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土地沙漠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22 04:54
我来回答
共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5 00:05
土地沙漠化沙漠是干旱气候的产物,早在人类出现以前地球上就有沙漠。但是,荒凉的沙漠和丰腴的草原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界线。有了水沙漠上可以长起茂盛的植物,成为生机盎然的绿洲;而绿地如果没有了水和植物,也可以很快退化为一片沙砾。而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不管气候、土地条件如何,随便开荒种地、过度放牧;为了解决燃料问题,不管后果如何,肆意砍树割草。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本来就缺水多风,现在土地被蹂躏、植被遭破坏,降水量更少了,风却更大更多了,大风强劲地侵蚀表土,沙子越来越多,慢慢地沙丘发育。这就使可耕牧的土地,变成不宜放牧和耕种的沙漠化土地。
1.沙漠化定义与我国现状
土地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及干燥的半湿润地区,因受人类活动影响而出现的以风沙活动、沙丘起伏等沙漠景观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过程。1977年联合国沙漠化会议所定的沙漠化定义是:沙漠化是土地的生物资源的降低或破坏,最后使土地状况变得类似沙漠那样。这种状况能使生态系统广泛恶化,削弱甚至破坏生物资源,即破坏在支持人类寻求发展和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要中具有多种用途的动植物的生产能力。我国约有一半国土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带,受少雨多风和人为破坏植被的影响,沙漠和沙漠化土地呈不断扩展态势。50年代到70年代末期,我国平均每年增加沙漠化土地1500平方公里;进入80年代.平均每年增加达2460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著名的鄂尔多斯草原,由于长期掠夺性经营和粗放耕作,造成严重水土流失,致使沙化面积由50年代初的1000万亩扩展到80年代初的6000万亩,占该草原面积的50%以上。
沙漠和沙漠化土地的扩展,严重威胁沙区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防治土地沙漠化,改造并利用沙漠和沙漠化土地,已成为中国走向持续发展所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之一。
2.沙漠化地区分布及成因
我国的沙漠(沙质荒漠)、戈壁(砾质荒漠)及沙漠化土地的(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和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沙漠景观)总面积为18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0%,其中,宜治理风沙区面积为31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东北三省西部、河北省北部、内蒙古东四盟占29%;内蒙古中部、晋北、陕北、豫东南占44%;甘肃、青海、新疆及内蒙古西部占27%。目前,最严重的沙漠化发生在东起吉林省白城、西至宁夏盐池的农牧交错地区,东西长5500公里。该区域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有65%的土地已沦为沙漠化土地,面积达19655平方公里,每年平均扩大1965平方公里。
此外,在半湿润地带,甚至湿润地带也受到了风沙化的威胁。从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风沙化土地增加达20万公顷,主要分布在江西南昌附近、赣江下游、翻阳湖沿岸、四川和云南的干旱河谷、海南岛西南、黄淮海平原、黄河河口冲积扇、黄河故道及山东等地。在豫北和北京周围也出现了大面积风沙土地。
土地沙漠化的成因是复杂的,有自然因素,亦有人为因素,很难将人类过度开发和自然气候波动区分开来。但可以肯定,引起沙漠化至少有4种原因:①旱地和临近的半湿润区生态系统的自然脆弱性;②人口压力导致过度开发旱地资源;③不合理的管理方式阻碍人们对土地使用采取合适的可持续开发方式;④**。总之,沙漠化是不发达的一种标志,是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以及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我国北方地区沙漠化土地的成因发现,人为活动减少沙区植被是沙漠化形成的主因。
据考证,公元前西周时期,黄土高原约有森林4.8亿亩,其覆盖率为50%,直至春秋战国。秦国时期,现今黄河中游的主要水土流失区大都仍为森林所覆盖,但那时的黄河已是泥沙河流了。这是由于黄土高原的黄土特性及地理位置、降雨少、暴雨集中等因素决定的,即主要是自然因素所致。到唐朝,长安城外东南郊一带还是森林。后来,由于人们的耕垦及多次大的破坏,以及滥砍滥挖等原因,人为因素成为水土流失的主因。
据史料记载,现陕西省榆林沙区,在秦汉时期还是“沃野千里,仓稼殷富,水草丰美,群羊塞道”的农牧区。后因战乱不息,历代乱垦滥伐,沙区植被遭严重破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至明、清时期,长城两侧已“四望黄沙,不产五谷”,沙区林草植被覆盖率不到2%。新中国建立前的100多年里,流沙越过长城南侵50多公里,吞没农田牧场14万平方公里,榆林城*三次南迁,形成了“沙进人退”的被动局面。沙区人民“吃糠菜,住柳庵,一件皮袄四季穿”,生活十分困苦。
据1994年资料统计,在北方沙漠化土地形成原因中,以草原过度农垦为主的占25.4%,以草原过度放牧为主的占28.3%,以过度采樵为主的占31.8%,因工矿交通和城市化建设破坏植被导致沙漠化的占0.7%,因资源利用不当而发生沙漠化的占8.3%,只有5.5%是由自然风力作用造成沙丘前移而导致农田或草场沙漠化。
3.沙漠化的防治
对于大片的沙漠,人类迄今所具有的科技水平和经济能力尚不足以征服。保护有生产力的土地不变为沙漠,对已发生沙漠化的地区进行有效的治理,是目前的主要任务。建国以来,我国*十分重视防沙治沙工作,制定了一系列*,采取了相应的措施。50年代起,我国就建立了工作机构和科研单位,领导广大群众和科技人员同沙漠化进行斗争,开展了以“植治”和“水治”为主的大规模综合治理。全国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包括开发水源、植树种草、设置人工沙障、网格林带和水力综合治沙等。特别是“引水拉沙”技术,举世无双,为世界上有沙漠化的国家所引用。许多地区,经过封沙育灌(木)、人工种草,使流沙得到固定,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得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相应提高。如科尔沁沙区奈曼旗的共乐甸子,治沙4年,环境与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治理前的1984年与治理后的1988年相比,流沙面积从1000公顷降至330公顷;林草覆盖率由不足10%增加到30%;粮食总产量由15万公斤增加到25万公斤;人均年收入由190元增至430元。毛乌素沙区盐池县的沙边子沙化土地,治理前后也发生了类似变化。治理前的1985年与治理后的1988年相比,流沙面积由1473公顷减少至1005公顷;半固定沙丘上的植被覆盖率由7%增至30%;半固定沙丘上的产草量由240公斤/公顷增至1320公斤/公顷;粮食总产量由14.6万公斤增至21.4万公斤,人均年收入也由400元增加到894元。这充分证明,沙漠化土地不仅是可以治理的,而且治理后会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我国在防沙治沙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人民群众创造了很多因地制宜的治沙方法。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沙漠化防治必须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和切实可行的方法手段。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研究和实施相应的防治措施,做到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其次,必须坚持防治并重、治用结合、综合治理、讲求效益的原则。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正确处理好防、治、用三者的关系和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的关系,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看到效益,以保持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第三,在防治措施上要坚持以生物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要大力育林育草,因地制宜地采用封禁、飞播、人工种草造林等多种手段,努力增加植被覆盖度;还要注重建设基本农田,满足农民种田的要求。第四,必须坚持农、林、牧统筹考虑,协调发展,大力推广高产、高效的农作技术;控制耕作面积,注重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还要采取多能互补的方针,解决农民的能源需求,防止因樵采植被而导致沙漠化的扩展。
沙漠化既是一个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从改善生态环境着眼,从发展沙区经济着手,这是沙漠化防治的基本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5 01:23
土地沙漠化问题
1.沙漠化定义与我国现状
土地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及干燥的半湿润地区,因受人类活动影响而出现的以风沙活动、沙丘起伏等沙漠景观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过程。1977年联合国沙漠化会议所定的沙漠化定义是:沙漠化是土地的生物资源的降低或破坏,最后使土地状况变得类似沙漠那样。这种状况能使生态系统广泛恶化,削弱甚至破坏生物资源,即破坏在支持人类寻求发展和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要中具有多种用途的动植物的生产能力。我国约有一半国土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带,受少雨多风和人为破坏植被的影响,沙漠和沙漠化土地呈不断扩展态势。50年代到70年代末期,我国平均每年增加沙漠化土地1500平方公里;进入80年代.平均每年增加达2460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著名的鄂尔多斯草原,由于长期掠夺性经营和粗放耕作,造成严重水土流失,致使沙化面积由50年代初的1000万亩扩展到80年代初的6000万亩,占该草原面积的50%以上。
沙漠和沙漠化土地的扩展,严重威胁沙区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防治土地沙漠化,改造并利用沙漠和沙漠化土地,已成为中国走向持续发展所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之一。
2.沙漠化地区分布及成因
我国的沙漠(沙质荒漠)、戈壁(砾质荒漠)及沙漠化土地的(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和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沙漠景观)总面积为18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0%,其中,宜治理风沙区面积为31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东北三省西部、河北省北部、内蒙古东四盟占29%;内蒙古中部、晋北、陕北、豫东南占44%;甘肃、青海、新疆及内蒙古西部占27%。目前,最严重的沙漠化发生在东起吉林省白城、西至宁夏盐池的农牧交错地区,东西长5500公里。该区域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有65%的土地已沦为沙漠化土地,面积达19655平方公里,每年平均扩大1965平方公里。
此外,在半湿润地带,甚至湿润地带也受到了风沙化的威胁。从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风沙化土地增加达20万公顷,主要分布在江西南昌附近、赣江下游、翻阳湖沿岸、四川和云南的干旱河谷、海南岛西南、黄淮海平原、黄河河口冲积扇、黄河故道及山东等地。在豫北和北京周围也出现了大面积风沙土地。
土地沙漠化的成因是复杂的,有自然因素,亦有人为因素,很难将人类过度开发和自然气候波动区分开来。但可以肯定,引起沙漠化至少有4种原因:①旱地和临近的半湿润区生态系统的自然脆弱性;②人口压力导致过度开发旱地资源;③不合理的管理方式阻碍人们对土地使用采取合适的可持续开发方式;④**。总之,沙漠化是不发达的一种标志,是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以及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我国北方地区沙漠化土地的成因发现,人为活动减少沙区植被是沙漠化形成的主因。
据考证,公元前西周时期,黄土高原约有森林4.8亿亩,其覆盖率为50%,直至春秋战国。秦国时期,现今黄河中游的主要水土流失区大都仍为森林所覆盖,但那时的黄河已是泥沙河流了。这是由于黄土高原的黄土特性及地理位置、降雨少、暴雨集中等因素决定的,即主要是自然因素所致。到唐朝,长安城外东南郊一带还是森林。后来,由于人们的耕垦及多次大的破坏,以及滥砍滥挖等原因,人为因素成为水土流失的主因。
据史料记载,现陕西省榆林沙区,在秦汉时期还是“沃野千里,仓稼殷富,水草丰美,群羊塞道”的农牧区。后因战乱不息,历代乱垦滥伐,沙区植被遭严重破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至明、清时期,长城两侧已“四望黄沙,不产五谷”,沙区林草植被覆盖率不到2%。新中国建立前的100多年里,流沙越过长城南侵50多公里,吞没农田牧场14万平方公里,榆林城*三次南迁,形成了“沙进人退”的被动局面。沙区人民“吃糠菜,住柳庵,一件皮袄四季穿”,生活十分困苦。
据1994年资料统计,在北方沙漠化土地形成原因中,以草原过度农垦为主的占25.4%,以草原过度放牧为主的占28.3%,以过度采樵为主的占31.8%,因工矿交通和城市化建设破坏植被导致沙漠化的占0.7%,因资源利用不当而发生沙漠化的占8.3%,只有5.5%是由自然风力作用造成沙丘前移而导致农田或草场沙漠化。
3.沙漠化的防治
对于大片的沙漠,人类迄今所具有的科技水平和经济能力尚不足以征服。保护有生产力的土地不变为沙漠,对已发生沙漠化的地区进行有效的治理,是目前的主要任务。建国以来,我国*十分重视防沙治沙工作,制定了一系列*,采取了相应的措施。50年代起,我国就建立了工作机构和科研单位,领导广大群众和科技人员同沙漠化进行斗争,开展了以“植治”和“水治”为主的大规模综合治理。全国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包括开发水源、植树种草、设置人工沙障、网格林带和水力综合治沙等。特别是“引水拉沙”技术,举世无双,为世界上有沙漠化的国家所引用。许多地区,经过封沙育灌(木)、人工种草,使流沙得到固定,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得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相应提高。如科尔沁沙区奈曼旗的共乐甸子,治沙4年,环境与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治理前的1984年与治理后的1988年相比,流沙面积从1000公顷降至330公顷;林草覆盖率由不足10%增加到30%;粮食总产量由15万公斤增加到25万公斤;人均年收入由190元增至430元。毛乌素沙区盐池县的沙边子沙化土地,治理前后也发生了类似变化。治理前的1985年与治理后的1988年相比,流沙面积由1473公顷减少至1005公顷;半固定沙丘上的植被覆盖率由7%增至30%;半固定沙丘上的产草量由240公斤/公顷增至1320公斤/公顷;粮食总产量由14.6万公斤增至21.4万公斤,人均年收入也由400元增加到894元。这充分证明,沙漠化土地不仅是可以治理的,而且治理后会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我国在防沙治沙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人民群众创造了很多因地制宜的治沙方法。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沙漠化防治必须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和切实可行的方法手段。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研究和实施相应的防治措施,做到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其次,必须坚持防治并重、治用结合、综合治理、讲求效益的原则。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正确处理好防、治、用三者的关系和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的关系,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看到效益,以保持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第三,在防治措施上要坚持以生物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要大力育林育草,因地制宜地采用封禁、飞播、人工种草造林等多种手段,努力增加植被覆盖度;还要注重建设基本农田,满足农民种田的要求。第四,必须坚持农、林、牧统筹考虑,协调发展,大力推广高产、高效的农作技术;控制耕作面积,注重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还要采取多能互补的方针,解决农民的能源需求,防止因樵采植被而导致沙漠化的扩展。
沙漠化既是一个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从改善生态环境着眼,从发展沙区经济着手,这是沙漠化防治的基本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5 02:58
树木有一种保持水分的特性,由于大量砍伐树木,而使得当地缺乏水分以致当地温度很高,使当地一些东西被高温破坏,然后沙子陆续往这边跑,就沙漠化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5 04:49
没水了`土被吹走了了`剩下沙石,石又风化成沙。。。。。。循环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5 06:57
就是变成沙漠的前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5 09:22
土地成了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