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12 23: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9:26
水稻土的分布遍及全国。北自北纬53°36'的黑龙江的漠河,南至北纬18°20'的海南岛的崖县;东起台湾,西迄新疆和*。其分布上限达海拔2200—2400米,个别高达2600米。分布趋势是:从热带、*带向暖温带和温带减少;从东南海滨平原向云贵高原减少。集中分布在秦岭、淮河、白龙江一线以南,而以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最为集中。此外,云南、贵州的坝子平原,浙江、福建沿海区域的滨海平原及台湾西部平原也是水稻土的集中分布区。秦岭、淮河、白龙江一线以北,水稻土分布面积尚不足全国水稻土总面积的10%。其中以河北的渤海地区、山西汾河谷地、陕西的渭河平原、内蒙古的后套平原、甘肃西套平原和河西走廊、新疆塔里木和准噶尔两盆地以及东北地区的延吉盆地和辽河下游等地区分布较多。
水稻土剖面构型的主要形式是Ap'-P-W-Bg-G-C。各层次的特性分述如下: 水稻土的淀积层又可称为潴育层或斑纹层。位于渗育层之下,它体现了氧化还原交替以及物质淋溶和淀积的特点。由于干湿交替,此层常有明显的棱块状结构。有粘粒、盐基、铁锰甚至钴镍的积聚。水稻土形成中只有盐基和铁锰的淋溶淀积,而铝变化不大,这一点区别于灰化淀积层。水稻土的淀积层中有时也有石灰结核,但是此种结核常富含铁锰,这一点又区别于钙质的淀积层。因此水稻土的淀积层可以作为一个诊断层划分出来。
淀积层也因氧化还原的强度不同而分为几种类型。自上层淋下来的物质被下层游离氧充分氧化的称为氧化淀积层,因常带棕色,故又称棕色淀积层;由上层渗淋下来的物质先被吸附在交换位上,待排水后才被氧化的称为氧化还原淀积层,因它通常伴有灰色胶膜的淀积而带灰色,故又称灰色淀积层;在微弱的氧化还原交替下形成的淀积层称潜育淀积层,因常带蓝色故又称蓝色淀积层。另外,在强淋溶作用下,还可以出现漂白层(E)。 受地下水影响的水稻土,其下层或发育为潜育层,或发育为淀积层,不能见到母质层的特征。只有在地下水位低或发育程度弱的土壤剖面中才能见到母质层,因其受水稻土成土过程的影响,某些特性发生一定的变化而不同于原来的母质。
水稻土表层质地从砂土至粘土都有,但以粘壤至粘土占多,一般比旱作土粘些。土壤有机质含量15—40克每千克土,一般比旱作土的含量高,有机质剖面分布比较均匀,由上而下递减,没有明显的腐殖质积聚层。在我国,自南至北由砖红壤、红壤、黄棕壤、棕壤所发育的水稻土,胡敏酸与富里酸的比值逐渐增大,可从0.5增至3.5。在淹水条件下,酸性土壤pH值提高,碱土pH降低,两者均趋向于中性变化,所以水稻土pH通常在5.5—7.5。在水耕过程中,土粒和微团聚体分散在液相之间,土壤呈糊软状态,土壤液相中有效态养分含量大为增加,提高了养分供应能力,特别是铁的还原减少了土壤对磷的固定,提高了磷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