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21 07: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5:27
国有股既然选择了退出,自然希望能够卖个好价钱。不过,即便不计增资部分,和其他投标者的报价相比,价格的差异仍然相当悬殊。中法水务报价为4.5亿元,其中,股权转让价格仅折合每股1元,增资部分约为1亿元。而首创股份的报价总额仅为2.8亿元,刨除规定的增资部分,每股收购价只相当于资产净值的半价。有了这样的参照,天津自来水招商项目开标后,对于转让价格,招商方条款更是硬性规定“必须溢价30%以上”,这还不包括可能的增资。 一连串的溢价令各地*看到了新的可能性,一些城市正在进行中的引资谈判甚至因此而停滞。是溢价太高,还是以往的价格低估? 业内掀起了质疑的热浪,两派观点各执一端。建设部和商务部均对此表示关注,这甚至一度影响了威立雅与兰州供水集团合资的进程。
针对一连串的“高溢价”,质疑者表示不可理解。在竞争者们眼中,每一个水务项目都有其合理的财务模型,而目前根据他们的算法和模型,很难相信威立雅高溢价的投资能够从正常渠道获得回报。针对此2007年9月初,由国内民营企业牵头的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发出关于城市水业资产溢价转让行为的公告,指出:在*定价的背景下,水业资产溢价,其本质是地方城市用以后的预期水价和水量收益,进行了短期资产融资。因此,一般意义上讲,溢价的收益最终进入消费者的支付体系之中。公告指责地方*的行为,将令百姓日后通过水价变相承担“高溢价”的成本。 事实上,无论是“溢价”过高,还是之前的价格“太低”,其前景都令人忧虑。“溢价”太高,投资人必然要追求相应的回报,如果因回报匮乏而退出,那么风险将由谁承担?若以往报价太低,那么公用事业的国有资产流失又该谁来负责?问题是,面对双方的争议,至今无人提供明确的评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