺题写“先烈之血 主义之花”、周恩来题写“革命”。

就这样,在共产国际、苏联军事顾问的支持,以及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的军事政治学校创立,它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反帝反封建军阀的国民革命,以及统一中国建立了辉煌的战功,留下一笔重要的精神遗产。

这支军队必须具有真正人民的性质

孙中山把黄埔军校开学的日子定在6月16日,这一天是陈炯明叛变,孙中山落难广州两周年的日子。孙中山选定这一天作为黄埔军校开学的日子,李玉贞女士说,孙中山有报“一箭之仇”的意蕴。但更重要的意义则是孙中山向中国和世界宣示,从此像陈炯明那样的野心家掌控的军队为私人权力滥用军力的情况再不复返。中国国民革命有了自己的革命学校,有了自己建造为三民主义而战的革命军,便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所以他非常重视黄埔军校的开学典礼。他不仅亲自主持军校的开学典礼,还要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军校各部负责人隆重与会。鲍罗庭和一些苏联顾问也来参加。孙中山曾说过:“我们首要的任务是按照苏联模式建立一支军队,准备好北伐的根据地。”这支军队一定要“遵循红军战术思想”,“具有真正的人民性质”。

随后,孙中山又任命苏联的切列潘诺夫、杰列沙托夫和波利亚克为黄埔军校的军事顾问。按照军校筹委会的决定,全校员生都应当加入中国国民党,所以黄埔军校建立的军队是“当之无愧”的党军。

在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上,孙中山作了重要的演说,首先他指出为什么要开办这所学校。他说:“我们革命,只在内对付一个很衰弱的政府;俄国革命,在内要对付一个威权很大的政府,在外还要对付全世界的列强。”可是俄国还能够在六年之内,革命取得彻底成功,我们革命的时间比俄要长一半,但俄国革命取得成功,我们不能成功,当中的原因是俄国革命成功后,便马上组织革命军,而“由于我们的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便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成功。”今天要开这个学校,“就是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然后,孙中山便强调什么叫革命军,革命军首先要明白革命的主义“要从自己的方寸地做起,要把自己从前不好的思想,习惯和性质,像兽性、罪恶性和一切不仁不义的性质,都一概革除。”树立革命的志气,“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实行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一心一意的来革命,才可以达到革命的目的。”他说,做革命军除了革命的意志,不怕牺牲,努力奋斗外,还要有高深的学问做根本,“有了高深学问,才有大胆量;有了大胆量,才可以做革命军。”可见,孙中山创建军校的目的是为了组建一支革命军队,坚负救国救民的责任,要求军人要用先烈做标准舍身成仁,牺牲一切权利,专心去救国;要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维护共和、消灭贪暴无道的军阀。孙中山说:只要我们“有这种理想上的革命者,我们的革命便可以大功告成,中国便可以挽救,四万万人便不至灭亡。”

1924年10月25日,冯玉祥在北京政变成功后举行政治军事会议,决定电请孙中山北上商谈国是。11月2日,孙中山任命胡汉民为广东革命政府的留守,任命谭延闿为北伐联军总司令,他决定北上。11月3日,孙中山到黄埔军校辞别,并作演说论述北上的目的。他强调,无论是文学生或武学生都要懂政治,“政”者众人之事也。“治”者管理众人之事也。管理众人的事,就是“政治”,换而言之,管理人的事,就是管理国家的事。“中国革命,十三年都是不成功,你们黄埔的武学生,都是从各省不远数万里或者数千里而来,到这个革命学校来求学,对于革命都是有很大希望,很大抱负;广大的文学生,今日也是不远数十里到黄埔来听革命的演说,研究革命的方法,对于革命的前途,也当然是很希望成功的。大家要希望革命成功,便先要牺牲个人的自由、个人的平等。把各人的自由、平等,都贡献到革命内来。“凡是党内的纪律,大家都要遵守;党内的命令,大家都要服从。全党运动,一致进行,只全党有自由,个人不能自由,然后我们的革命,才可以望成功。”

综上述可见,孙中山对于黄埔军校学生寄予很大的希望,他期待通过黄埔军校培养的学生懂政治,听从党指挥,能将他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作为理想目标,肩负救国救民,挽救民族危亡的使命。为达到国民革命成功的目的,他为黄埔军校建构了培养目标,确立爱国、革命、全心为公、不怕牺牲、英勇奋斗、救国救民、懂政治有高深学问,实现党指挥枪,完成国民革命,统一中国的历史使命。这就从根本上把革命军与旧军阀作了区分。革命的军队要听从党的指挥,要全心全意为救国救民效命,要改变为野心家、为私人谋权益的恶习。可见,孙中山为黄埔军校建构的爱国、革命、不怕牺牲,一心为公,救国救民的“黄埔精神”,不仅是指导国民革命、维护国家主权、保卫人民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也为结束近代中国的军阀割据势力,统一军权、政权奠定了思想基础。


孙中山的故事2021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1:40

1、清光绪年间,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回国,有一次,路过武昌总督府,想会见两广总督张之洞,便写了一张便条,让守门人传了进去。张之洞见条子上写的是:“学者孙中山求见张之洞兄”,便问:“什么人?”
当差的答道:“一个书生。”张之洞不大高兴,提笔在便条上写:“持三字贴,见一品官,白衣尚敢称兄弟?”守门官把条子交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也在便条上写:“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也可傲王候。”守门官又把条子传了进去,张之洞一看,“啊”了一声,连忙说:“请!”
2、有一次,孙中山在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讲民族主义。礼堂不大,听的人很多,天气又热一些,听着听着有人就要入睡。这时,孙中山便穿插一个故事说:“那年我在香港读书时,看见许多苦力工人聚在一起谈得很起劲,有人哈哈大笑。觉得奇怪,便上前问一下。有一个苦力说:后生哥!读书好了,知道我们的事于你无益。
又一个告诉我:我们当中一个行家,辛辛苦苦地积蓄了五块钱,买一张马票,牢牢记住那上面的号码,把它藏在日常用来挑东西的竹杠里。等到开奖,竟真的中了头奖,他欢喜万分,以为领奖后可以买洋房、做生意,这一生再也不用这根挑东西的杠子过生活了,就把竹杠狠狠地扔到大海里。不消说,连那张马票也一齐丢了。
钱没有到手却先丢了竹杠,结果是空欢喜一场。说到这儿。大家听得入迷,禁不住笑了起来。孙中山接着归到本题:“对于我们大家,民族主义就是这根竹杠,千万不能丢啊!”孙中山就是运用这种生动风趣的谈吐宣传*道理,唤起民众,深受群众的欢迎。
3、孙中山年轻时在美国跟《泰晤士报》的一个记者过往甚密。一天,这位记者约孙中山打网球,一不小心把球打在孙中山的前额上,他却说:“这是英国人的打法,孙中山忍痛跑上前,抱住记者,用巴掌使劲打他的*,并笑着说:“这是中国人的打法。”
4、1913年,孙中山组织的“二次*”失败后,再次逃亡日本。当时,有两个上海人专程来到东京,想为孙中山推算“八字”。
“八字?”孙中山双手朝腰间一撑说:“如果我的‘八字’不好,就不要*了?”他将手一挥说:“也好,干脆对你们讲明我的‘八字’吧:*军阀,*到底!”两人一听,愣了半天说不出话来。孙中山哈哈大笑道:“你们千里迢迢而来,我也送你们个‘八字’:百折不挠,挽救中华!”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3:48

故事有:
1、《不懂就要问》
2、《三十三年之梦》
3、《SUNZHONGSHAN的破陋习》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6:13

中国最早的*军事学校,是孙中山先生于1903年8月在东京创立的青山军事学校。1900年,孙中山先生正在日本东京,感到*需要军事人材,便请日本陆军少佐日野熊藏帮助,在东京附近的青山设立*军事学校,以训练有志献身*军事工作的留日青年学生,并聘请日本陆军上尉小室健次郎为助教。这就是中国第一所*军事学校。学生入学时需当众宣誓,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平均地权"。可见这所*军事学校的教学目的是很明确的。孙中山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吃干燥剂会有什么反应 干燥剂不慎食用怎么办 于冕被流放多少时间才回来 石羊场客运站坐几路公汽到成都市龙潭社区保平村九组? 从成都石羊场到龙潭寺北湖客运站做地铁公交咋个赶车呀?老师们_百度知 ... 成都理工大学坐车到石羊场客运站怎么走?大概要多久啊?谢谢!! 请问一下成都理工大学到石羊车站怎么做车啊? 还在盲目护理毛孔吗?如何正确护理毛孔? 毛孔粗大该如何处理? 脸t区毛孔粗大怎么办 毛孔粗大的原因是什么 抖音官方是多少 抖音返利怎么弄的 什么花不能随便送人 如果要拒绝一个人的感情,送什么花 什么花的花语是可以用来怼人? 这种棉絮要买多大的被套?想要那种刚刚好的 被套有哪些尺寸 一块被套长是2.1米,宽是1.6米,一米是16元,这个被套是多少钱? 订做的棉被是1.6*2.1米,买多大的被罩合适 亲吻有什么方式?分为几种? 吻有几种方式.? 吻的种类 小熊电器有哪些比较好的产品? 福州花海公园2022年3月开什么花 ETC进入黑名单钱已还上还是黑名单? 云米BCD—483WMSD冰箱冷藏室灯怎么换灯泡 15岁发现得了骨癌,截肢治疗后,现在27了,请问还会不会复发,另骨癌会遗传么 我有一个朋友,她得了骨癌,整个左手臂截肢了,可现在又发作了,还可以治疗吗? 得了骨癌,截肢之后多久装假肢? 得了骨癌截肢后,饮食要注意什么??? 国父孙中山,都有哪些关于他的故事? 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2000) 铁路行车事故责任人处罚办法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 历史上真的有阿凡提这个人吗 历史上真的有阿凡提这个人物吗 以前真的有阿凡提这个人吗? 请问历史上真的有阿凡提这个人吗? 真的有阿凡提这个人吗? 这个世界上还真的有阿凡提啊? 请问有没有中望3D 2020破解版?求 使用excel 2003版本,源数据作修改后,到数据透视表里面更新,但是下拉菜单依然还会显示已删除的数据信息. 如何将excel表格转换到数据源2003版 晓月老板真名叫什么 取自诗词简直不要太文艺 如果晓月老板在《明日之子》晋级了,那么他接下来可能会唱什么歌? 《中国好歌曲第一季》冠军都唱过什么歌? 中国好歌曲第一季四强歌曲及歌手 中国好歌曲第一季 你认为最好听的歌! 水葫芦是唐菜嘛 水葫芦喊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