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9 19:3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20:15
万里船指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万里船”三字意味深长,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不能畅行,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能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
原文:
绝句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扩展资料: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美好动人的景色。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仿佛给人营造出一个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第三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含”字表明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末句再写从门外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
这是诗人观物寄情时物物相融之手法,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人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彷徨。
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绝句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20:16
万里船”就是万里航行的船,或航行万里的船。
“万里船”还同“万里桥”有关。“万里桥”原名“长星桥”,系战国时李冰所造“七星桥”之一。诸葛亮为出使东吴的费祎送行时,曾说:“万里之行始于此。”遂改名“万里桥”。
清代人吴景旭说:“门泊东吴万里船,此桥正为吴人设。”意思是“万里桥”是专为吴人航行西蜀而设置的码头。
既然桥是万里桥,那么在这里停泊的船也就叫做万里船。“万里船”就是万里航行的船,或航行万里的船。
原诗: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绝句四首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20:16
对杜甫《绝句》中“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句,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解释很不一致。到底应当怎样理解呢?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20:17
大河上竞发的数百条船,当时风浪大,水流急,小舟和大船都在匀加速行驶,从两座山之间的吊桥来看,简直像万艘船前后交错竞发一样,当时正下着毛毛细雨,但是桥头有遮挡雨的蓑笠,作者毫无顾忌的趴在石桥上,看着两山之间的碧水,和山上的葱绿自己两岸的凝脂般得葱翠,作者感觉自己好像一个肉夹馍,土豆饼,糖包子和罐装雪碧一样,不由得神清气爽,道貌岸然,心旷神怡,一片冰心在玉壶。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20:17
万里船指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