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育的前景如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8 04:47
我来回答
共10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6:16
传统武术正在衰退中。当今社会个个追求急功近利,对这类需要长时间磨练的东西没兴趣了。
现在的武术也就是拿来强身健体,培养一下心智素质。没有多少人会诚心研究了。反而外国人比我们更有兴趣研究。
教武术应该还可以做,只不过比其他兴趣班少赚点。改行吧,做保镖之类,如果有胆识的话。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7:34
因为国际性的大型运动会都不把武术作为比赛项目,只有在中国举办亚运会时才把武术列入,所以武术在国内体育界不受重视,这是急功近利和目光短视的结果,这个问题估计在十几二十年内不会改变,你学习武术的前途不会太光明,这也是可以预见的。你以后有七条路可以走:1、当教员,教别人武术;2、搞理论,对武术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还有技击进行研究;3、在武术界走行政管理的路,这需要很长的时间;4、为音像公司当武术顾问;5、为影视公司当顾问;7、当保镖。既然已经走这条路了,不走也难。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9:09
肯定会越来越好,因为国家正在大力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另国家国力越来越强,在世界上的地位越高,文化的影响会越来越强。在世界上也会很有市场。
而且别忘了,什么柔道、跆拳道都是源于我们武术!追根溯源,没理由武术不强过它们!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1:00
苦,我们中国*多数学习跆拳道,柔道,泰拳了,可惜啊可悲啊。就是学习武术的有些人的思想也不正。有知道那是学不好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3:08
尚武.竞技.健身.防身.养生.休闲.娱乐是发展武术事业的根本出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5:33
• 民族传统体育武术专业的前景!!
• 幼师前景
• 学电子商务前景杂样?
• 请大家帮忙,我想考北京体育大学,得多少分?什么专...
• 太极拳的作用和下载地方?知道的说下 谢谢了
订阅该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8:14
奥运会没有进 武术以后不是很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21:12
前途无亮。 无亮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0:27
追求快节奏的现代人,没有时间去学习和研究高深的学问和功夫的。他们追求眼前的效益,有实际利益就行,否则不予考虑。这是人急功近利的表现。但没办法,社会整个是这样一个状态,不然会被认为落伍和不合时宜。
真正的武术、功夫,是需要时间甚至毕生精力去做的,付出得相当大,现在人能有这大付出的精神么?没有。或者极少。
武术套路,我国著名体育评论家梁洪达先生(*电台体育评书主持人)曾经做过研究,他说,在几乎古今所有武术大家中,本来没有武术套路的,而是一些人为了使自己这一门的功夫能够被社会接受和易于流传,才编造出一些套路来,为的是表明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这样一来,这类事情和现象越来越多,再下来就出现了各种门派,有了门户门派之争。社会上的功夫也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五花八门。其实在最早,中国功夫是一体的,没有门户的分别。
武术的真正目的,就是技击和强身健体,尤其在现代社会,如果还抱着老套的套路、复杂的入门要求去发展武术,也可能有成效,但那不是武术的根本追求。
武术在中国是有很大光明前途的,原因就在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是必须的。也有更多的人来加入到这个活动中来。
所以武术前景是好的。追随时代发展,让武术适应人们的快节奏,应是从事武术行业的人士做些认真思考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3:58
武术与武术教育
弘扬武术文化需要依靠教育的渗透,要从娃娃抓起,世代学习。因而武术教育是中华武术之树常青的重要保证,是一项全社会关注的系统工程。
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确切地说,它是中国武学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武学文化的代表作如《孙子兵法》,它从用兵之道到天时、地理,对将帅的要求、将帅的作用及军队建制、军事法制、战略战术、后勤外交等均有深刻的论述。总体上讲,它论述的是集团作战法则。而武术则是单兵作战技术的延续和发展,它在发展中吸收了大量民间的技艺,如医家的“五禽戏”、道家的“易筋经”等等。武术史上,以少林、武当两大派为最。其原因就在于民间习武者必具有稳定的生活来源,更重要的是要有大量的时间。所谓“穷文富武”,这“富”不单指饮食、衣着上的富有,同时还包括时间上的富有。僧、道确是此项的优越者,在诵经之余用大量时间习武,不仅可以健身,而且无暇滋生妄念,这对修道参佛极为重要。僧、道均提倡习武,而僧、道之寺、观又提供了相宜的场地和人员来源,有一定水准之僧、道还有云游之举,其武技传播之广,对形成门派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经过上千年的历练与发展,就形成了一种内容极其丰富、形式多种多样、门类众多且极具中国传统哲学坚实思想基础的武术文化。因此,其发展就更有生命力,其内涵也就远远超出了武术技能本身。所以,不能把武术看成是简单的竞技体育,应当把它看成是一种文化,一种具有多种内涵的教育课题。如对武术进行全面整理,它完全可以形成德、智、体、美等教育学术体系。现简单分述如下:
1、德育
武术本身是有武德相约束的,武林各门派均强调重武尚德。武德并非为单纯的武术本身的道德规范,它的核心是一个“义”字。“义”的实质就是代表整体社会利益的要求,既要有热爱整个社会之心,反过来也要有自尊、自爱、爱人之心。具体来说,就是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民族,热爱人民;要讲礼仪,讲正义,讲气节,尊师重道,敢于为维护正义而牺牲。在教学与训练中,在与人们的交往中,均应将这种道德精神融入其中。
2、体育教育
通过武术训练,不仅可以使人身体健康,增加力量,更能使人体反应灵敏、动作快速活跃,这就使人们不但在日常生活中尽显旺盛的生命活力,而且在某种危险的环境中更有机智勇敢的优秀表现。在力量锻炼的功效上,已不是单纯的负重、持重和耐力的增强,而是可以训练出多种发力形式,如刚力、柔力等。在力的应用中更灵活、善机动,其爆发力尤为突出。它可适应各种工作需要,这是一般体育运动难以全面概括的。
3、武术技巧
武术技巧的训练,实际上也是智慧的训练和培养。具体地讲,武术技巧的训练除前面讲的体育健身之外,主要是技击和表演艺术。技击是武术之本,也是中国武学中单兵作战能力的反映,它将力量、速度、技巧和心理战术综合为一体,最终完成其技击目的。
⑴.力量的发出,要求“发力要整”
一拳击出,全身所有肌肉收缩之力均以有效的同步支持这一拳的击出,也就是说,击出的这一拳成了发拳者整体力量的集中点。然而,发力形式要根据情景而变。力型是多样的,使用时既要根据拳技本身而动,也要根据敌情而变。除此之外,还应具备抗击打能力,即通过操手、操臂、操肋等内、外功的训练而具备可发出和抗击重击打的能力,亦可使人少受外伤。拳术家均有“内力”之说(但无法测试)。所谓“内力”,多指通过桩功和意识的引发训练而形成的一种强大的、常常为瞬间的爆发力。
⑵.速度
速度是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孙子兵法·势篇》中 “动如弓广弩”,即形容动作之快。快为取胜之道。速度除通过训练而取得外,还有个使用问题,如通过技巧应用而形成就近击敌、攻防一体等等,这就在速度训练的基础上又凭技巧缩短了攻击距离,减少了攻击程序,从而达到以技巧加快速度之目的。
⑶.武术技巧
武术技巧的使用尤重攻守变换及一、二次攻击的配合,这些技艺实际上就是兵法中“奇正”的应用。孙子在论奇正中说:“……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武术散手的技击艺术就是本着这种精神和原则,简捷而神奇并巧妙地攻防转换,利用敌方之攻势守势而施我之攻守,因时因势,有机相融,从而演变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技能,出奇制胜。这一技巧的形成,无疑是高智慧的结晶。在训练和实战中,提高练习者的思维能力、活力,也是激活练习者智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
⑷.心理因素的应用
武术训练中的桩功,一是训练内力,二是训练心理素质。桩功的训练,体现在心理方面,就是要求习练者要“沉静”,即能冷静地判断敌情并果断处置,进而在精神上威慑敌方,使对手觉得我高深莫测不知所攻,我再施之技巧,快速近敌而击之。正如孙子所云“其势险,其节短”,这也是古代兵家所说的“造势”。如:敌进我进,出其不意;攻其必救,诱而击敌,在态势上给对手造成险峻形势,使对手在心理上产生怯阵、紧张而疏忽技术或动作过当;同时,我在技术动作的节奏、配合上做到短促有力、变化快捷,更使对手手足无措,不知所守。如此,对手必然处处为我所制,这也是高智慧高素质的体现。
现代武术技巧体现在表演艺术上,则是力量、速度、节奏、柔韧、造型等诸元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表演技艺。传统武术多突出其节奏、发力、速度的技艺而形成令人难忘的威势,使人内心产生强烈震撼,这也是其独有的艺术魅力。
4、精神素质教育
武术本主动,但它在主观精神上则要求术者“沉静”、“自然”。国术大师“鹰爪王”陈子正先生说过:“练拳本粗事,然非精细者不能极其粗;练拳本主动,然非沉静者不能用其动。”武术训练,就是要使习练者具有冷静的头脑、细微的心思和精确的动作。如鹰手拳法中的散手,常常是2~5个动作组成,看似简单,但一旦角度稍偏、发力时间稍差、动作配合稍有欠缺,则其结果常常不是胜利而是败北。所以,在看似粗犷的动作中,必须精心细作方能正确完成,这样,既可培养人的宏观观察能力,又可培养出人的细致周到的工作作风。
武术本为技击之术,在训练中必须使受训者具有顽强不屈的竞争精神——散打的应变能力,较技格斗时的勇猛善战,以及经得起挫折和失败等,这些基本精神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对青少年尤为重要,而这又是其他诸多方法所不能替代的。
综上所述,武术的训练与应用已远远超出了体育运动的局限,我们要把它提高到武术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应作为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教育内容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