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14 16:0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30 17:28
在新课程改革两年来,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现简介如下:教学工作分为课前、上课和课后三个基本阶段。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对于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明确重点、发现疑点、较好地与教师教学相配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前预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良好途径。我的基本做法是:
1、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归纳出预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列出书面预习提纲,作为上课评议的依据。
2、教师根据新课的重点、难点,把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问题的形式在导学案中展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从而加深重难点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3、要求学生预习中对新知识不理解的地方要学生做好记号,通过上课认真听讲来解决;对有异议的内容做好眉批,上课发言时提出来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二、课堂学习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各种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场所。“新课程的课堂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成为挤压与消磨学生个性的场所,老师应学会发现和欣赏学生的缺点,选择其带有主体性和创造性的部分,成为学生的个性,并充分的呵护与培养。”[3]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应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教师应尊重、信赖每一个学生,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中,除教师精讲外,我采取以下办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评议预习提纲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后,请学生展示预习提纲,并阐述自己如此概括的理由。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发言给予评价。整个评议提纲的过程,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热烈。同时学生在比较鉴别之中提高了自身的分辨力,加深了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不易遗忘。
2、开展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较好地开展它,对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以及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新教材增加了“学习思考”、“史学争鸣”等栏目,既提供了讨论素材又使讨论围绕所学知识来进行,有明确的针对性。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把教师定位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角。在教学中,只有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其主体性才得以体现。因此,课堂讨论的形式要多种多样,讨论的主体是全班学生,要让所有学生参与,既可以开展同桌间的,又可以开展前后排的,或小组间的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要有意识避免只是优生介入,差生旁观的现象。
3、学生提问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解惑”是教师工作职责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在课堂中,新课讲授完毕,教师要留出时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教师应根据问题的难度通过铺路搭桥,由学生自答,或指定某个学生回答,或由教师回答。通过学生提问发散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在自己提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高学习能力。
三、课后活动
恰当安排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后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对巩固知识,深化能力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增强历史的吸引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针对具体的情况,分别采取以下方法:
1、构建知识体系,设计课后习题
在学生学习与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课外自己去建立每节的知识结构和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增强对历史事物整体认识的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发动学生独立编写设计各种类型的题目,然后进行汇总和筛选,提取富有创意的题目。这一环节不仅仅是为了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创造的尝试,获取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引导学生撰写小论文
引导学生写历史小论文、小评论等是历史学科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归纳推理能力以达成历史学习目的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途径。通过教学实践,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历史课外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和培育学生思考、归纳思维能力。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对历史课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发学生去主动学习。如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当地一些历史文物、创办历史园地小报。这些活动既拉进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以上是我在历史课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所做的探索,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探索与尝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优势,活跃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对于历史课的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及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历史课教学实效。
当然,“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式和手段采用都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依据不同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具有广阔的视野,活跃的思想,敏捷的思维和灵活应变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是可望可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