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11 05:13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08:50
意思:按例授予明经科进士
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龚遂、翟方进等皆以明经入仕。明经由郡国或公卿推举,被举出后须通过射策以确定等第而得官,如:西汉时期的召信臣、王嘉等,皆是因射策中甲科而为郎。汉代设置这一科,为儒生进入仕途提供了渠道。
扩展资料:
汉朝:
汉代察举中的“明经”科,是最重要的特科之一。明经就是通晓经学。秦朝就有此科,到汉代地位开始突出。 所谓“经”,原指先秦经典,自从汉武帝尊崇儒学,“经”就专指儒家经典了。
其实,察举各科都有经学内容,被举者也要熟习经学;把“明经”特立为一科,说明经学在汉代*上地位之重要。
西汉时举“明经”科不按人口,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开始,以人口多少定举数,后来加上年龄*,年50至70岁才可入太学 。
但在东汉初,年纪轻而精通经学,也可应举明经。如张玄“少习《颜氏春秋》,兼通数家法,建武初,举明经。”
汉代许多名臣,如孔安国、贡禹等都是明经科出身,韦贤、韦玄成父子皆以明经科入仕,先后位居宰相。重经之风一直延续到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
唐朝
明经与进士二科为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唐代的“明经”科试帖经,以通经比例决定等第。明经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等,考试之法,先贴文,后口试。
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礼记》、《春秋左传》称大经,《毛诗》、《周礼》、《仪礼》称中经, 《周易》 、 《尚书》 、 《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称小经。
通二经者,通大经一部加上小经一部,或取中经两部;通三经者,大、中、小经各一部;通五经者,大经、小经皆须通。科目则由举子自选。另外,《孝经》、 《论语》是必考课目,有时还加试《老子》 、《尔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08:50
清代的“明经进士”就是贡生,也就是照顾那些考不上举人的秀才,给他们一些名额到国子监,算是有做官的资格了——这种不算正途出身,含金量不高。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08:51
古代进士和今天的高考一样分科的,所以叫科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08:51
明授 明经进士,清照例也授明经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