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0: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7:31
徭役定义:
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或者说:用体力来交税。
古代交税原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除了交谷子交布绢等等物质之外,还要无偿出卖力气,现在中文中还有类似"卖力"这类词语呢。
徭一般指普通的义务劳动,各种杂活,所谓的劳役。
役一般指兵役,去打仗当炮灰
起源与变革:
《礼记·王制》中有关于周代(距今大约2500年前)征徭役的记载。
征徭役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按人来征的,人不在就没法征。所以"逃税"的最好办法就是跑路,最后徭役*会导致流民增多,影响社会稳定。
明代后期实行"一条鞭法",不用服徭役了,统一全部折现吧,交银子。
现代就只有交税了,但还有兵役法。
徭役的内容:
各朝各代的规定就超复杂了,以汉代为例,汉代平民一生中要服三次役:
正卒:一辈子2年。一年在家附近服兵役;一年在京都服兵役;
戍边:一辈子1年。在边疆服兵役1年;若逢边防紧急,则须继续留守6个月。
更卒:每年1个月。在家附近劳役,做土木,修桥,修河道之类的工作。
如果没法服役可以出钱请别人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