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8 22: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1 08:24
在我国古代的交通工具中,有一种完全依靠人力的交通工具,那就是轿子。自南宋起,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迎亲嫁娶,多乘轿子,因此轿子成了当时人们追求身份、地位的象征。轿子的种类大致分为官轿和民轿两种。不管是官轿,还是民轿,乘轿者安稳舒适,几乎是一种特殊的享受。不过在清末民初,轿子已日见没落了,轿车逐步代替了轿子,具有了现代交通的雏形。
据说,轿子的原始雏形最早出现在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初期。据《尚书》记载,夏朝始祖大禹治水之时,奔走四方,曾经就乘坐过轿子。但此后经过多年的发展,轿子在先秦时代还是很少见。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轿子的形制不同,名称也各异,有“八扛舆”、“版舆”、“篮舆”等。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资治通鉴》说,这些不同形制的轿子,皆“人以肩举之而行。”
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班姬辞辇图》中,有八扛舆的形象。其轿身较大,可同时乘坐两人,轿夫为8人。
八扛舆是一种高等肩舆,当时只有皇亲王公才能乘坐。而民间通用的板舆,形制比较简陋,只是把一块方木板固定在两根杠上,由两人一前一后抬行,乘坐者则屈膝或盘腿坐在板上。
东晋时,乘轿子的人才逐渐多起来。至隋唐时期,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各类出行工具都派上了用场,轿子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青睐。
盛唐时期,轿子的种类比魏晋时期要丰富许多。比如皇帝所乘的“步辇”,王公大臣所乘的“步舆”,妇女所乘的“檐子”,民间通用的“板舆”则是各种各样。唐代画家阎立本所画的《步辇图》是最早的皇帝乘坐步辇的形象。画中所绘是吐蕃赞普派其丞相到长安,觐见唐太宗,求婚文成公主一事。
妇女乘轿也始于唐代,她们乘坐的檐子,是以竹篾编扎而成,形制已接近后世的轿子。但当时乘轿的妇女仅限于朝廷命官的妻子和母亲。
轿子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得到较大普及的是在宋代。从北宋初年开始,“舆轿”已流行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北宋时有大臣上奏宋太宗赵炅,认为眼下普通百姓都乘轿,不成体统。于是宋太宗规定“非品官不得乘暖轿”。暖轿是指轿顶使用布盖,四周饰有布帷的封闭型轿子,又称“暗轿”。相传,在北宋年间,历经4朝的元老文彦博,因为年老体衰,与另一位身患疾病的名臣司马光,被皇帝特许乘坐轿子,属于是优待老臣的恩典。
南宋时期,轿子的使用数量终于超过了车,各级*偏重于坐轿,很少乘车,因为轿比车要平稳,可以免去路途不平造成的颠簸。朝廷还加强了对于轿子等级的划分,同时取消了对车的等级规定。这表明,南宋上流社会已经把轿当成首要的出行工具。
宋代时期的轿子虽然同汉唐时期的轿子大同小异,仍两人抬杠,但选材精良,以硬木为主,上雕花纹飞龙,造型美观。
至明清时期,轿子发展为4人抬或8人抬。作为炫耀消费品,轿子成为排场和面子的最佳载体,即使几十步也要乘轿。大明官吏几乎无一不是豪华轿子的狂热痴迷者。
明清两代,轿子几乎成为中国交通的代名词,“行到前门门未启,轿中安坐吃槟榔”,关于轿子的等级制度和权力文化也在这一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