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31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1 09:00
梁太祖朱温(852年—912年),宋州砀山人,母王氏佣食于萧县,五代十国梁朝开国皇帝。早年参与黄巢起义,后脱离黄巢大齐政权而归唐。后被唐廷赐名朱全忠,篡唐建梁后又改名朱晃。
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废唐哀帝李柷,自行称帝 ,建都开封,国号为“大梁”,是为梁太祖 改元开平,自此唐朝结束了它289年的统治,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朱温在位时颇重视农业发展,下令两税之外不得妄有科配。
乾化二年(912)六月,朱晃被亲子朱友珪所害,终年 61 岁。庙号太祖,谥号神武元圣孝皇帝,*评价说:“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扩展资料:
朱温特别珍爱人才,而且他这种求贤若渴的心态非常急切。刚刚接受唐帝的禅让,朱温就立刻遣官臣去民间搜寻贤良之人,特别针对身居下位有能力但没地方施展的人才,如有找到,朱温往往都特加擢拔任用。对于那些知晓朝廷*弊病的人所上表的奏章,朱温也大都亲自翻阅,选择一些有利的建议施行。
对于权豪横行的现象,朱温也进行压制。比如朱温的爱将寇彦卿一次上朝时,途中有人未来得及避让,被他的随从打死,朱温因此严惩了寇彦卿,没有因为寇彦卿功臣的身份而袒护他。
朱温在称帝前,就确立了严格的军法,如果将校有阵亡的,他部队所属的士卒也要全部斩首,称之为“跋队斩”。因此士卒常因为所属部队的主将死亡而逃跑,不敢归队。
朱温于是命令军士全都在面部刺字来记录所在军号,这样逃跑的*多被关口津渡的人认出而抓住送回所属。所以,逃亡者都聚集在山林川泽之中做强盗,成为州和县的大害。
朱温称帝之后,随即废除这套军法,并且颁诏令赦免这些人的罪过,从今以后即使脸部刺字也听任回乡里。所以那些迫不得已为盗的人,大都散伙回家,使强盗减少了十之七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1 09:00
梁太祖朱温(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开平元年(907年)到乾化二年(912年)在位。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人,后梁开国皇帝,唐僖宗赐名“朱全忠”,即位后改名朱晃。
乾符二年(875年),参加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先后攻陷洛阳、长安等地,大大动摇了唐王朝的统治地位。中和二年(882年),归附唐军王重荣、杨复光部,与李克用等联合*黄巢军。因*黄巢军有功,被唐僖宗赐名“全忠”,任河南中行营招讨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宣武军节度使,继而又进封梁王。他以河南为中心,极力扩大势力,逐渐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
扩展资料: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夜,朱温出生在宋州砀山县午沟里。他的父亲和祖父是学者和教师,但从未当过官。可是,他们的地位很重要,以致能和本地一个更有名望的地方*家族通婚。长兄朱全昱,二兄朱存,朱温排行三。
由于父亲早死,家贫,其母王氏就带着他们兄弟佣食于萧县刘崇家。朱温长大*后,不从事生产,以豪雄英勇自许,乡里人多数对他很反感,刘崇同样不喜欢他,只有刘崇的母亲善待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1 09:02
朱温(公元852—912年),归唐后赐名朱全忠,称帝后又改名朱晃,原丰县(第)一乡艾村里午沟集人。但这是一个籍贯尚存争议的人物,现行史书中多记为宋州砀山午沟里(今安徽砀山)人。家世为儒,祖朱信,父朱诚,皆以教授为业。幼年丧父,家贫,母王氏佣食于萧县刘崇家。朱温*后,与其兄朱存“勇有力,而温尤凶悍”,“不事生业,以雄勇自负,里人多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