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德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26 17:5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25 11:36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工作,必须联系教材内容,结合学科特点,突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而不是在教学内容之外进行“附加”。例如,在物理课教学中,我们不能在讲完“阿基米德定律”或是“牛顿定律”之后附加一段思想道德教育,讲什么遵守社会公德或是遵守班级纪律之类的问题。但可以结合科学家在这些定律的发现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所表现出的探索精神和坚强意志,对学生进行探索创新教育和意志品质培养,或者暗示学生将来会有更多用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定律、定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其为国争光的信心。再比如历史课,可以结合我国在封建社会独领*的科技文化成就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可以结合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后的飞速发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可以结合近代中过得屈辱历史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志和报国之举,等等。
总之,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自然而然的渗透。决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决不能不顾学科特点,否则,只能是画蛇添足,得不偿失。
由于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还很不成熟,缺乏足够的目的性和自制力,做起事来随意性很大。因而,在其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中,出现反复甚至倒退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千万不要指望通过一两次谈心、教育、批评就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在这件事上表现出很高尚的品质,在那件事上可能就表现不出来;在今天很有自制力,在明天可能就会令*失所望,甚至会犯错误,有倒退。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所以,我们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要肯给时间让学生改正错误,并且要设法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决不能一味的指责、挖苦,甚至一棍子打死。因此,任何学科在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准备打持久战 ,要坚持常抓不懈。那种集中式和突击式的德育方法是不可取的,是不会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的。
学生在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决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出现反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进步,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设法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看到自己的进步,更要善于激励学生将这种进步发扬光大。决不能只看到学生身上的缺点,更不能夸大学生身上的缺点,否则就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尤其是对那些努力想做好却又没能做好的学生,更要适时鼓励,时时激励。对于那些进步明显的同学,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适当的加以表扬。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在时时刻刻的关注着他的进步,并使他们体会到成长的快乐和进步的喜悦,以得到情感上的满足。正所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