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9 09:02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2 02:13
王谢:东晋时声望、权势最显赫的王导、谢安两大贵族世家。
寻常:普通。
翻译:当年豪门檐下的燕子啊,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里。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 是唐代诗人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乌衣巷>>中的名句.是诗人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
金陵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演出了无数历史故事,唐代诗人游览金陵,最易引发盛衰兴亡的感慨。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过去栖息在王、谢豪门雕梁画栋上的燕子,现在都飞到普通百姓的房子里去了。诗人没有直接描写乌衣巷一带的萧条景象,只写野草、夕阳、燕子,唤起了读者的想象,从侧面暗示了乌衣巷的衰落,而历史兴亡之感也就在乌衣巷的今昔对比中表达出来,笔调含蓄蕴藉,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诗的全文为: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2 03:31
名句赏析——“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
这是诗人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诗人当时还没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金陵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演出了无数历史故事,唐代诗人游览金陵,最易引发盛衰兴亡的感慨。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过去栖息在王、谢豪门雕梁画栋上的燕子,现在都飞到普通百姓的房子里去了。诗人没有直接描写乌衣巷一带的萧条景象,只写野草、夕阳、燕子,唤起了读者的想象,从侧面暗示了乌衣巷的衰落,而历史兴亡之感也就在乌衣巷的今昔对比中表达出来,笔调含蓄蕴藉,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
王谢:东晋时声望、权势最显赫的王导、谢安两大贵族世家。
寻常:普通。
翻译:当年豪门檐下的燕子啊,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里。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 是唐代诗人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乌衣巷>>中的名句.是诗人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
金陵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演出了无数历史故事,唐代诗人游览金陵,最易引发盛衰兴亡的感慨。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过去栖息在王、谢豪门雕梁画栋上的燕子,现在都飞到普通百姓的房子里去了。诗人没有直接描写乌衣巷一带的萧条景象,只写野草、夕阳、燕子,唤起了读者的想象,从侧面暗示了乌衣巷的衰落,而历史兴亡之感也就在乌衣巷的今昔对比中表达出来,笔调含蓄蕴藉,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诗的全文为: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2 05:05
名句赏析——“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
这是诗人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诗人当时还没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金陵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演出了无数历史故事,唐代诗人游览金陵,最易引发盛衰兴亡的感慨。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过去栖息在王、谢豪门雕梁画栋上的燕子,现在都飞到普通百姓的房子里去了。诗人没有直接描写乌衣巷一带的萧条景象,只写野草、夕阳、燕子,唤起了读者的想象,从侧面暗示了乌衣巷的衰落,而历史兴亡之感也就在乌衣巷的今昔对比中表达出来,笔调含蓄蕴藉,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2 06:57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作者忽然把笔触转向了
乌衣巷
上空正在就巢的
飞燕
,让人们沿着
燕子
飞行的去向去辨认,
如今
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
百姓人家
了。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
诗人
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
王谢
权门
高大
厅堂
的檐檩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
往昔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表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