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50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17:57
阳春面,又称光面、清汤面或“清汤光面”,汤清味鲜,清淡爽口。是扬州的一大特色。民间习惯称阴历十月为小阳春,上海市井隐语以十为阳春。以前此面每碗售钱十文,故称阳春面。
做阳春面最重要的就是炸葱油,紫皮洋葱的味道比较香,炸出的葱油味道非常浓郁,而炸成金*的洋葱酥同样也非常美味,下酒、拌凉菜时加入,做炒饭、煲仔饭等等时放入一撮,味道瞬间就变得很特别了。
另外,做阳春面用猪油也是很关键的一点,一定要用猪油才能确保葱油、面条的香味。阳春面清汤白面看似无味,实际上精华都在葱油里,所以要想做好一碗阳春面,葱油的步骤不能马虎。
扩展资料
相传乾隆27年,阳春三月乾隆皇帝南巡到淮安,他避开了文武百官,带着汪廷珍在城内到处转,来到了一个面摊坐下来,要弄点吃的,一会儿看到摊小二端上一碗面条,根根利利爽爽,淡酱色面汤清澈见底,汤上浮着大大小小金色的油花和翠绿色碎蒜花,阵阵香味扑鼻而来。
乾隆连吃两碗后,突然问这面叫什么名字?摊小二说:“告诉六角(楚州方言,“汝阁下”的意思),我们没给它起名字。”什么,这么好的面条怎么没有名字?不行,不行!乾隆深思片刻说:“淮安是漕运要地,每年上交朝廷税收很多,贡献很大,现 在正是阳春三 月,这个面就叫‘阳春面’吧。”
寓意淮安向朝廷交税就像春天万物生长 一样,生机勃勃;又像这面条一样,连绵不断。汪廷珍听后赶紧叫人拿来笔墨纸砚,请乾隆御笔赐名“阳春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阳春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17:57
阳春面的来历典故:有个电影叫霓虹灯下哨兵,其中有一场戏,里面出现敲竹筒的声音,那就是旧上海穿街走巷叫卖阳春面和馄饨的担子。电影里童阿南的妈妈出去就是去叫了一碗馄饨,想请*战士吃的,但等她叫了馄饨回来,*战士已经走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17:58
阳春面,又称“清汤光面”,是上海的一大特色,说来话长。这话“长”要长到秦始皇的时候,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却不知道秦始皇也统一了历法,以夏历的十月为正月,这个月又称小阳春。这十月和阳春的关系,后来被引用到了上海的切口中,“阳春”就是“十”。过去这种面,每碗卖十文钱,乃是贩夫走卒之食,因为光面不好听,于是用价钱代面名,便成了“阳春面”。另外有种说法是从“阳春白雪”而来,这面光光什么都没有,这雪白白也是什么都没有,于是成了面名。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17:58
说一说阳春面的名字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