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14 08:4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1:10
我觉得中华文化最大的魅力就是博学悠久,渊源流长,那么在历史的长河中,并没有丢失自己独特的魅力,每段中华文化都有着不同的时代意义,而且对于现代的发展也为其附上了特殊的文化价值;对于中华文化的了解方法是有很多的,可以多去一些博物馆去了解各个历史的文物古迹,还可以多看一些有关于历史方面的纪录片或者影视剧作,除此之外对于古代一些优秀的书籍也应该多多学习。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1:10
有着非常强的包容性,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想要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必须要了解当时的背景。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1:11
有许多非常有道理的地方,大部分的文化都是经验积累,学习中国文化必须要了解中国历史。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1:11
我们传统的节日,好多都是要放假的,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以至于孩子就把过节和放假联系在了一起,在部分孩子眼中,过节就是在家休息或者出去玩,一部分大人也有这样的思想。因此就有很多人认为没有必要给孩子讲传统文化,传统节日,而节日气氛也越来越淡,年味也越来越淡。其实,忽视传统文化,也就忽视了孩子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越早学习传统节日文化,成长中的迷茫就越少。所以,很有必要对孩子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
作为老师,深知让孩子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好处,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从小学习传统文化,既增长知识,又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文化自信,养成深度思考的能力,而这些养分,将成为孩子受益一生的精神底色。
和孩子一起读节日故事,同时了解传统故事,领略传统文化和国学启蒙。其实,了解每一个传统节日就是和历史的一次相遇,丰富孩子的知识,有利于以后的学习,特别是历史、语文、古诗词的学习。比如《中秋节》绘本故事中,小野问稻花奶奶,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呀?稻花奶奶给小野讲了一个中秋节的故事,传说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多次出兵攻打北方突厥人,胜利那天,正好是八月十五,离家很久的战士,终于可以回家和亲人团聚了,一位吐蕃商人将填满馅的圆面饼献给唐太宗,唐太宗非常爱吃,并且还指着天上的满月说,月圆之夜非常适合吃这种圆圆的面饼,后来这个习俗就流传下来了。八月十五这一天,亲人团聚,一起拜月,赏月,吃月饼。绘本故事书中,还有如何做月饼,有兔儿爷的故事,嫦娥的故事,以及中秋节的习俗等。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比如《过大年》绘本故事中,小野和爸爸妈妈坐火车去千里之外的姥姥家过春节,在火车站,很多人提着行李回家。到了姥姥家,贴春联,贴福字,放鞭炮,包饺子等,并且春联是隔壁的爷爷写的,爷爷还给妈妈说,你们回来过年,你爸妈可高兴坏了。小野看到妈妈的眼圈红了,他想,妈妈很久都没回姥姥家了,她一定是想念她的爸爸妈妈了。和爸爸一起贴春联,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姥姥还包了硬币在里面,守岁,放鞭炮,拜年,压岁钱等习俗。
看到这里,我眼前浮现了小时候过年的情景,真的和书中很像。孩子在阅读绘本中了解过年的习俗,感受亲人团聚的喜悦,长辈对晚辈的爱,会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知道了这些习俗,孩子上学后就能很容易理解“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等诗句。
之所以有的孩子不了解传统节日,主要是其父母不重视节日感, 把节日当成了放假日,休息,玩。让孩子了解传统节日的方式。过节日时,多一份仪式感,让孩子参与进来。比如,端午节让孩子一起包粽子,或者做相应的手工活动;中秋节全家看望老人,赏月,闻闻桂花香;春节,让孩子一起贴春联,拜年等。这样一个个节日串联起孩子对生活的期盼,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会成为一个注重生活仪式感的人;同样也会是一个发现美,勤动手,懂得爱,传承民族文化的有爱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