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11 15: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15:20
城东湖由于湖深,湖水不易排除,建国后,未进行围垦,只作蓄洪治理,1951年,城东湖即被列为淮河中下游蓄洪区。原来西岸的三流集、砖洪集和东岸的孟集、中心、刘李、花园等老圩约8万亩耕地常受涝灾,后又还湖约7000亩。
1951年城东湖列为淮河中游蓄洪区,从东起罗家岗穿越泥泊渡至新店乡李庄筑堤建闸,坝上游流域面积2170平方公里。 城东湖计划蓄洪水位为25.5米,相应总蓄洪量15.8亿立方米,水面积384平方公里;当蓄水位达到26.0米时,总蓄洪量为17.9亿立方米,水面积430平方公里。非汛期一般控制水位为19.5米,容积2.1亿立方米,湖泊面积120平方公里。
主要设施有:
拦河坝
城东湖蓄洪临时性控制工程由东湖坝、拦洪堤组成。东湖坝从罗岗至卜村为填湖部分,草坝口门位于泥泊渡。拦洪堤从卜村经唐家冲至李庄,全长5.14公里,堤顶高25.5米,顶宽8.0米,内外坡1∶5,最高蓄洪水位24.5米,相应蓄洪量12.5亿立方米。
东湖坝拦洪堤由寿县总队施工,民工11219人,1951年3月9日开工,同年5月21日完工,完成土方434759立方米。其中填湖部分占总土方68%,草坝口门60.0米,用柴土捆箱法堵口合龙,草坝顶高24.5米,一年后草坝沉陷0.2~0.4米。
1952年春,为排泄内水,在唐家冲开挖宽41.0米缺口放水,按1952年防汛要求保证淮河水位25.0米不破堤。同年7月东湖坝拦洪堤堤顶普遍加高到26.0米,草坝堤顶加高到25.0米,堵复唐家冲放水口门。1952年11月,城东湖闸开工,拆除草坝,筑成与城东湖拦洪堤同样断面的堤身,5月份完成。围绕城东湖闸闸址,拦洪堤两端改线延长堤线5.4公里。1954年汛期水位26.57米,汛后复堤,将堤顶高程加到27.0米,断面不变。1956、1958年又先后两次加大断面。1987年顶宽8米,顶高28.0米,内外坡1∶50。
城东湖闸
位于唐家冲,5孔,中孔宽8.0米,高8.0米,边孔4孔,孔宽8.0米,孔高6米,总宽44.0米,采用无桩基础,全部载重由基土负荷。闸底板高程17.14米,设计流量1074立方米/秒。中孔闸门顶高程25.35米,无胸墙,边孔23.34米,有胸墙。
1954年大水后,控制水位由1951年的24.5米提高到25.5米,相应蓄洪库容15.9亿立方米。1970年加做中孔胸墙,1979年增做检修插板闸门和吊装板闸门的滑轮行车。
由治淮委员会工程部设计,闸门及启闭机由华东局工业部所属设计公司及机械局制造,六安专区治淮指挥部组成施工指挥所负责施工,指挥所下设技工、土工两个大队,技工大队310人承担建筑物施工。施工期间,中国人民*水利师三团一营军工318人到工地参加施工。土工由霍邱县民工队担任,最高出勤人数7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