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75岁以上的老人不会被判死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3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1 16:36
对60岁以上老人量刑是与60岁以下人相同的,但是,超过75岁的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处罚,然而并不能被判处死刑。
就年龄而言,刑法关于责任年龄问题只有未满14周岁不负刑事责任和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对八种重罪承担刑事责任的条文,没有岁数大就不承担刑事责任的规定。
总的来说,75岁以上的人不适用死刑是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和国际趋势的,但也不能忽视这一规定在未来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如果这一规定最终通过,在今后的实施中可能存在以下三个弊端或潜在问题:
第一,潜伏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规定75岁以上的人不得被判死刑,这可能为极端势力和*改变袭击方式提供了机会。特别是在民族边境地区,这些75岁以上的老人可能会被这些极端势力借宗教和社会矛盾渗透进来,并通过他们实施暴力犯罪(如投毒、爆炸等)。这种危险是可以预见的,必须引起重视。
第二,容易成为一种制度性歧视。75岁以上的人不判死刑,违背了我国*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和“罪刑相一致”的司法精神。虽然不否认该条例“尊老爱老”的教育意义,但7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实施严重暴力犯罪(如爆炸、投毒、故意杀人等)。),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逃避法律的制裁,这在当前中国公众的意识形态中可能不足以激起公众的愤怒,反而会助长犯罪。应该说,为了顺应世界“废除死刑”和“减少死刑”的大趋势,将这一规定视为中国未来顺应国际潮流、履行国际义务的重要一步,更有意义。今后,不适用死刑的年龄和罪名可以进一步扩大。
第三,象征意义可能大于实质意义。按照我国通常的司法惯例,70岁以上的人一般不适用死刑,全国每年只有几起70岁以上老年人实施的暴力性犯罪。所以,规定70周岁以上的人不适用死刑,可能更符合中国的现状。另外,75岁一刀切,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家庭甚至社会不稳定。比如一个69岁的老人,独自抚养10岁的孙子,父母双亡,而他又没有其他亲人可以依靠。如果老人因为暴力犯罪被判死刑,那就意味着他成了孤儿,失去了家人对这个10岁未成年人的支持。虽然这种情况在现实中非常罕见,但立法者也应该考虑这种可能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虽然一个法益受到死刑保护,但客观上可能会侵害另一个法益,这显然不利于社会稳定,也不是立法的初衷。
另外,“75周岁”是适用死刑的年龄界限,主要是根据我国目前的预期寿命。但立法者也要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和城乡发展的差异。因为人均寿命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当地的健康医疗水平。因此,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应该考虑地区差异和城乡差距,在一些人民生活贫困、医疗保健水平差、人均寿命短的地区作出弹性规定,即只作为原则性规定更符合实际情况。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可能成为少数人逃避法律制裁的
法律依据,成为潜在的“恶法”。一般来说,生活在财富中的人的平均寿命普遍比生活在贫困中的人长(当然也有少数穷人可能活得更长),这可能会给一些富人开绿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
法律依据:
《刑法》
第四十九条【不适用死刑人员】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