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10 01: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0 14:36
在印地语的一些方言地区,从很早的时候起,民间就流行木偶剧和影子戏。从15世纪起,民间还演出“罗摩本事剧”和“黑天本事剧”,分别表演有关罗摩和黑天的故事。这种表演形式一直延续到现代。
印地语文学史上出现的第一部剧本是《罗摩衍那大剧》,创作于1631年(一说是1610年),作者是伯拉纳金德·觉杭。也有人认为第一部剧本是15世纪诗人维德亚伯迪创作的《牧童的胜利》。《罗摩衍那大剧》是诗剧,比这部剧本稍晚的有勒库拉姆·纳格尔的《大会篇纪盛》、勒切米拉姆的《黑天》和维西沃纳特·辛赫的《罗摩的喜悦》,这3部剧本都取材于两*诗和往世书的神话,有爱情题材,也有表现英雄人物勇敢业绩的题材,不过缺少戏剧性,主要是各种人物对话体的诗歌。18世纪,诗人德沃德特(1673~1769)写了诗剧《幻境的*》(1755),特点是将抽象概念人物化,故事带有哲理意味。这种手法曾经是梵语戏剧家马鸣和11世纪的讫里瑟拏·密希罗采用过的。
在近代以前,印地语文学中有一些译自梵语古典戏剧的作品,还有改编两*诗和往世书神话故事的作品,其中比较成功的有戈巴勒金德·吉利特尔的《友邻王》(1841)。
B.赫里谢金德尔
19世纪下半叶的B.赫里谢金德尔(1850~1885)是印地语近现代戏剧的开拓者。他的剧本更接近现代话剧,情节有发展,有戏剧性的冲突和*。有些剧本也曾成功地搬上舞台。赫里谢金德尔从梵语和孟加拉语翻译和改编了近10部剧本,创作了9部剧本。1873年,他发表第一部剧本《按吠陀杀生不算杀生》,1875年写出《信守不渝的国王》,1876和1877年先后发表了代表作《印度惨状》和《印度母亲》。后两部剧本充满强烈的民族主义爱国思想,目的是唤醒正在沉睡的印度人民。赫里谢金德尔还从事过演出活动,导演过自己所写的戏剧。
20世纪的主要剧作家是J.伯勒萨德(1889~1937)。他创作了12部剧本,主要有《健日王塞健陀笈多》、《旃陀罗笈多王》、《特路沃斯瓦米尼》等。这些都是历史剧。目的是用古代的英雄人物来激励当时受英国统治和压迫的印度人民。另一部剧本《*》(1926)采用了梵语古典戏剧传下来的把抽象概念拟人化的手法。
U.阿谢格(1910~)是一个成功的剧作家,他写了十几部多幕剧和许多独幕剧。剧本最大的特色是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第六个儿子》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利害关系。《幽禁》和《飞翔》写爱情和婚姻问题上的矛盾冲突。《第一条出路》展示了民主思想战胜封建落后思想,是作者最成功的剧本。阿谢格的独幕剧也很有影响,《暴风雨到来之前》是代表作。
乌德耶辛格尔·珀德(1898~1966)的重要剧本有《安巴》、《萨竭罗的胜利》、《鱼香女》、《众友仙人》、《德罗纳大师的自我反省》、《马勇》等,都取材于《摩诃婆罗多》和往世书的神话。此外,勒格谢米·那拉延·米什拉写了《阿育王》、《托钵僧》、《吉星临门》。戈温德·沃勒珀·本德写了《新郎的花环》、《王冠》、《葡萄女儿》。还有两位写独幕剧的作家拉默古马尔·沃尔马和普沃纳谢沃尔·伯勒萨德,前者写的独幕剧集子有《地王的眼睛》、《绸领带》、《美丽的米德拉》、《七色》、《大人物》、《灯节》等,后者所写虽然不多,但他的独幕剧集《商旅队》却很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