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9 04:27
共3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10-04 19:39
1、意思:只要能对国家有利,不追求自己的富贵。
2、出自:《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不 求厚禄,推贤达能不望其报。君得其志, 民赖其德。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3、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不追逐个人利益的品德,明代张居正所言“苟利社稷,生死以之”,同样表达了爱国情怀。
懂视网 时间:2023-01-05 13:25
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gǒu lì guójiā ,bù qiú fùguì)是一个文化术语。
2、只求有利国家,不图个人富贵。这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对于为官理政者的基本要求,其要旨在于提倡那种不谋私利、一心为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乃至自我牺牲的精神。
3、君得其志,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只为了让国君实现其抱负,对国家有利,而自己并不贪图富贵。)
懂视网 时间:2023-01-23 08:10
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的意思是:如果对国家有利,就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儒行》
2、原文节选: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君得其志,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
3、译文:儒家能为国家推举人才,不论是亲友或是仇家,只要有能力就举荐;根据累计的功名,推举贤者进朝堂,而且不期望有回报;贤者实现志向,如果对国家有利,就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推举贤者的人能做到这样就好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8:16
意思:只求有利于国家,不求个人富贵。
出自:《礼记·儒行》戴圣(西汉)
原文节选:
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君得其志,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
译文:
有这样的二种儒者,他在向朝廷推举贤能时,只考虑被推举者有无真才实学,而不管他是否是自己的亲属,还是自己的仇人。在充分考虑到被推举者的业绩和才能以后,才向朝廷举荐并使之得到任用,但这并不是为了得到对方的回报。
只要国君能因此而得遂其志,只要能为国家造福,自己并不希望得到什么赏赐。儒者的推举贤能有如此者。
扩展资料:
《礼记》,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十三经之一。记录了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是古代士者必读之书,对今人也多有启发。
戴圣将战国到汉初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人所记的各种有关礼仪等论著,编撰成书,被称为《小戴记》或《小戴礼记》。
该书原为解说《仪礼》的资料汇编,后经郑玄作注,摆脱从属于《仪礼》的地位而独立成书,其要言精义比起《仪礼》中的繁文缛节,更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戴圣因此开创了“小戴学”。
戴圣精心讲授“礼学”,授徒颇多,曾传其学于梁人桥仁、杨荣等,于是,今文礼学“小戴学”又有了“桥、杨氏之学。小戴对于传播和发展《礼》学有一定贡献,《小戴礼记》被列为儒家经典,“三礼”之一,唐时被称为“大经”,明时已取代《仪礼》成为“五经”中的《礼》。
该书在中国儒家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后人研究和发展儒家思想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8:16
如果对国家有利,就不在乎贵富贵。也就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8:17
如果对国家有利,就不在乎富贵。也就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