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0:18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1:18
读《傅雷家书》,如同品尝一瓶好年份的红酒,打开后要先摇一下,对傅聪的成长经历有个大致的了解;接着要拿起来观察颜色,从日常叙述中走近他们的生活;*便是傅雷与傅聪的讨论交流,从练琴之道,音乐之道,学习之道到恋爱之道等,各种味道混杂;后面部分父母隐瞒实情,用以往的口吻叮嘱儿子说话、做人、处事的原则,后劲十足。我很喜欢傅雷重视儿子综合素质的培养的教育理念,我认为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素质发展和快乐成长,给他们多点成长空间。
从傅聪的成长经历中我感受到了傅雷重视素质发展和人格教育的教子理念。傅雷在多个领域都颇有造诣,首先给傅聪提供了一个充满艺术氛围,学术精神的良好环境。在儿子小时候,傅雷就亲自督教,用自己的方式给傅聪传授文学知识,并且培养他的能力。儿子渐渐长大,傅雷让他接受钢琴大师的熏陶,后来又送他去波兰学习。儿子赴波之后,他给儿子写信,同时鼓励儿子多给父母写信,以此锻炼儿子的思想。傅雷觉得自己以前给儿子的教育太过严厉,他不断反省,也在各方面给予儿子经验之谈,指导他,提醒他。傅聪之所以能做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拥有如此优秀的人生,绝对离不开父亲的育子方式——注重素质培养和人格教育。
教育孩子,让他学习文化知识有必要,但对孩子成长感受的关注和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更为重要。当下,太多家长不断占用孩子的周末假期时间,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期望他们赢在起跑线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家长们是否太重视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14岁登上世界之巅,成为跳水皇后,为此,伏明霞不知经历了多少本该笑靥如花的年纪不该有的磨练;乐嘉带着四岁半的女儿徒步穿越沙漠,殊不知76公里对于一个大人都是极大的挑战,何况一个孩子呢;清华附小的六年级学生就要用大数据分析苏轼并完成论文,这不是拔苗助长式的教育吗?更有甚者,一些家长看重学习,包办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导致孩子长大之后都无法自理。前几年,珠海一名“神童”因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被中科大退学。神童光鲜的一面确实让人羡慕,但遗憾的是他没能把自己的神童故事精彩地演绎到最后。人生像是一场长跑,我们不能只关注短跑成绩,要知道完成好人生的长跑才是关键。
古语有云:“智与心长,化与心成。”环境会给个人成长带来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因而家长用良好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方为正道。傅雷在谆谆教导的长辈和谈笑风生的友人身份间转化自如,便是很好的教子榜样。在教育中,孩子尽力即可,家长不必苛责,给他们多点成长空间,如此足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1:18
它告诉我们: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掩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1:19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孩子培养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