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22:12
宋_将之楚孟子的言行体现了义利和仁政的思想,首先,孟子肯定了人皆有物质需求,并且从根本上肯定了这种物质需求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孟子明确表明“富,人之所欲;贵,人之所欲。”即,每个人都希望富贵利达,且广裹的土地、众多的人口,也是君子所希望得到的。他认为人们这种对财利的欲求是与生俱来的,是人之天性。肯定了人们求利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在他看来,人们为满足自己正当的物质*而谋求正当之利,获得应得之利,无可厚非,所以他不反对人们求利。他认为利欲之追求是人的天性。其次,孟子认为人类生存、繁衍、发展也是离不开利的。他说:“五谷熟而民人育。” (《孟子·滕文公上》)即,五谷成熟了,人们才能得以养育。又说:“民非水火不生活。”(《孟子·尽心上》) “水火”在这里借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也就是说,人类没有“水火”之类的物质资料便不能生存。步入老年,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尤为特殊,所谓“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孟子·尽心上》)人过五十,只有“衣帛食肉”才能满足身体的正常需求,生活的比较安逸、舒适。这表明孟子已经认识到物质利益是人的自然生命延续的凭借和依托,没有物质利益,人类将不复存在,因此求利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孟子肯定了人们求利的合理性,不反对人们求利。同时,他又把利与义联系在一起,认为利和义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第一,利是义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证孟子说:“民事不可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