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30 09:4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5-30 14:02
在事业单位考试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公共基础知识中非常繁琐且知识量特别大的一些板块,比如说很多考生非常头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板块涉及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以需要记忆和背诵的知识点很零散,但是有一些知识点其实并不需要我们耗费大量的时间去记忆,有一些知识点是需要靠我们去理解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公共基础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同时我们还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这其中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按劳分配,所以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和所有制基础。其次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就是指个体劳动者,即被雇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的劳动(工资),除此之外,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有利润、利息、租金;详细的来看:(1)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主要包括个体劳动者和被雇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的劳动。(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主要包括资本所有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凭借资本所取得的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将自有的货币或资本借给他人经营或存入金融机构所取得的利息;以实物形态资本租借给他人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等。
(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主要包括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我们之所以是这样的分配方式,其实这也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决定的:(1)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分配形式的多样化;(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所以无论用什么样的分配方式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分好我们这个做大了的蛋糕。这些知识点就是需要大家重点把握理解,那我们接下里联系一道题目。
例题:判断: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答案】B。解析::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生产要素所有者发挥各自的特长,既能解决资金、技术、设备、劳动力等生产难题,又能通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既然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有利于增加居民的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与实现共同富裕是一致的。故本题答案为B。
从这道题目中,我们就能够看出来,其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些知识点还是需要各位考生关注一下理解性的知识点,所以大家在努力记忆的同时也别忘了好好理解。
1.政治公共基础知识:什么是政党制度?
2.政治公共基础知识:“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
3.政治公共基础知识:对立统一规律问题
4.政治公共基础知识:毛泽东思想萌芽和形成阶段
5.党的知识题库及答案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11:10
我国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由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消除了任何人凭借生产资料的占有权来占有他人的劳动产品,过不劳而获生活的可能性.在公有制下,由于劳动者平等地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因而,使个人消费品能够按照劳动人民的利益以个人提供的劳动为依据进行分配.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基础.
(2)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分配方式除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外,还取决于分配的产品数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还不可能达到产品极大丰富的程度,还不可能按照劳动者的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所以,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3)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由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不够发达,生产技术水平还比较低,还存在着旧的社会分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仍然存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向社会提供的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不可能从一种负担变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还有物质利益的要求.因此在分配个人消费品时承认并反映这种差别,把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和劳动报酬联系起来,才能有效地鼓励劳动者充分运用自己的劳动技能为社会服务,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3、按劳分配的重要性
(1)实行按劳分配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实行按劳分配,把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实行按劳分配,要求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参加劳动,才能获得收入,是对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
按劳分配既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物,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领域的体现.只有实现了按劳分配,才能体现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才能从经济上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
以上两点,共同构成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在我国,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这就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所有的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我国现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2、并存之因
(1)实现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是由我国现行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决定了分配方式不能只是按劳分配一种,应当允许存在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也应该允许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3)是由我国现行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较低,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兼顾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各方面的利益,从而调动全社会参与生产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3、意义
(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才能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提高经济效率.
(2)确立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从而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3)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力的尊重和对劳动、知识、*和公德的尊重.
二、我国现行分配方式存在的必要性
(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
1、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生产决定分配,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存在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这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最终原因.
2、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在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因此,按劳分配也必然成为分配方式的主体,但在公有制经济之外,还存在着多种非公有制经济,使个人的收入来源多样化.因而,也就必然会存在多种非按劳分配方式.
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确定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原则,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因此,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实践证明,坚持现行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激发了社会成员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兼顾效率与公平
(一)效率与公平
1、效率
(1)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经济活动是人们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果.
(2)与收入的关系: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2、公平
(1)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这里所说的公平,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
注意:我们所说的公平不是否定差别,不能认为: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人人平均、不存在差别才是公平.
正确的看法是:公平不在于没有差别,而在于差别是否合理.如果差别给人以激励,使经济具有活力和效率,又不影响社会稳定,就是公平.
(2)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两者的关系──对立统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劳动效率的积极性.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2、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兼顾效率与公平,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
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兼顾效率与公平,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主是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社会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对收入和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放,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以兼顾各阶层各方面群众的利益,特别是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