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0:02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0:23
去植树的路上,同学们一路春风,脚板下像装有弹簧一样。到了碧桂园漾翠苑的大草坪,同学们立即争先恐后地拿起锄头去挖坑植树。我也拿起锄头,弓着背,弯着腰使劲地挖坑。整个大草坪顿时响起了锄地声和同学们的欢笑声。住在小区里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听见我们的欢笑声,都笑眯眯地走出来看热闹。真的像过节一样。可植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只干了一会儿,手就开始发软了,脚也快支持不住了,一不小心,嘿,摔倒了。但看到同学们有的挖坑,有的扶树苗,还有的浇水,不少同学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嘘嘘也不肯休息一下,我也不甘落后,又重新站起来继续挖,挖呀挖,一个水桶大的树坑终于挖好了,我和同伴立刻把树苗放到坑里,盖上土,踩实,然后浇了些水,一棵树苗就这样植在土里了。啊!碧桂园又增添了一份绿意,地球上又多了一个绿色的生命了!我们高兴万分。接下来,我们干得更来劲了,一个坑一个坑地挖,并种上树苗。我们种完一棵又一棵,慢慢地忘却了身上的疲劳,一滴滴汗水落在泥土上,我们都顾不上擦哩。一阵风吹来,树苗一摇一摆的,像是看见我们这么勤劳,都为我们歌唱。连树苗也在鼓励我们,我们也就更卖力了,一棵、两棵、三棵……树苗在增加着。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在同学们的辛勤努力下,130多棵小树苗神气活现地在漾翠苑安家了。我们望着眼前的小树苗,陷入了美丽的遐想:这是我们亲手栽下的小树,我们将和小树一起成长。到我们长大成材时,这些小树苗也将成为一棵棵参天的大树……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1:41
--马卡连柯(前苏联教育家) 一、习惯培养要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 一位父亲,自儿子两岁起就*他学艺,而且颇炫耀其教子经验:我规定他每天必须干什么,不准干什么。如果孩子不听话,他就狠狠地揍孩子。这样,儿子终于成长到10岁,父亲的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仅弹得一手好琴,还略通书画。一次,儿子的一幅画着许多自由飞翔的小鸟的图画,在当地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父亲洋洋得意地说:“我荣耀,10年的功夫没有白费。”可是,有一天,父亲却突然看见儿子作的一幅画:一只乖巧的小羊在弹琴,一个大灰狼呲牙咧嘴地站在琴旁边,说:“你得一直弹我爱听的曲子,不然,我就吃掉你!”父亲恍然大悟--乖巧的小羊,还有自由飞翔的小鸟,儿子是在控诉自己啊! 另一位父亲也遇到类似的问题:一位女孩儿在自己家楼后面挖了一块地,种了三行葵花,每行有七八棵。过了一个星期,葵花籽都拱出了芽,长得密密麻麻。有一天爸爸对她说:“种得太密了,拔掉一些。”可是她不舍得,在她看来长得密一些可以结出的葵花籽。而且,好好的小苗儿,拔掉是非常可惜的。这样大约又过了一个星期,葵花长高了,但秆子很细,叶子也是黄的。这时爸爸再一次对她说“赶快拔掉一些吧,要不然结不了葵花籽了。”她还是想不通,可是在爸爸的一再劝告下,她只好拔掉了一些小苗苗。但爸爸还是说:“太密了!”爸爸见她舍不得,便自己动手,三下两下就拔了一大堆,这下子,女孩儿急哭了。爸爸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粗暴方式,他对女儿说:“我们搞一个实验吧,留下几棵,以后看谁的向日葵长得好,结籽多。”过了两个月,女儿发现,爸爸间过苗的葵花,果然秆长得又高又粗,叶子像一把大蒲扇,结着脸盆那么大的盘,沉甸甸的,像一个大汉低着头。而她自己的那几棵葵花,长得只有手指头那么粗,结的盘倒挺多,但只有小茶杯那么大,而且连一棵饱籽儿也没有。到了收葵花的那一天,爸爸一边掰开一盘大葵花,一边对女儿说:“少可以变多,多可以变少。”女儿从自己的选择和比较中,既增长了知识,求知欲也得到了发展。 两位父亲相比,第二位父亲无疑比第一位父亲要聪明很多,因为他知道,要让孩子学习知识,获得本领,要用巧妙的方法,粗暴是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的。而第一位父亲,不顾儿子的亲身感受,认为自己的做法是为儿子好,就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儿子身上。这样做,也许会像这位父亲那样,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给孩子造成的痛苦,却是成年人难以体会的,甚至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 习惯培养也是一样,要取得好的效果,父母首先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建议父母们在培养习惯的时候,首先要尊重儿童,要把儿童放在主人的地位去思考问题。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不能接受父母的要求,或者目前培养习惯还早,也有的父母对孩子管得很宽很细,在为了孩子好的名义下,要么过度保护孩子,要么过于死板地要求孩子,这样的想法和做法,从根本上说,都是忽略了儿童的接受能力。这样做,一方面可能使孩子受到过分的*,使孩子的能力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另一方面,孩子也会在过度的*中,厌恶习惯,逃避习惯培养。同时,父母的过度*或保护,还在悄悄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你不行,你不能。在这样的心态支配下,孩子要培养良好习惯,难度就会更高一些。当然,相信孩子们的接受能力的同时,也要正视孩子们的接受能力。